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37小时,骑摩托穿越粤桂,农民工老苏到家了
主持人 2016-01-31 19:50:03
“铁骑”返乡报道组全体记者、司机在老苏家和他合影。
新华社记者在老苏家中和他聊天。
这是老苏父亲的卧室,因为来了客人方便照明,一盏昏暗的电灯还是从母亲卧室暂时移过来的。
视频链接: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Live/201601/20160131203821_3324.mp4
老苏家的房子建于1962年,依山而建,一楼是养猪养牛的,二楼是住人的。老苏家的二楼,房间高度不足1米8。在老苏所住的小屋里,风毫无阻挡地从木质窗户中吹进来。
老苏抚摸着家里发黑破败的蚊帐,感慨万千。这床蚊帐是20年前老婆的嫁妆,一直用到现在,舍不得扔,“每一分钱对我们农村人,都很重要”,老苏说。
视频链接: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Live/201601/20160131203517_2386.mp4
这是老苏家的厕所和牲畜圈,老苏父母仅养了几只鸡。
这就是老苏家的内景,老苏平常不回家,床上并没有被褥,闲杂所用的桌子、柜子都还是20年前结婚时老婆的嫁妆。
简陋的家里,灯光昏暗,老苏和腿脚不方便、71岁的母亲聊天,72岁的父亲在旁边给火塘添加柴禾,好让老苏取暖。
这是老苏的家。1月31日下午六点多,骑摩托车穿越粤桂、花费37个小时、行程上千公里之后,老苏终于回到阔别一年的老家。
长途奔波1000公里,历经艰辛,魂牵梦绕的老家近在咫尺。老苏指着不远处的老家,咧开嘴开心地笑。
快到家的时候,老苏停下来,仰头看着天空。大新县境内的群山如水墨画一般,云雾环绕着山峰,乡道蜿蜒其中,这美景恍如仙境。新华社记者 胡林果 摄
铁骑千里,“长征”即将到达目的地——家。
【极限辛苦已成为老苏生活的一部分】返乡途中顶风冒雨、极限疲惫、千里骑行,这些常人眼中不能承受之苦,老苏为何不觉得“苦”?老苏说,与平时打工所吃的苦相比,这些苦并不显得更特别。极限辛苦已成为千万个类似老苏的农民工的生活的一部分,对苦难的无言承受和忍耐,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春节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因为骑摩托这种特殊返乡方式,这些痛苦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受人关注,但在平时呢,有谁会真正关注他们如山沉重的痛苦?
过了大新县城,离家只有40多公里了,老苏的摩托欢快地行驶在田间公路上。新华社记者 刘大江 摄
14:30,老苏带记者来到崇左市大新县城的一家快餐店,老苏说他每年都在这家店吃饭。10元一份的快餐,有一个煎蛋、一片扣肉和几块鸡肉。老苏说,广西的物价比广东贵,“这样的饭菜在广东8块钱封顶了”。
视频链接: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Live/201601/20160131140112_5831.mp4
进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界,老苏的摩托车已经远远地跑在了采访车前面。想来这也是老苏的心情,近乡情更切。
视频链接: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Live/201601/20160131134017_5979.mp4
老苏将零食拿在手中晃了晃,更多的小猴子围过来了,不一会,他将零食给了从远处走来的一只大猴子,“它可能生病了,走路都摇摇晃晃的。”
视频链接:vod-xhpfm.zhongguowangshi.com/Live/201601/20160131134026_2854.mp4
老苏给国道旁的猴子喂食自己带的面包。
行至南宁市隆安县的龙虎山一带,国道旁已围满了小猴子。老苏说,他每年开车路过这都会逗逗猴子。
【帮扶返乡农民工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记者站在旁边看老苏修摩托车时思绪万千,这一次是有我们在旁边能够帮着解决,如果真是他一个人下雨天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回家的山路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该向谁求救?国道上的大客车川流不息,是否会有哪一辆车的司机会停下来帮助他呢?农民工兄弟生活不易,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迷路也好、熄火也好,在我们看来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许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难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