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是谁在谎报粮食安全?
蒋高明:是谁在谎报粮食安全?
编者按:中国的粮食产量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粮库在少收多报?制约粮食产量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中国能不能依靠进口满足国人的粮食需求?我国的粮食质量是否有保障?这一个个有待回答和澄清的重大问题,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蒋高明老师掀开了粮食安全的遮羞布,以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实例揭露谎报粮食产量的技法,揭开粮食安全的真相。是谁在编造粮食安全的谎言?中国应该怎样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上?是继续延续化学农业的不归路,还是抛弃化学、农药,坚决拒绝转基因,依靠生态农业保证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读完本文,相信读者会认可这样的判断:扭转中国粮食安全的困局,就在今天,就在我们。
正文
一、我们到底产了多少粮?
早在几年之前,笔者就对中国粮食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了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几个出版社给出的解释都一样——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年闹饥荒就是各地放卫星产生的苦果——原来那些粮食都在纸上啊。今天我国粮食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说出其中的真相?
让我们来看两组报道:第一组,新华社2015年12月9日报道如下:
国家统计局8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
除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外,2015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所提高。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3340.5千公顷,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增长0.5%。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公顷5482.9公斤,每公顷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提高1.8%。
第二组报道,据刘月华《2015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1.2亿吨》文章报道,我国粮食进口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12477万吨,同比增加了24.2%;我国粮食产量为12428.7亿斤(约62143.5万吨),进口量占到了我国粮食产量的20.1%。2015年粮食出口量为164万吨,同比降低了22.6%,进口量为出口量的70倍。大豆的进口量最高,高达8169万吨,同比增加了14.4%。粮食出口价格明显高于进口价格,玉米、稻谷和大米、大豆的平均出口价格分别比平均进口价格高了91.06%、110.59%和125.88%。
上述消息得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证实。韩部长的解释是,国外粮食比我们便宜很大一块。
2015年我们粮食大概进口了1.2亿吨,接近我们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这么多,有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有的品种我们缺,比如说大豆,确实我们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外价格差别的原因。一个是结构性需要,一个是价格性竞争,国外的粮食确实比我们便宜,便宜很大一块。
细心的读者不难判断出,上述粮食生产与粮食进口的数据是打架的,即一方面宣布粮食连年增加,一方面进口也同步连年增加,我们增加的粮食在哪里呢?有人说“进口的粮食在市场上,中国自己产的进入了粮仓”。这种模式下,国外廉价粮食对中国农民打压下,中国农民不愿意种地,今后的粮仓谁来满足呢?
事实上,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有50%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这个基本事实也是与主流宣传的中国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相矛盾,那么多省份粮食不够吃,粮食是从哪里来?很可能的解释是“买着吃”。
二、长期“买着吃”靠不住
《财经》杂志早在2013年12月8日发表粮食安全专题报告,就揭开中国大陆“丰年缺粮”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文章指出,中国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的红线(我的估计是接近20%),造成中国“丰年缺粮”的怪异现象。
按统计数据,可得出2015年中国人均粮食478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321.7公斤/人)的1.48倍。如果数字是真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可以少生产一些粮食,腾出土地搞生态保护了。怪异的是,中国粮食安全警报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有人搞出了用土豆当主粮的勾当来。可见,中国人均478公斤粮可能是个空泡泡。即使数据是真的,中国人的肚皮难道比地球人多吃48%的粮吗?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由于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中国人吃的80%的以上的大豆是进口的,2015年已高达8169万吨,人均62.8公斤,且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豆类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吃素的僧侣也是要吃豆腐的,可惜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难以寻觅自己的大豆了。如今,中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也要净进口,且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如何保证“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 呢?
三、有多少粮仓库里见
从1983年人民公社解体算起,家庭联产承包持续了33年。这一制度的初衷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在改革的初期,曾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攀上4亿吨的历史高峰。但1985年以后,集体的“统”的功能没有了,农业基本上是单一、分散的家庭经营,由此导致土地经营成本上升。农村这种微观经营制度已经导致粮食生产陷入了严重的制度性困境。目前,真正在种粮的,即使是在粮食主产区,也主要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留守在家里的中、老年农民。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粮食生产怎么可能连续出现“十二连增”的奇迹呢?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库里的粮食肯定是多的装不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少收多报”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出现在媒体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201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80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5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2013年6月4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1999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有关部门一方面宣传粮食“十二连增”,一方面又大量进口,这两个数据本身是打架的。数字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粮耗子”当面连总理都敢欺骗,那些背后的数字水分到底有多大,有人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数字可以编造,但肚皮可不能糊弄。如果没有了粮食,一切背后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那些靠数字游戏大行其道的专家也将会暴露——只有退潮了,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四、制约粮食产量的限制因素
三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粮食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说明新一代领导集体,并没有被那些盲目的乐观数据所左右,也没有被那些相信市场万能论的精英所忽悠。在粮荒面前,钞票是不能够吃的,有钱也买不到粮。那么,针对粮食安全,我们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困惑呢?根据笔者长期的考察和思考,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才是实质的。
第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产了多少粮?按照官方数据,去年粮食是“十二连增”。可稍微有些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农业的特点是四年之内“一丰一歉两平”,果树生产还有大小年呢,更况粮食生产,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我们不论是旱灾还是涝灾,不论是农民撂荒增加,还是减少的前提下,都是粮食连年增产。这可能吗?我估计连发布这个信息的官员自己也不相信。华东师范大学胡靖教授问得好,数据是如何得来呢?大家都不说,大家都不愿意说,大家都不能说。然而,这些水分的数字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么?如果增产了就不要进口了。事实上,我们每年进口了6000万吨大豆,2000多万吨的小麦、玉米与稻米,进口的粮食总量可能早就突破了10%的警械线了,紧逼20%。我们还能对数据无动于衷么?笔者了解的数据来源是,这些数据本身是真的,是专家与各级官员集体统计出来的。某农业大学的一名院士,就负责小麦产量的统计。总之,调子是不能低于往年,不论发生了天灾还是人祸。
第二个问题谁来种地养活庞大的人口?当前,农村种地的农民年龄越来大,据中国农业大学某课题组的调查,中国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57岁,且很多劳动力中为女性。由于粮食价格便宜,农民抛荒现象严重,下面文章提到的粮食主产区也需要购买粮食就不是“空穴来风”。农民是很务实的,他们是不情愿抛弃土地的,不得已而为之,种地如果算劳动力是赔本买卖,老人和妇女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种出来满足自己吃,多余的卖掉。再过十年下去,我们的粮食安全还需要那些不能活动的老人和妇女满足吗?我们需要认真调查一下,随着这些年来城镇化迅速发展,在城市化人口越来越多,和进口粮食越来越多的过去十年中,中国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是否也是同步增大了?同时我们需要预测,未来愿意从事农业的,都是什么人?资本下乡是好事情,可那些有钱人会认真种地吗?家庭农场,大户经营模式都不错,但适应的范围有多大?那些偏僻的山区,我们是否就放弃了食物生产?
第三个问题,现代农业技术可持续性吗?最近几十年,我们学美国,搞的是工业化与化学化的农业,最近还有人希望生物技术化,即搞懒人农业,让少量的人来种地,满足大量的城市人口。因为农业效益低,农民只好采取减少人工的办法,尽量使农活简单起来,只好借助于农药化肥地膜乃至转基因。农民用地不养地,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化肥污染,耕地板结、酸化、塑膜化。在北方有些土地pH已经达到了4-5,而正常土壤是7-8,土壤有机质更下降到1%以下。耕作了几千年的耕地。由于用地不养地,过去几十年地力不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个问题,转基因技术应用真的那么灵吗?用转基因技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这是主流农业技术专家信奉的最高宗旨,也影响了决策者,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该项技术开发。但据有关资料,并从美国、巴西、阿根廷发展转基因农业的结局来看,转基因技术面临的三个问题似乎绕不过去,这就是,一不增产,二不环保,三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问题。那么,既然该技术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方面作用既然不大,还要不要搞呢?显然要搞,因为转基因可以武器化,为了国家安全,也要搞,像原子弹搞出来是吓人的一样,他人有我也得有。且如果中国转基因技术专家有本事,将他们的转基因产品销售到美国本土去,作为进口转基因粮的一种回击,也是对国家安全作出的实质贡献。如果我们没有本事将自己生产的转基因粮食销售到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就说明这个技术是有安全问题的。那当前中国的转基因热必须降温,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业上去,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带动大学生与农民就业的生态农业。
第五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谁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的问题?显然还得是我们自己。生态学家理解的农业不是单一的粮食,而是一切能够提供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所有食物,这就是农田、草原、淡水湖、海洋、森林都能够生产食物,前提是这些系统都必须是健康的。为了不影响粮食供应格局,并培肥地力,藏粮于地,我们建议用18亿亩农田中的6亿亩发展生态农业。仅利用少量的化肥,停用除草剂、农药、农膜、转基因,保护60亿亩草原,同时减少化肥农药后,恢复淡水与近海生态系统,使草原、淡水与海洋也能够提供大量食物,同时鼓励发展林下养殖、坚果种植与林下蔬菜、竹笋与菌类。这样调整后,近一半的国土远离了工业化农业污染,土地得到保护。产品增值后吸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为城市人群提供健康食品,将用于健康和医院的投入节省下来,有助于解决城乡医疗与养老等压力。而剩余的12亿亩中高产,可以发展现代农业,那种农业模式不需要太多人工,其主要效益来自集约化。显然,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健康,应当将涉农资金向生态农业倾斜。
五、国际粮食市场总体偏紧
有人说,既然国际市场能够买到粮,且国际的还便宜,我们没有必要死守18亿亩土地红线,少生产点粮食还少赔钱。这样的说法是及其危险的,是很不负责任的。实际上全球粮食总体供求是基本平衡的,算上非洲的灾民是严重短缺的。国际市场上最好的年景也就2亿多吨粮食,少的时候只有600万吨。2010至201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61亿吨,需求量为 6.67亿吨,产需缺口约0.06亿吨。美国是全球粮食供应最大的国家,该国的农业GDP占全部GDP不足2%,赔钱生产粮食供应中国这样大的缺粮国家,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全的买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0%,但出口却占世界粮食出口的40%。其中,美国小麦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30%,大豆约占40%,玉米约占70%。美国玉米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将近一半(42.5%)。从这些数据看,美国在粮食市场上是掌握很大的话语权的,只有该国不高兴,就有的国家挨饿不说,想应对人家发起的战争都底气不足。在文明社会里,粮食武器可是比核武器要厉害得多的。我的初步判断,粮食武器可能是美国纪美元霸权、核武器霸权以后最大的杀手锏。
世界上主要粮食进口的国家有:非洲国家、中国、朝鲜、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中东国家)南美部分国家。全球十大小麦生产国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德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中国和印度生产的小麦基本用于国内需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注意,我国这个原本粮食自给自足的大国,竟然沦落到与非洲国家排队卖粮吃,这是谁之过呢?
从国际而言,全球粮食偏紧已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粮食分布不均,严重粮食短缺的国家有39个,其中24个在非洲,9个在亚洲,5个在拉丁美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长期食物营养不足人口有8.5亿多人,其中发展中国家8.2亿人,转型国家2500人,发达国家900万人。目前非洲大陆、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很多人都处在饥饿之中,而且世界的可耕土地越来越少,今后世界粮食供求矛盾仍将是令人关注的大问题。
据测算,全球近10年来全球谷物消费需求增加2200亿公斤,年均增长1.1%;产量增加1000亿公斤,年均增长0.5%。目前,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已接近30年来最低水平。一旦发生了人为的战争或者自然引起的灾害,全部国际市场上有多少粮食可以流通呢?
随着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其数量和价格上都有明显优势,但这种优势也是有高度局限性的,那里的人工昂贵,靠发达国家生产粮食供应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消费,你以为他们都是活雷锋吗?
六、中国粮食质量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粮食供应除了面临上述的数量安全外,我国粮食供应的质量安全也面临着挑战。突出表现在种地中大量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农药残留增加。对于农田杂草防治,几乎无一例外采取喷洒“除草剂”的懒人办法,粮食中除草剂尤其草甘膦潜在致癌物的残留问题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连国家标准都没有。长期大量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中草甘膦到底有多少?有多少直接进入了人类食物链,多少进入了加工食品中,恐怕至今没有人能够说得清。
抛开直接的化学残留不谈,我国当前粮食供应中还面临着“水分”过大、杂质过多、虫粮过密和营养成分下降的问题。早在2009年粮食清仓查库期间,一些地方测算稻谷单位体积绝大多数在每立方米500公斤以下,与2001年全国组织的清仓查库单位体积粮食重量(按每立方米575公斤计算)相比,下降幅度高达13%。只相隔8年时间,单位体积粮食重量下降之快、下降之大超出预想。这就意味着从数量上看、帐面上分析,粮食库存帐实相符,但从转化为成品粮的角度来看,“三高粮”即高水分粮、高杂质粮、严重虫粮数量不断攀升,入库粮食原始质量整体下降,影响储存环节粮食安全,导致可用粮数量减少,长期下去会波及粮食流通安全。
2015年4月20日,参考消息网报道了国有粮仓储存劣质粮食这一禁忌话题,这差不多是官方首次承认中国巨大的粮食储备质量可能面临严重下降的内幕。此前不久,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了标题为《粮仓硕鼠》的暗访报道,讲述东北的国家粮仓官员以补贴价格购买陈米或劣质粮食,但文件记录显示他们是以国家制定的收购价格收购新米,卖出陈米。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提供补贴,这种做法保证了最低价格。
在该节目中可看到,国家粮库里储存的大米已发芽、变色,或有霉味。粮食收购过程中的人为操纵手段导致粮食质量难以保证,承担的代价由中国所有人承担。如果库存有大量无法食用的粮食,中国可能会被迫大幅增加进口,造成国际粮价飙升。反之,如果粮食储备质量优良,那么北京方面可能通过在市场上抛售来减少库存,这将压低价格。
国家储备粮出现严重变质,其实是“粮耗子”们搞的鬼。2013年11月,福建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建国以来闽西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特大“粮耗子”、首犯郑宜禄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判决书就有这样一个细节,郑宜禄与任四川省绵阳市粮油公司副经理的同学王大庆合谋,伪造龙岩市粮食储运站及嘉源桑拿部娱乐城向王大庆借款90万元的借款协议、还款承诺书、收条、担保责任书等材料,计划让王大庆起诉龙岩市粮食储运站及嘉源桑拿部娱乐城,要求偿还本息合计259.2万元,后因郑宜禄案发而未遂。龙岩粮耗子罗马,暴露的可能是我国粮食储存中的“冰山一角”,我们还有多少战备粮库是安全的?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实为盛世景象。汉武帝时的“太仓之禀陈陈相因”曾被史家称颂。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昔》中描写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特别重视粮食的生产与供应。人民公社期间,公社驻地都有粮库,且收购的都是社员精挑细选的爱国粮。几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才成功解决了亿万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粮食库存安全系数达20%以上,粮食总量基本实现自给,粮食安全才能够基本得到保障。但前提条件是,粮食的质量要过硬。目前拥工业化、化学化生产出来的粮食出现了营养不平衡问题,质量的下降意味着人类要吃更多的食物。如果粮库里的粮食质量再打折扣,这就预示着巨大的粮食安全风险离我们不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