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不为金钱美色而坐牢:AI机器人替代高危岗位人员?
李克勤(jixuie)题记:无人驾驶出租车引起广泛关注,民间高人提AI机器人数据齐全,不贪、不色、不赌,办事可以较为彻底公平、公正、公开,是否可以用AI机器人替代那些在最容易犯错误的岗位——高危岗位上工作的人?过去机器人,曾经替代人在高危岗位作业,如核工业的高危岗位工作。现在要替代人工作的高危岗位,的确需要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这实际上是人们发出的一种呼吁,要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AI技术要找到最需要应用的地方;另一方面,考虑问题要全面,尤其对高危岗位要看到那些平时缺乏敏感性注意的地方。
内在节欲之茫茫人海,欲壑难填,个人一旦有权......
当外在的约束失灵,用AI机器人替代人来从事最容易犯错犯罪的工作,也许是个思路,但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在一定时期,朝这方向探索,还是有益的。
用机器代替人,这是一个需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角度考量的大问题,尤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切不可由资本说了算!
01
技术应用的宗旨:造福绝大多数人
如果一项技术的应用,只让少数人得利,那这项技术的价值在哪里呢?
对AI技术的评价,不能只有事实判断,而让价值判断缺位。
事实判断,如这花是红色的——它只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价值判断,如这花好美啊——它带有个人喜好,背后有道层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导引。
价值判断有立场问题,切不可轻视。
02
权宜之计:
AI机器人替代人从事一些需要智力来完成的工作
人在机器面前毕竟是主人。
如果器物统治了人,那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制度问题。
李克勤后记:现实的AI机器人问题,需要从马克思研究无产阶级觉悟那里开始思考探索。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尽管器层面因为技术的发达,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道层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究竟有多大变化呢?这只要做简单对比就可以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所以,重读马克思系统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书,极其必要。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的著作)中, 马克思有个著名说法:
马克思的话,需要逐字逐句学习推敲,否则就容易被人忽悠。
西方社会里的一些学者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抬得过高,高过《共产党宣言》,这极大影响了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认知。
180年前,移居巴黎不久的马克思,为解答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首次比较系统研究并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撰写了由3个笔记本构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就马克思一生而言,他对这个《手稿》定位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理论成果,从来就没有提出完全肯定的意见,更没有把它至于《共产党宣言》之上,甚至马克思从未向恩格斯或其他战友提起过。
然而,这一被“置于箱底”的《手稿》1932年自问世后,就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新“理解”马克思思想形象的理论论战,并在某种意义上直接改变了20世纪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格局。
如果谁说《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那至少不是恩格斯、列宁的评价,你能相信这样的人吗?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什么?
如果这一点都动摇了,那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人从他们自身的学术研究来理解马克思,无可非议。
可是,如果从意识形态角度去附和那样的人言论,说明什么呢?
不言而喻。
最后说一点,不是没有好干部成长的环境,我们曾经有过的探索,不能虚无掉。
李素文曾经当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只拿65元工资,却从来就想过什么贪财,别人也不可能用“清官”去衡量她那样的一大批新中国的新干部,好干部,人民放心请他们代表自己来管理社会、管理国家,他们是自觉地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难道不是?
人们现在看不到李素文、陈永贵、吕玉兰这样的干部,所以寄托于AI机器人,这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