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是病
人们常说,贫穷是一种病,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
前半句说对了。一个人一旦生活在贫穷中,他的一生就像身体丧失了免疫功能一般,各种各样的苦难都会接踵而至。
但后半句不准确。贫穷不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而是一种被精心设计好的病,本质上不是治不治得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医生”愿意治的问题。
历史上,有类似三十三两银子的说法,说的是老百姓一年需要三十三两银子,来满足全家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要。
但是,无论你怎么勤奋努力,一年到头你只能赚到三十两银子,剩下的三两银子,必须拼命折腾才能挣到。
比如,农民靠种地吃饭,收成好的地方,官府多征赋税;收成差的地方,官府降低赋税;遭遇灾害的地方,官府放粮赈灾。
所谓三十三两白银,也就是温饱贫困线,老百姓无论怎么努力都没用,自始至终都在“缺三两白银”的红线上奔波操劳。
当然,这个“三十三两银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基准线,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总是被框定在这个线附近。
现在,这个"三十三两银子“再次出现。
二十年前,你每个月工资收入1000元,生活成本每个月大概在1000元左右;二十年后,你每个月工资收入3000元,但生活成本每个月也涨到了3000元左右。
不管你收入怎么涨,都不会涨得过你的生活成本。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十三两银子”。
这种对收入、生存成本的设计,确保了大部分人活在生存基线附近,保持一定程度的贫穷。
而人类社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运行了几千年。
这种运行方试的背后,是有着深层逻辑的。
社会规则的核心在于分配,而掌握分配规则的人,是少数有钱人和有权人。
从老百姓的视角,社会的运行,就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挣钱想过好日子。
从有钱人和有权人的视角,社会的运行,则是如何让老百姓更加努力的创造社会财富,并如何对这些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打个比方。老百姓就像农场里的小动物,小动物每天辛勤劳动,考虑的是白天能吃上三顿饱饭,晚上能睡在有棚顶的屋子里。
而农场主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驴子多拉磨,让牛多耕地,让马多拉货,让鸡多生蛋,让猪多长膘。
其次考虑的是如何喂食,让这些小动物们能一直保持干劲,一直勤勤恳恳,而不是饥瘦无力干不了活,或者饥寒交迫造农场主的反。
想让农场主把财富多分给小动物们,让小动物们都富起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如果小动物们都富裕了,那农场里的活谁来干?
所以,让大多数小动物都维持在温饱线附近,既能提高他们的生存紧迫感,又能保证他们不会被饿死、有力气干活。
这就是贫穷被设计出来的深层原因。
历史上懂得如何喂食来维持这种平衡的农场主,叫明君。
更多的农场主,不懂得喂食平衡的重要性,使劲压榨小动物,让小动物们不停地干活,还不让他们吃饱、睡好,因此引发小动物的集体反抗。
但是,小动物们推翻了原来的农场主,还是要推举出新的农场主,农场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平衡。
朝代再怎么更替,财富始终只会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只会陷入这少数人设计的"贫穷病”中。
前面说过,这种"病"本质上不是治不治得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医生”愿意治的问题。
愿意治"病“的医生终于出现了——毛主席。
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最为广大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遗憾的是,太多人不理解老人家的洞察秋毫和良苦用心,以至于旧病复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