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 追梦不休

作者:丁艳 王胜昔 崔志坚 李晋荣 发布时间:2020-10-02 08:23:1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体:   |    |  

  初秋的太行山,群山苍翠,绿浪滔天,红岩若隐若现。在这些“红”与“绿”之间,一抹流动的“蓝”缠绕其间。

  这里是太行山的东麓。

  这条蓝色飘带就是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红旗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

  60年前,伴随着一声声开山炮响,十万林州(原林县)开山者以“重新安排河山”的英雄气概,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60年间,渠水滚滚流过,不曾停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加光辉灿烂。在新的历史时期,红旗渠精神不断鼓舞和激励着人民阔步前行,进而形成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

  60年后,行走在不足两米宽的渠墙上,抬头是陡立的峭壁,俯首是数丈高的悬崖,不经意间,仿佛与英雄的开山者擦肩而过,他们推着独轮车,抡动着铁钎,号角嘹亮、青山踏遍。

  红旗渠是一条渠,可又不仅仅是一条渠。它是林州人民树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是中原儿女刻在太行山上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声炮响,一种精神;

  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一个梦想,一种力量。

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 追梦不休

  红旗渠纪念馆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上“补钙”、信仰上“充电”的胜地。资料图片

  1.不等不靠,绝壁穿石开新路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

  林州市位于河南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受气候、地形及地质条件的影响,林州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历史上“十年九旱”。

  水是林州人的心灵期盼、筑梦源泉。

  林州人民世世代代想水、盼水、找水。

  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林州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

  那时候,正处困难时期,国际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不等不靠,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摄取最低的热量,释放改天换地的大能量。

  在总投资6865.64万元中,林州自筹资金5839万元,占总数的85.06%。

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 追梦不休

  红旗渠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资料图片

  1969年7月,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部竣工。太行山的层峦叠嶂间,从此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结束了林州人民吃水难的苦难历史。

  作为红旗渠建设主要决策者的时任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曾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节,不向别人乞求,立得端,行得正,靠着自己的钢筋铁骨一双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产党人搞社会主义建设,就得辛辛苦苦出力、精打细算花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遭受着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努力改变着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第一座由我国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发电。

  …………

  近些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水上首飞,“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中国天眼”落成启用,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港珠澳大桥屹立海上,“复兴号”列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红旗渠精神:渠水长流 追梦不休

  缠绕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仍然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流淌。资料图片

  “北斗,成了!”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北斗开启了服务世界、造福人类的新征程。

  现在,北斗导航系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智能手机均支持北斗系统,北斗导航22纳米芯片即将量产。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

  从红旗渠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南京长江大桥到北斗导航,一个又一个创造奇迹的奋斗历程,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创未来的决心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力更生精神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大胆开拓前进道路。

  2.创业维艰,奋力拼搏铸辉煌

  “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走的林荫道,两旁赛花楼;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缺吃和穿,不怕灾年头;生活日日好,山区人民永无忧。”这是1958年林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红旗渠由梦而起、而为、而成。为了实现“清水到处流”“生活日日好”的梦想,林州人民劈山填谷,开山凿渠,改变河山旧貌。

  悬崖峭壁建“天河”,危险随时会发生。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10年,林州人民共烧制石灰14.5万吨;造炸药1215吨,占总量的44.3%;制水泥5170吨,占总量的77.1%;编抬筐3万多个;修配、制作水桶18900多副,各种工具117万件。

  10年,红旗渠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设施,重新安排了林州的山山水水。

  如今,红旗渠风景区已成为5A级风景区,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学习,寻找精神动力、源头活水。红旗渠干部学院和红旗渠纪念馆,更是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精神上“补钙”、信仰上“充电”的胜地。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向外国友人推介红旗渠: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凯歌行进,就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艰难却从未停歇不断再创业的奋斗史。

  从上海、嘉兴到南昌、湘赣边,从井冈山到瑞金,从延安到西柏坡,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赢得十四年抗日持久战,摧枯拉朽解放全中国……前进路上,艰难险阻,从不停步。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豪迈坚定地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前进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邓小平同志简洁有力地说,我们是个穷国、大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向人民交出亮丽的成绩单,也铸就了不断再创业的伟大精神。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一个体量近百万亿元的经济体,回望历史,挣下如此丰厚的“家底”,着实不易。

  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1986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从新中国成立时的百废待兴到迈上1万亿元台阶,我们花了37年;从1万亿元到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我们花了14年;从10万亿元到2019年近百万亿元,我们只用了19年。

  3.攻艰克难,齐心协力创奇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郑林华认为,“红旗渠的成功典型地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

  修建红旗渠是改造自然的壮举,也是向自然开战的一个大战场,更是数十万林州人民团结协作创造的奇迹。

  红旗渠工地为前方,机关、厂矿、农村是后方。为了修渠这个大目标,前后方紧密配合。前方克服一切困难开山修渠,后方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当时,物质条件虽然匮乏,但后方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前方的需要。

  团结协作是我们打胜一场场硬仗的有力武器。近些年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汶川大地震时的全民献爱心,抗疫战场每位中国人民的努力,武警官兵、消防员面对汛情时的勇往直前……全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个体最大的努力,主动奉献,积极作为,团结协作,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基础。

  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卫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开展元首外交,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亲自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战疫期间,习近平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向世界阐明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中国立场,发出凝聚全球战疫强大合力的中国倡议。

  除了国际抗疫战场上的大国担当,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危险的时候,我国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感人至深。

  为了应对这次疫情,从除夕夜开始,全国陆续派出346支医疗队共4.2万名医务人员抵达湖北,其中地方医务人员38632人,军队医务人员4000人。

  在这次战疫中,仅用10天建成的雷神山与火神山两大医院已成为中国速度的代表,更是中国实力的象征,也印证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跨越艰难险阻,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更需要团结的作风。

  4.一心为民,唱响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林州人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名字: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吴祖太的母亲病故时,他在工地上。他身怀六甲的妻子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因舍己救人牺牲,他还在工作。没过多久,王家庄隧道工程发生塌方,这位当时少见的水利学校毕业生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流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精神。

  时代虽不同,为民奉献的初心却相通。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地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字,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一心奉献。

  脱贫攻坚一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

  排雷场上,杜富国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言犹在耳。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军人、志愿者奋勇向前。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是人民的“樵夫”。他把为人民服务牢牢刻在心里,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春茶记住他的目光,青山留下他的足迹。

  杨贵认为,红旗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特别是“为了人民”,堪称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他说,必须要在自己内心深处完全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才会跟着你去艰苦奋斗。

  2019年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红旗渠建设者等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

  不忘为民初心,不怕牺牲奉献,伟大梦想必将实现。

  随着红旗渠的建成,梦想已照进现实。

  今天,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林州“治山山变样、治水水长流、治穷穷变富”,谱写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并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

  历史造就了红旗渠精神,时代需要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再次闪耀!这是新时代林州这座精神之城的主旋律。

  如今,缠绕于太行山腰的红旗渠,仍然在崇山峻岭中静静地流淌着。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已经镌刻在每一块太行山石上,融入每一滴红旗渠水中。这面精神旗帜,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中国人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30日05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