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人民网评:洪水中的守望相助,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作者:李泓冰 发布时间:2020-06-14 11:19:4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字体:   |    |  

  一个孩子、一群孩子,向满身泥泞的武警战士送水、敬礼;一个兵,一群兵,正与滔天洪水拼抢生命,背出老人和村民……这些画面,不仅让人温暖,也让人沉思。

  疫情甫定,洪水又来。这些天,我国南方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洪涝灾害造成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区、市)262.7万人次受灾,22.8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300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45.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0.4亿元。

  南方数百万百姓家园受到威胁,灾情镜头触目惊心,让整个中国都焦首煎心。洪灾,成了眼下最令国人心痛的新闻。而汪洋之中,小学生们注视着比他们只大十来岁的兵哥哥,或许是老师或许是家长的叮咛,或许是孩子们的情动于衷,将一杯热水送上……这样的一份暖意,让人心稍安,心生希望。而现在受助的孩子,长大以后,或会成为明天扶危济困的战士,这便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洪水围城、毁村,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受害最深的,往往是最基层、最弱势甚至刚刚脱贫的农民兄弟;洪灾中,最感恐惧的,或是初谙世事的孩子。数百万人受灾,让人极其揪心。更揪心的是,6月11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提醒,“今年防汛形势很严峻,这次强降雨应该不是最后一次,要做好防大汛准备,防大洪水的准备”。

  洪水肆虐的非常时刻,让受灾群众看到国家奋力救援的积极努力,看到子弟兵舍命奔来的不放弃不抛弃,这是最大的凝聚力,是公众情绪最好的镇静剂,更是让大善与大爱代际传承的生动诠释……

  曾经亲历过1998年的九江洪水。那是长江流域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大堤突溃,黄水滔天,子弟兵以最快速度赶到,抢救濒危生命,迅速垒石补坝,甚至直接用自己年轻的身躯直接抵挡在洪水面前……洪灾过后,扶老携幼,倾城相送,箪食壶浆,热泪滔滔。那一刻,仿佛共和国的空气和水,都因为大爱大善而净化,军民关系、官民关系也出现了空前的互信互敬。万众一心,在那一刻,有了最佳诠释。很快,一首《为了谁》传唱全国,唱给98洪水奋不顾身的英雄们: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断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

  而这一次南方洪灾,当年的新兵早已退伍,娶妻生子,成了新一茬的兵的父辈。但从来不变的,是子弟兵扶危济困的责任担当。无论汶川玉树,无论九江阳朔,天灾来袭,挡在生死一线冲锋陷阵的,一直都是他们,都是这些年轻士兵,扶危济困,扶老携幼,挽狂澜于既倒。而他们,本也是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孩子,但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制度安排和刚性要求中,这群大孩子,让更小的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是挺身而出,什么是舍生忘死,什么是责任担当,不但给灾难中的孩子带去复学的希望,更打下善良的底色——守望相助的代际传承,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好注脚。

  及时、沉着而有序的救援,其中蕴含着一整套有条不紊的抗洪救灾制度性安排,社会主义中国拥有迅速集中人力物力抗灾救灾的效率和力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坚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执政理念;同胞相亲,守望相助,中华民族在抗击灾害中亘古相传的善良与爱,将成为最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护佑生命,改写生离死别的天灾剧本。

  一个五千年来压不倒、击不垮的民族,就在一次次这样青春热血的救援和互助中,拥有了生生不息、万众一心的勇气和信念。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