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什么人可以堪称“国父”——帖论孙中山

作者:杨一光 发布时间:2015-04-30 11:39:22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五一”节天安门广场又习惯性地立起了孙中山的像,是故左右们又要争论一番了。此前曾积极地参加过争论,是故收集一下,晾晒一把。

  一帖:

  若是细论起来,孙中山的能力水平远不如蒋介石,因此你说蒋背叛了孙,那也是必须的,或者说是情不得已,否则,国民党早就完蛋了。大体说来,孙不如蒋之诡秘,而蒋不若孙之憨厚,是故蒋者奸诈且机关算尽,而孙者幼稚(政治上)则好了于世。这也算是这师徒二位的根本区别吧。

  客观地说,孙的最大愿望是中国富强,从这个角度说,是共产党帮他实现这一愿望,或者说是“继承了”他的遗愿。至于你说的“再造共和”之云云,其实都是些幼稚的政治口号,对此,就连其后生小子即国民党的孑子遗孙都不屑一提。

  二帖:

  孙中山本人对中国没什么太大的功绩或贡献,他只是处在新旧两个时代关节点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而已。所谓“标志”,不过是一个记号性的牌牌,这牌子本身没什么意义,其意义只在于它所标记的这个节点。而孙就是这样的一块标牌。但这个牌子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争斗与博弈来说,是有意义的。国民党尊他为“国父”,这“国父”称谓的本义,就是要强调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正统性,也就是:我是嫡子,有继承权,我才是真儿子的意思。而共产党尊他为“革命现行者”,则主要是“统战”的需要,是出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一种战略思考。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这块牌子不但帮了国民党的忙,也没少帮共产党的忙。而如今红、兰两党又都在争取、利用中山陵这块遗产。对此,红方更多的是从实用的角度,即是从旅游招揽方面来做相关的文章,而兰方则仍是老一套的思路,即是从政治的角度,是希望借用现代的镜头,以力求显示或证明自己的嫡子的“正当”身份。也所以,国民党要员来大陆,都不会错过这个绝好的证明机会,即都要去拜祭。

  三帖:

  “天下为公”本是相对于“天下为家”而言的。孔子的意思本来是说:天下人都应该服从公室即周天子,而不应该是为了各自私家(诸侯国)的利益。孙书此句的本来用意也在于此,即是希望当时的各路党派以及军阀,都应以国民党为公,而服从之、归属之。而如此偏私的用意,经过善于释道解惑的国民党文人的一番拔高、润色,便开始有了新的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内容,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天下为公”,即:天下应该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公就是为天下人。所谓“经不起推敲”,即这样的“天下”,虽然让天下人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听起来很受用,但它却是不可能存在的天下,即这不过是句骗人的大瞎话而已。换言之,“人民公社”的“公社”应是最接近于“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组织了。而这样的组织,则显然不是孙中山以及国民党想要的,甚至都是他们不曾思考过的。由此亦可显见,其“天下为公”的本意是个什么了。

  四帖: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此人就是孫中山,從此大家不用留辮子。”

  就连贾府的小媳妇都有这个胆量,更何况是大老爷们孙文乎?且当时实拉或想拉皇帝下马的人多了去了,甚至已经成了一种革命趋势。而最终都归功于孙中山,这本是政治的需要,而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革命就是破旧立新,这新要立得住,就必须有退出一位破旧的首功之臣。但总是生变,且最终还是没能立住,而只是浪得虚名为“临时大总统”,这本身也说明了这首功是谁,原本就是有争议的。

  可就在“立”这个档口,孙去世了,他若是不去世,试想又会怎样?蒋介石接班、与共c党对立、蒋败退台湾,这个历史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但中山陵肯定是不会存在了。要之,这建陵本身就是属于“立”的内容,即是“立”的需要。要之立了孙,就是立了国民党。

  五帖:

  你归纳的很到位。推翻满清,孙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或者说是有一定功绩的,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他的口号虽然很多,但都不实用,或者说都无法实施。这也就是你说的“志大才疏,思想高远,力行不足”。总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六帖:

  可以堪称“国父”的,对国家来说应具有再造之功绩。而国家的再造,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是破旧,二是立新。破旧是推翻满清,即便将这一功绩全都归属孙中山一人,那他也只是完成了这再造的一半。而如何“立”,即怎样建立一个新的,可以独立自主的,即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是自成体系的国家,这对孙中山来说,别说是实践,就是在理论或规划上,也都很不成形,甚至是非常之肤浅。所以,孙根本就不配此称。当然,若是站在国民党的角度称他是“国父”,即为“国民党之父”,这还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孙的确是国民党的缔造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