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中国房地产报丨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房地产仍是经济发展主导产业

作者:中房报记者 李红梅 发布时间:2017-10-08 20:57:34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字体:   |    |  

c9dc0f6902eb34c609855d7d4ac3d02e.jpg

 “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博士: 房地产仍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很多城市不是没有土地,而是没有把土地利用在该用的地方

  房地产仍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媒体要把它讲出来,不要讳莫如深

  “真正的房地产教父应该是肖桐(副)部长。”回忆25年前转岗的经历时,孟晓苏毫不犹豫把这个赞誉送给了原建设部副部长肖桐。

  从上世纪80年代身处中南海,担任万里的秘书长达8年,到1992年到中房集团任职,他见证了那个风云年代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不断参与和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被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屡屡建功。

  早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孟晓苏,没有英雄孤独的困惑,又一头扎进了不动产证券化的研究。“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当学生,不光要学国外,而且还要研究国内的情况,让其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他坚持认为:房地产仍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拉动力将会持续若干年。

  1992年是激动人心的年份  中国房地产报:您被誉为“中国房地产之父”,还记得1992年时您在做什么吗?

  孟晓苏:1992年我从国家商检局副局长转岗到中房集团做总经理,1992年5月份上任,正好房地产报也是1992年从一份原来的地区性的企业报转成全国性报纸,并且正式完成了更名,叫中国房地产报。那个时候房地产大潮刚刚开始兴起,中央刚刚确定我们的目标是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确实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份,这个年份当时吸引了很多党政机关的干部走向了经济工作的第一线,比如说我,就是从部门的领导岗位走到了中房集团。为什么说走到了中房集团,当时王岐山和另外一位建设部的老领导都找我。说中房集团这边缺一位总经理,我也不知道房地产是干什么的,我糊里糊涂就来了,到了以后才知道中房集团已经是一个成立10年,有资格的企业了。

  说到房地产教父,真正的房地产教父应该是肖桐(副)部长,他是中房集团的第一届董事长,又是中国房协的创立者和第一任会长,他已经作古了,但是老人家当年开创的事业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

  中国房地产报:今年是报纸创刊25周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25周年,听说您和中国房地产报有很深的渊缘?

  孟晓苏:在进入中房集团的这个时间,我主张让中国房地产报从企业报变成全国性的报刊。从现在看,中国房地产报在全国的房地产发展中起到了作用。后来面对全国的房地产形势变化的时候,它应对自如,到现在为止中国房地产报又有了新发展。不光有了文字版面,而且又有了新媒体,全媒体。祝贺中国房地产报在这25年中所取得的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回头看,您怎么评价我们19年的房改历史?

  孟晓苏:房改的历史应该说中国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主导产业之所在,经历了“老三大件”,“新三大件”这几轮消费之后,已经看到了下一轮消费是住房、汽车。通过我们课题组传导到领导层,从而被全社会接受,就是这么个过程。

  而它反过来要作用于经济发展,造成了历史上若干年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也造成了老百姓(48.710, 1.06, 2.22%)的住房资产的迅速增加,从房改之前人均17平方米,到现在33平方米,增长了一倍,那个住房品质的增长就更加明显了。应该说这种排浪式的消费,当时也被我们提前认识到了。

  我们根据国外的经验,认为中国要走向住房、汽车为主要消费热点,并且拉动主要经济,是依据了国外同期的发展理论的比照。在发展到同样的阶段之后,中国人也会出现叫作中国人的梦,也会追求住房,追求汽车。

  房地产仍是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不要讳莫如深

  中国房地产报:您当下最关心的事是什么?

  孟晓苏:我现在最关注大量地方政府借债形成的资产。我现在担任董事长的汇力基金就是在努力推动政府资产证券化。由我们参加,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设立了政府公共资产证券化课题组,由我和刘世锦副主任担任组长,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同志作为总顾问。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动地方政府把已经形成的100多万亿元的资产拿出一部分来做证券化,积极化解地方债。

  中国房地产报:那您怎么看未来房地产税在长效机制中的作用?

  孟晓苏:房地产税在2003年由中房集团最早提出来。从1998年启动房改到2003年的5年时间,居民已经从没有房子变成有房子。而且我们预见到,今后会出现有的人房子多、有的人房子少的情况。所以,征收房产税就是适应了这个变化。过去老百姓没有财产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征税,有了财产之后就需要征收这道税,就是走国际通用的征税方式。过去我们不是没有房地产税,而征收的主要是房产流转税。我们当时提倡的就是增加“保有税”,同时减少“流转税”,这应该是房地产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现在不征房地产税会使得两部分人受害。一部分人是农民,因为政府现在是用廉价征地高价卖,土地收益少量返给农民。第二部分是最后买房子那个人群。把地价拉得高,把房价拉得高,让最后买房的群体摊掉所有的城市建设费用,可是原来有房的人就不需要承担了。这两部分人恰恰是需要扶助的弱势群体。

  中国房地产报:从哪些房子起征呢?

  孟晓苏:最简单的办法,从小产权房起征。小产权房没有交过土地出让金,而且也不可能把它都拆除,小产权房起征房产税阻力小,纳税后房屋就合法了。税率可以征高一点,比如说征2%,这就是国际上比较重的税了,这样一年一年地就把土地出让金变相收回来了,这个比宣布为大产权房补土地出让金要强。

  还有一些房屋的土地使用年限该到期了,就从到期的土地开始做。一旦征了税,对物权法中规定的“自动续期”就放心了,就不用考虑70年补不补钱的问题了。

  中国房地产报:学者、官员、企业家等身份您都亲身经历,我不知道您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身份,还有哪些想实现的理想?

  孟晓苏:学者、官员、企业家这些身份都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对我来说,我更觉得“学者”或者“学生”更好。因为到现在了还是得学习,而且我学来的东西、从国外引进的东西都很快就变成现实了。这么多年,你看,不光是房改的思路,还包括我引进的金融产品,都一个一个地变成现实。比如住房抵押贷款就是当年我们几个房地产专家而不是金融界的人士引进来的,是1996年在设计房改方案的时候引进的。

  我引进不动产证券化/ REITs也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连PPP这种方式都引进了,但是REITs方面走了弯路。他们误以为是REITs是“房地产开发融资”,其实不动产信托投资资金是不动产在持有阶段的基金,它是把持有的不动产资产收益变成上市流通的特殊产品,这个产品迟早也会在中国大行其道。

  所以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当学生,不光要学国外,而且还要研究国内的情况,让它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要说还有什么理想,人到这个岁数了,没有更多理想了,我就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尽快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房地产的发展,包括调控政策能够尽快地走向规范治理的正轨,不至于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该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