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周世祥、杨飒)22日,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校领导、师生、校友以及集成电路行业众多“大咖”“翘楚”欢聚一堂。这座即将迎来110年华诞的著名学府今天收获了一个新成员——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正式诞生。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而小小的芯片,就是这个“命门”、这项“卡脖子”技术。
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56年设立半导体专业以来,清华大学在集成电路领域已培养本硕博学生超过7000人,许多毕业生投身芯片设计、设计工具、制造、装备和材料等各产业链环节,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学校承担了相关领域的诸多重大科研项目,在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传感器与集成微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据悉,在原有学科积累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结合中国学科特色,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国内首次提出1+N(集成电路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联合机制,并将布局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与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等研究方向,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做实学科交叉、创新引领发展,实现集成电路学科新突破,在破解当前“卡脖子”难题的同时也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完善本硕博贯通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连通材料、装备到芯片系统的垂直知识链,重塑集成电路课程体系,本科生培养采用书院培养与大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研究生培养突出产教融合,与产业链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致力于培养一批能够承担起我国集成电路科技和产业发展重任的卓越创新人才。”院长吴华强介绍。
“强国的大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墙基上,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对大学来说,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树立主动请缨、铸就大国重器的雄心壮志,就是要增强追求卓越、打造强国之‘芯’的使命担当。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就是要集中精锐力量投向关键核心技术主战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实现集成电路学科国际领跑、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作出关键贡献。”校长邱勇表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