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房地产20年,仁义礼智信全面滑坡
看一个网络脱口秀节目,有个人吐槽大家在网上说话不文明,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一代互联网用户,仁义礼智信全面倒退。我要接着谈谈房地产市场对社会风气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借用一下这个句式。
现行的房地产市场,正式的起源应该从1998年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算起,到今天,20年将满未满。故取本文的标题为“房地产二十年,仁义礼智信全面滑坡”。
房地产市场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大家其实都已经有所意识了,几年前热播过的电视剧《蜗居》可以说是对这一伤害的直观表达。本文希望能通过借用“仁义礼智信”这个框架,谈出一点点新意来。
仁
何谓仁?仁者爱人,仁就是恻隐之心,是同情心、同理心,有体察他人痛楚的能力,能够推己及人,故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非常有“仁”的属性的。这种文化强调阶级性,它批判儒家的仁是虚伪的,只属于统治阶级。但它建立起来的新的文化与仁并不背离,而是包含了属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大多数人民的“仁”。
这种“仁”,称为阶级情谊,或者阶级感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就是这种新型的“仁”的表现。在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只有穷人才心疼穷人”、“穷人要帮穷人”一类的台词,就是对新型的“仁”的宣扬。
这种新型的“仁”,是“大仁”。它不适用于剥削阶级,主张“对敌人要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但它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剥削,建立人人平等、人人有尊严的社会,即将“仁”扩展至所有人,使之不专属于一个小群体。
市场经济是和仁对立的,它假定所有人都自私,他自己自私,也认为别人自私,所以在行为上是,己所不欲,偏要施于人。市场经济的角角落落都是如此,但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得尤其鲜明。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社会分成两个群体,有房一族和无房一族,在房屋租赁市场领域里,分别称为房东和租客。
生活在大城市又不是城市原住民的人,大多有过租房的经历。有个网红叫张雪峰,辅导考研的,但单口相声说得一流,在一个讲座视频片段中,他说过租房的感受:大城市里房租一个月大几千,一个季度就是一万多,你想想,你辛辛苦苦挣的钱,没给你爹没给你妈,也没舍得自己花,全他妈给房东了,你心疼不心疼?
当然心疼了。有房出租的人,要么是城市的原住民,要么是城市化进程中先到一步的,你可以说他们的房东身份跟运气或者跟“投资眼光”有关,但跟诚实劳动没啥关系,他们就可以借房子吃租。中国革命消灭了土地食利阶层,但房地产市场又变相重造了土地食利阶层。
打工者挣的是血汗钱,吃租跟“吃人”其实无异。有些房东,自己也当过租客,也被吃过,也感觉过疼,但他有机会吃别人的时候,下嘴一点也不软。不要讲什么恻隐之心,他们的字典里是没有这个词的——可能,他们就没有字典。
如今的人,个个梦想着实现“财务自由”,可以不工作,想干嘛干嘛。财务自由,听起来多么高大上的词,其含义是什么呢?无非占有一定数量的财产,靠财产产生的租息就可以过随心所欲的生活。租息哪里来?来自剩余价值的转化,即来自没有(足够的)财产而不得不工作的人的劳动。实现财务自由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在城市里有几套房子,然后就踏实了,自由了。
在一个食利型社会里,是没有仁的存在空间的。那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愿意被人骑吗?肯定不愿意啊,但他们骑着别人骑得可开心了。放眼望去,何见仁人?
这是普遍现象,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我个人在租房生涯里就遇到过一个好房东,市场上房租一直在涨,但房东基本没有给我涨价。在打包要搬走的时候,配合房东接待过来看房的人,我一问,新的要价几乎是我付的租金的一倍了。这样做房东的太少见了,跟大熊猫般稀有。
房地产对仁的价值观伤害极大,但并没有剪除干净。比如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上下伸出援手,帮助救灾和灾区重建,正是中国人的仁的展现。
希望房地产逻辑不要把这点火种也湮灭了吧。
义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就是做人要有是非观念,做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不做。子曾经曰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义,以仁为基础,有了恻隐之心,才知道啥是对的,啥是错的,然后才有舍生取义之举。
上文说了,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了仁,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中则多义举。例如,基于真实事迹改编的样板戏《龙江颂》里所表现的,龙江大队为了援助其他公社抗旱,拦江截流,牺牲了自己的数千亩田地,就是标准的义举。(参见《重温《龙江颂》:毛泽东时代如何看待“刁民”》)雷锋,借用这套传统的价值话语,就是个标准的义士。
现如今呢,仁没了,义自然也就没了。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向来是负面的词汇,炒房正是这样的行为,通过此类行为发的财叫不义之财。可是,现在还有人会这么看么?一个投资逻辑便在理论瓦解了老一套。挣了钱的便是好汉,房叔房婶是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哪里还会有人看不起呢?只要富且贵,仁义皆浮云。
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房叔房婶们则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吃租子快活似神仙。
礼
恭敬之心,礼也。礼,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
三纲五常那套封建礼法是反动的,不好的,已经被中国革命荡涤干净了,现在基本找不到什么痕迹。礼也包含了一些中性的、有益的部分,这些是好东西,是不过时的。
“君君臣臣”没有了,但“父父子子”还是要得的,当父亲的要有个父亲的样儿,当儿子的也要有个儿子的样儿。父亲该咋当,儿子该咋当,肯定跟以前不一样了,但现在会形成新的规矩。推而广之,夫妻该怎样,朋友之间该怎样,这些最基本的规矩还是要的。 人们总喜欢说过去出现过多少伦理悲剧,但真要算账的话,市场经济时代的伦理悲剧无疑更多。家人因为政治观点产生嫌隙就是伦理悲剧,因为钱、因为房子而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就不是伦理悲剧了吗?
因为拆迁后房子的分配、房子继承等问题,父子反目的、兄弟阋于墙的事情比比皆是。例子懒得举了,大家在电视上、报纸上都看过,没看过的上网搜搜,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大把。
房地产逻辑对礼的伤害最明显地表现在婚姻领域。实话实说,最美满的爱情婚姻也不可能彻底摆脱“交换”的色彩,双方必定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才可以外在地呈现出能够把利益关系掩盖起来的情投意合。焦大跟林黛玉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情投意合的。次之的情况,是婚姻和门第、彩礼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呈现出“买卖婚姻”的色彩。
但是,但是,婚姻伦理在房地产市场的冲击下,在过去20年里呈现了最深重的危机。一个笑话说,某男为包养一个年轻女子,买了一套房子金屋藏娇,几年后正室发现隐情,把小三赶走了,然后发现房子价钱翻倍了,不但不跟丈夫生气,反而埋怨怎么不多包养几个。这是段子不假,但也是现实的逼真反映。
没有房子就没有权利结婚,有几套房子就可以有几房,这简直就是明规则了。房地产商也敢于以此为噱头来做广告的。
政府搞调控,以家庭为单位限购,民政局里就排起长队来办理离婚,以此获得多买一套房子的资格。像李雪莲那样假戏成真了的,也不是没有。
“假离婚”(法律上没有假离婚)现象逼迫政府出台新措施,打政策的补丁,离婚不满一定期限的人申请买房,按二套房处理。这是所谓的“限离”。
伦理道德已经被房地产彻底搞垮了。
智
智者,知也,指是非之心。这里说的是非,不是价值观层面的是非,是指对错,是智识层面的判断能力。
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影响了社会大众的智识水平,大众普遍沉浸在房价会永远涨下去的幻觉里无法自拔。这是被猪油蒙了心,是利令智昏。
在所有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所有人贪婪的时候恐惧,索罗斯的这个金句也被忘记了。谁都知道,一个市场,如果连大妈都接踵涌入了,就是行将崩溃的迹象,但绝大多数人还坚定地认为,房地产市场例外。
他们认为政府离不开房地产,轻视政府的调控政策,不相信政府有这个决心,低估政府;与此同时,他们认为政府不会让房价下跌,就算房价跌了,政府也有能力托住,这是太看得起政府了。左也是他们,右也是他们,不要说政府了,神仙面对这样高的期许也头疼。
这方面的道理,我在之前的文章《在房价问题上,请不要低估政府,也不要高估政府》中详细论述过了,这里不再过多重复。
信
信,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
房叔房婶房哥房姐们是有信用的人吗?不是,他们是最不讲信用的。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底线要求,不是高要求。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连黑社会不讲信用都混不大的。但跟房子扯上关系,信用就变得特别不值钱。买卖房子的人,因为办理手续期间房价又涨了,说毁约就可以毁约,合同签了也没用。前些天偶然看了一眼《今日说法》,一套房子闹出两个买家,带出三场官司。这种事太多太多了。
前些年流传一个理论神话,通过房地产的发展可以造就一批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最讲契约精神,是社会的稳定器,是民主的根基。事实已经充分表明,这纯粹扯蛋,这些有房一族中产阶级最不讲契约精神,而这是社会动荡的潜在危险。
我要强调指出的是,政府要做好准备,跟房子搅合在一起的那个庞大人群,不仅失掉了仁义礼智,也失掉了信,不但是笨蛋,还是刁民。
房地产市场快满20年了,房价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涨,从未出现过像样的调整。这不但造就了房价会一直涨下去的幻觉,还造就了房价只可以涨不可以跌的社会心理。
已经多次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群人买了房子,房价下跌了,这帮人就要“维权”,打砸售楼处,让开发商赔钱。尼玛,房价涨的话,咋不见他们去开发商那儿补交钱呢?这些事情都因为房价很快掉头上涨而自然解决了,并不是事件本身得到解决了。再有房价下跌,还会有人闹。
他们认为,房子是投资品,不是普通商品;他们知道一个原则,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可是,投资房子就是不能有风险,就是不可以赔钱,买房子挣钱成了他们的基本人权,房价跌就要闹。还能更不要脸一点吗?
政府是房价这么多年一直涨的“幕后推手”,中国的政府又有负全面责任的传统,所以,当房地产真正进入下跌周期,房地产刁民会去找政府的,一哭二闹三上吊。
上一轮股灾据说消灭了几十万中产,有些人因为爆仓而跳楼,但他们没有找政府。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不一样,因为房叔房婶房哥房姐们是真正的刁民,他们的财富缩水了,是一定会要政府负责的。在《在房价问题上,请不要低估政府,也不要高估政府》中,我提醒政府要在经济上做好房地产市场下跌的预案,这里,我再次提醒政府,还要从社会层面做好预案,想好怎么应付“房地产刁民”。
2003年,我记得就有经济学者提出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讨论了。中国到底是大国,抗折腾,绑架了这么多年,也挺过来了,也没垮。不过,有病终究要治,拖着不是个办法。望“房住不炒”早日得到真正的落实。望天佑我中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