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蒋高明 :青储小麦的经济账并不合算,其真实目的有待深挖

作者:蒋高明 发布时间:2022-05-11 08:05:0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最近网上流传多地收割青小麦加工成青储,运到养殖场做饲料,对此网上评论激烈,褒贬不一。有人说这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更省事挣钱,有人担心这会造成粮食安全危机。这个做法是否可行,首先我们来算一笔经济账。

  第一,青小麦含水量65%左右,每亩按照1000斤小麦产量,和50%收获系数计算,即使不算损耗,每亩可收鲜麦稞3076斤(有人给出的2吨是理论值,实际收获可能要低)。贩子给农户每亩1500~2000元,就按照1500元算,收割和打捆至少100元,装车和运输至少100元,这样青储小麦成本价至少为0.55元,如果加工成裹包青储再增加0.07元,折合0.62元/斤。而营养价值高于小麦青储的玉米全株(带籽粒)青储0.21元/斤,营养成分低于全麦青储但依然能满足反刍动物粗饲料需求的不带粒青储玉米,其入窖成本价仅0.07元。即使贩子们一分钱不挣,养牛户也不可能购买价格远高于(2~7.7倍)青储玉米的小麦青储。

  第二,虽同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秸秆没有玉米秸秆髓部成分,含糖量很低,加工青储时必须得添加糖或专用微生物,这又增加了成本。而玉米青储不需要添加任何外来成分。另外,作为青储的材料,青小麦含水量也偏高了。

  第三,所有大型饲养场尤其养牛场,都是要备足至少一年的粗饲料后,才能进牛。粗饲料多为玉米青储,很少出现“青黄不接”的情景。同样原因,牛适应了一款粗饲料,不能轻易换饲料,这时候在原本不缺粗饲料的情况下,运来那么多小麦青储,即使白给养牛户,他们也轻易不敢喂,除非他们不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就一锤子买卖。当然,前提有大量的补助。

  第四,运来的小麦青储必须有地方存放,如果养殖场里的青储池是满的,这些运来的小麦青储就没有地方存放,就要建新的青储池,谁来出钱建?如果运来的是裹包青储,虽然不需要建青储池,但增加了成本,增加了环境污染(裹包的拉伸膜很难降解),养殖户愿意为此买单吗?

  第五,换饲料的成本。当大型养殖场的牲口适应了某种粗饲料,即使更换的饲料适口性更好,但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换饲料容易,换回来难,小麦青储的量不可能有玉米青储的量那么大,关键是后者更经济,当由青储玉米更换为青储小麦,或青储小麦更换为青储玉米的时候,牲口都要适应一段时间,出现的厌食反应或其它动物疾病就会增加养殖成本,养殖户不会冒这个风险。

  从上述分析看,尤其算经济账,算风险账,小麦青储都是不可行的,但恰好多地逆市场规律而行,背后是一股什么力量在推动呢?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对此事重视起来。在当前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千万不要忘记了粮食安全这件大事——当粮食危机来临时,钞票是不能吃的!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