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为什么广告里都是“白人”?
昨天,一则企业的广告片引发了争议。
这则广告中有一个场景讲的是未来“智慧化的家庭生活”,但是表现这个家庭生活中,是一个白人男性和一个黄种人女星。
这让很多人生气,因为这家企业是大家很支持、很喜欢、很有前途的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并且一直站在了中美科技对抗的一线,走着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并且刚刚发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然而在宣传片上,却出现了这么一幕,许多粉丝表示“失望”。
讲实话,这个宣传片如果搞一对白人夫妇、一对黑人夫妇、一对黄种人夫妇,争议都不会那么大。
其实,这不是一次宣传片,一家公司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问题。
其实你把他们之前所有产品发布会的广告宣传片都翻出来看一看,所有的宣传海报拿出来,几乎每次都有这个问题,不说白男+黄女了,白人男性是少不了的。你把中国公司的所有产品广告、宣传视频拿出来看,白人也是少不了的。
最有意思的是,某些品牌明明是完全的纯国产,却非要挂个洋名字,瓷砖要叫蒙娜丽莎、马可波罗;衣柜要叫索菲亚;小区要叫加州阳光、香榭丽舍、东方维也纳......无论是卖衣服、卖床单、卖衣柜、卖红酒、卖热水器、卖化肥,都得弄个白人老头装“设计师”、“科学家”......
某些明明是中国土老板创办的“本土企业”,却非要说自己来自于英伦,来自于意大利,来自于德国,创建于16XX年,历史悠久,血统纯正.....推销员推销产品,张口闭口就是“德国、意大利、美国原装进口”.....是人是鬼,都要给自己弄个“欧美身份”,在那些年,这些都不叫“媚外”,叫“国际范”。
我们在百度搜索“孩子”,你看看跳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哪国的孩子?我们在百度搜索“男性”,你看跳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哪国的男性?
这叫什么?这叫“思想钢印” 。
哪怕现在正在遭受着美国最严厉的打压,哪怕中美正在进行着有史以来最形势最严峻的博弈,哪怕如今真正支持国产品牌的是中国无数的消费者,中国企业的广告宣传部门,依然拍出了这样的宣传片。
当初这家企业在海外取得极大成功的时候,为了“国际化”,为了“海外市场”,这么拍可以理解,但今天海外市场几乎已经全部失去,发布会也是给中国人看的……他们的广告依旧延续了那一套。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从未在文化上宣扬过“爱国”、“民族主义”,更多是宣传“国际化”,比如哪首大家耳熟能详的《Dream it Possible》……你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简直不觉得它和中国企业有什么关系。
这个情况和键政圈很多人类似,一边慷慨激昂“反美”,一边骨子里又崇尚白人的文化、经济、娱乐、生活。
中国的大企业中,有太多的“世界公民”,哪怕被美国极度遏制、打压,他们依然相信,白人的精神和文化是美好的,这只是一时出了个“谬种”,早晚有一天,世界会回到正轨,白人会继续带领人类love and peace的。
这就像今天的伊朗,被美国封锁、遏制、打压、暗杀领导人,大街上却依然是好莱坞的电影海报,知识分子私下里依旧无比向往美国。
这也像历史上的日本,明治时期的日本,一边强调要自强,一边却极度媚外,日本海军江田岛一砖一瓦都是从英国搬来的,学校还要全英文授课,要的就是那个“味儿”。
如果我们和西方斗争,不是为了平等,不是为了世界大同,为的只是讨好西方,为的只是西方人赏识我们,那么这个斗争又有什么意义?
中美贸易战打到今天,大街上、商场里、互联网电商平台,到处都是白人明星、模特,黄种人的形象在中国商业里屈指可数。那些科班出身的设计、美术、广告人员,他们脑子里也有“思想钢印”———“外国人的形象就是高级,小黄人的形象就是土……”
甚至连民众也是如此,有人会对黑人、穆斯林抱有敌意,但对欧美白人的强势地位却熟视无睹,“反对移民”的时候,大部分人开口就是“反对引进第三世界垃圾”,却很少有人“反对引进白皮X”……这也是“思想钢印”。
此外,从事实上来看,黄种人男性+白种女性的组合,也确实比白种男性+黄种女性的组合少多了……扎克伯格可以娶个亚裔到处招摇,任正非、马云、马化腾、雷军却不敢找个白人女性,刘强东出国找刺激,也只是找本国留学生……
我反对某些“性饥渴”式的东亚男性焦虑,但我更反对东亚男性毫无自信、毫无武德,在这个方面一点攻击性都没有,这简直是给雄性生物丢人。秦人、汉人、唐人都在盯着你们,他们的子孙后人,怎么就成了三等人?
伟大的抗美援朝都不能让大家换个脑子。
我不是个种族主义者,我对任何种族、任何肤色、任何文化都没有偏见。我们不比白人黑人高明,自然也不比他们低贱。
但这是逆向民族主义,这是白人的“精神殖民”,这种事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让人感到长久的恶心。
我永远支持中国企业在研发、自主创新上和美国刚下去,我支持中国企业在一切层面上与帝国主义竞争。
但脑子里逆向民族主义的思想钢印不除,你很难获得真正的胜利。
心魔不除,怎能替天行道?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