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观点争鸣

试说人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双重性(一)

作者:李培荣 发布时间:2016-11-16 15:05:4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一一关于人的本质

  提要:本文试说人的本质的双重性及其价值;试说人的本质同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必然联系,以及同做人的必然联系。

 

  近来,笔者见到有说“需求、利益与人的本性”〈1〉的文章,由此引起探讨人性的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性含义的解释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本性为原来的性质、个性、特性。而对人的含义的解释是:能制造与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指人的身体或意识;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我们知道,人和社会事物的本性或说属性、性质是多样的,其中有一种根本属性,是人和社会事物自身存在的决定因素即本质。我们客观地研究和揭示人和社会事物的本质,对我们认识与区别人与社会事物,对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对我们自觉支配行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上述的对人的定义表明,人的本身具有双重性。就是说,人既是高等动物,是动物中的高级动物的人,是有单个独立身体的人,又是能制造与使用工具进行劳动有思想品德的社会的人。这是因为,单个的劳动者如果孤立地在自然界,由于缺乏人的生活条件,是难以长期生存的,有智慧有品德的劳动者必然走向集体组合成社会,形成群体的人,社会的人。如此说来,人本身的存在,就有单个独立身体的人和社会化的人的双重性。那么,随之而来的人的属性(本性)、根本属性必然也具有双重性。

  我们如果作为动物的人而存在的话,人就依照动物的属性来表现活动。这样的人类社会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这种野蛮社会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笔者以为谁也不愿当做纯粹的动物的人,如果有人愿意充当具有兽性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人们的唾弃。我们如果作为单个的孤立的人而存在的话,虽然有着构成人的身体(结构)的属性和人的自身身体的功用方面的诸如实践性、运动性等各种属性,但在自然界不能长久生存,形不成人类世界,不能代表整体上的人,没有探讨其本性的价值。由此可见,只有研究、揭示作为社会的人群体的人的本性,才能对人类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

  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他们的本性具有双重性。就是说:一是有人的身体本身结构方面产生的多元属性,如意识(感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总和)性、心力(脑力劳力)性、行动性、运动性等。这表明,人是有意识、劳动、行动等能力的人。其中的根本属性,就是人本身的存在与不存在的决定因素,应是同一的心。由此可说,人的身体本身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心力性。二是社会的人有功用方面的多元属性,如社会性、群体性、阶级性、社会关系性、实践性、生产劳动性、民族性等。这表明,人是属于社会的人,阶级的人,社会关系中的人,劳动的人等等。其中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哪一种呢?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一段话,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抽象的人的观点的。我们应怎样理解它的内容呢?马克思说:费尔巴哈“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作)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一一孤立的一一人类个体”。马克思说:“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同2〉就是说,人是社会化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即人在现实的社会上,它是作为社会形态或制度的决定因素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还进一步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都是这样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然而,社会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说:“经济学家蒲鲁东先生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4〉上述表明,人们的生产与社会生产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由人们的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的生产是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是人们活的生产劳动的能力与死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就是说,社会化的人的生产劳动性是社会生产的决定因素,如果离开社会的人具有的生产劳动属性,人与他的其它属性以及社会都不可能存在。所以,作为社会的人的根本属性(本质)是生产劳动性。

 

  我们探讨与揭示人的本质的双重性,有着积极的价值。其主要有:

  (一)实践是人的本质的根植地

  前面已经提到,单个的人在荒山野地里生活,衣食住行的条件极度困难,是难以长久生存的。人需要参加集体,形成社会,大家人帮人地分工合作的劳动,相互交换劳动成果,才能使人类生存、发展自身,甚至使人的物质的文化的生活得到富裕。这样,在人们的共同建设下,才能使社会和国家文明、富强起来。同时,社会和国家又反过来帮助人们文明、富强起来。这是应有的社会实践。

  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儿的脑力和体力都是欠发达的,在家人的帮助下,才能逐步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穿衣吃饭,才能长大成人。

  上述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如果离开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社会实践的话,人与社会就不复存在,前面所述的人的各种属性也不会具有。我们懂得,如果有了衣食住行等人的生活条件,人本身就具有意识(思维)性和包括脑力、体力(劳力)在内的心力性。但人的这些生活条件是来自于人们生产劳动的成果,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如果人的意识性、心力性本身没有内容,没有使用对象的话,比如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若没有所“反映”的那个对象内容,就空有人脑的记忆、理解、想像及创造性的思维等能力,就使脑力失去用“武”之地,失去使用价值。人如果长期不能使用脑力、体力的结果,也会使人的意识性、心力性的属性产生退化、作用力的失效。这就证明,人本身的属性及其作用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就是说,人的属性来源于社会的生存、生产实践。至于作为社会的人的行动性、运动性、生产劳动性等属性与根本属性的来源,更是显而易见,同样道理是来源于社会实践,来源于生产劳动的实践。

  人的属性、根本属性(本质)来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这是唯物的看法。我们不能把仅仅是个人的单纯的没有与实践相联系的,或说不是来自于实践的包括概念、观点在内的思想理论活动,来替代真正的社会的人的活动。因为,这样的思想理论活动,难免带有人的主观的色彩,仅仅是抽象的悬在空中的“独立王国”。就是说,个人主观的想像世界,不能当成社会化的人的现实世界。我们也不能抱着某种社会制度的模式当做抽象的脱离实际的教条,当做人的本质的活动表现成败的尺度。人的生产劳动性本质的正常表现,应是人们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自觉活动。社会制度也应是联系实际,为人们的这些活动服务的。故相反,人们的这些活动倒是社会制度功用的尺度。

  人的本质属性来自于社会实践,而人的本质属性的作用又回归与表现于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的本质的根植地,在这个土地上人的本质才能得到成长与开花结果。这是因为:(1)人的脑力体力与生产劳动,在应用上的成败,只有实践才能做出真实的回答。就是说,实践是检验人的本质属性转化为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表现的第一标准。也可说是惟一的标准。有人认为,经过实践检验是真理的理论,也是“标准”,故不能称为惟一。其实,这个真理是真理,这个理论是正确的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正证明实践是惟一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同2〉我们晓得,理论是人脑对实践的反映,是人的思维结果,来自实践的理论,不是藏在空中楼阁里的,而是要应用的,要在新的实践中察看(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现实性和所产生的力量、结果。所以,理论要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践,还有一个再检验的问题。人的本质属性的表现行为在实践中如果证明是成功的,就可总结经验,继续与发扬,如果证明是失败的,就可总结教训,加以纠正。否则,人是一个盲目的人,一个不自觉的人。(2)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舞台,就是社会的生活舞台。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语〈同2〉)社会实践,是充分发挥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惟一的天地。(3)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理想与目标的惟一途径。人的本质所决定的理想、目标,只有在实践中奋斗才能实现。

  无数事实表明,对人来讲,社会实践是第一重要的。人要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在实践中做人。人的意识(思维)性属性是会能动地反映社会实践世界的。人的社会性、群体性、阶级性的属性,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它们规定着人的意识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成员的意识性,其表现出来的意识,应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意识、集体意识、阶级意识(人民意识)、爱国意识。这就是我们应牢固树立的基本的社会意识,并用这些意识来认识自己,检查自己,约束自己。人应用以意识性属性功能所反映得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实践现实的要求,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的态度。人的属性和根本属性还规定着做人的行为原则。就是说,人的意识性通过心力(脑力体力)性产生行动性、运动(使事物变化和发展)性的表现活动,形成人的行为。这种属性表现活动的内容即行为内容,是受人的本质属性即生产劳动性制约的。人的这个本质属性决定着人的脑力与体力的劳动行为,是本能地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富裕服务的。但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富裕的理想目标,客观地存在着共同性和整体性。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正是适应人的共同生存,共同建设,共同发展与富裕的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化的个人的理想、目标,如果脱离社会的整体实践,脱离社会、国家的力量,单凭自己和家庭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个人的理想目标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的劳动行为必然是要为社会的成员共同生存,共同建设和共同富裕服务的。这就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做人应有的原则。

  (二)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

  人的本质客观地存在着双重性,即既具有人的生理上的本质,又具有人的功用于社会上的本质。其间,包括人的脑力、体力在内的心力性的本质,是人的功用本质生产劳动性的根源,而生产劳动性是心力性的主要表现;反过来也可说,由于人的生产劳动性的功用是人本身的生命线。所以,如果没有生产劳动性,人的心力性也是不存在的,延伸开来,人类社会也会不存在。由此可见,在人本身生理上和社会化的人的功用上存在着的双重本质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与联动的关系。就是说,人的生产劳动实践,给人的意识(思维)、脑力体力提供着原材料,经过脑力体力(心力)上的加工工作,形成某种思想意识,又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或说思想理论指导人的实践,并在实践中经过检验,总结为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践。这是人的本质的双重性相互作用、联动一体化的反复循环过程,也是存在决定意识和对立统一的过程。人们清楚,在人的本质的双重性的联动循环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富裕的根本条件。人们也清楚,人的生存和发展、富裕客观地存在着共同性与整体性。就是说,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取得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共同奋斗,劳动创造财富又需要人们的分工、交换合作,存在整体性,只有人们共同发挥人的本质作用,进行共同建设,整体地高度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富裕的需要。这表明,单个人的本质作用是难以长久生存与富裕的,需要众多社会成员的本质作用进行大集合大联动,产生出整体的巨大力量,才能解决社会成员整体上的生存与富裕的问题。就是说,人们的共同生存,共同建设与共同富裕是社会化的人的本质的客观的共同要求,也是人类社会人的发展的必然趋向。由此可见,和平的共同生存,共同建设,共同富裕是脱离了遵循“丛林法则”的动物世界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则。

  毛主席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统一,就是不同性质的对立的东西的统一。”〈5〉前面所述的人的本质的双重性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对立的统一体。可以说,人的心力性所形成的某种意识,同生产劳动性所表现的生产劳动的实践,两者相分离时,前者超前、滞后或分工不同等都会与后者产生矛盾;两者相适应时,产生相向作用而联动即为统一。这是意识与存在的对立统一在人的本质的双重性上的反映。我们明白,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生活在社会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之中的。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就有利于劳动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人的本质表现活动的正常化。反之,则不利于人的本质表现活动的正常化。当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的社会生产关系后,出现了剥削与剥削阶级。剥削阶级及其势力,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制造与宣扬对剥削、统治有利的各种唯心的思想意识,使意识脱离存在,使对立统一的事物的两个方面分隔开来。比如,将存在与意识、意识与行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公与私、集体与个人、政治与经济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分裂开来。这样,必然会干扰与破坏人的属性与根本属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着人的意识与行为偏离社会实践的轨道,最终必然影响与限制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的高度发展,阻碍人们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做好人是人的本质决定的

  事物的本质决定着事物自身的性质、面貌、功能和发展方向。人也是如此。前面所述的人的属性和根本属性具有集合、联动的机制。它的作用表现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创造人类社会的世界。

  人的心力性和生产劳动性在发生作用与表现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各种反映,形成有一定内容的意识。人的思想意识又支配着自己的行动,从事各种形式的劳动,使事物产生变化。这就是人的各种属性集合联动机制作用于现实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社会的活动,即人们称之为的社会实践。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人的各属性联动作用活动的综合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本质属性创造了社会实践。

  人的本质属性即生产劳动性和其它属性的联动作用结果,表现为人的生产劳动的能力,使人成为有能力创造与使用工具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着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以有秩序的进行生产和产品的分配,并结成人与人的所属关系。正如马克思说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同4〉同时,随着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建立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阶级。人们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建立了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这种由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有机组合的制度,被人们称为社会制度。与此同时,人们在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社会的总代表即国家。对此,马克思强调说:“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6〉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阶级、社会制度与国家,这些社会事物,并非是从天而降到来的,都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其它属性联动系统的整体作用所表现的结晶。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能劳动的好心人所创造的,是人类创造与发展着人类社会。

  人的行动性、运动性的属性和生产劳动性的根本属性的联动功能表明,人具有能动性。它的表现在于,人在社会实践领域里,求得了科学知识,练就了应用能力,,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能力的人。

  前面已有叙述,人是不能在自然界孤单地长久生活的,需要人帮人的组合为社会。人的所有属性的作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存在的。就是说,人的心力性、生产劳动性的双重本质的作用表现,在生存实践中客观地自主本能地“懂得”人的劳动结果是为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的共同的生存与发展。这里,我与他人是融合为一体的,有大家就有自己,没有大家就没有自己,人们都在我为人人的前提下,才有人人为我的统一存在;如果将人人为我独立出来,大家都是惟利是图,私心第一的人,那么他人和自己都将不复存在。换句话说,人的本质的驱动核心是一个公字,是用公心做人的。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7〉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纯粹的人是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一个纯粹的社会化的人,他的劳动本质内容来自于社会实践,又作用表现于社会实践。由此可说, 不忘劳动的人,不忘公心的人,就是好人的标志。这样的人,是以公心做人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自食其力劳动的人,是为集体为人民服务做贡献的人,是创造新世界新社会的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里记载了关于养心调神的内容,如有心态平和、心情健康、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灵纯净等。所说的心地善良、心灵纯净,就是要以公心做人。一个没有私心杂念的人,其心灵必然是纯净善良的。这表明,古人已经悟出人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是相一致的。这表明,人的本质的双重性的两个方面也是相统一的。

  有些人宣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如果人类都是自私的,那么迎来的结果是,人类和社会都不会长久存在,连宣扬者自身迟早也会去见鬼的。人类社会自有了私有财产的积累,产生了私有制的生产关系社会,自私的歪理邪说就泛滥开来。显然,其目的是在于庇护剥削与压迫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

  人类社会与国家是靠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运动的功用的支撑而存在着的。其间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然而,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具有劳动本质作用能力的劳动者,是劳动者决定与推动着生产关系的改变与发展,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发挥着生产方式的整体作用。由此可见,劳动的人是社会与国家的主人。劳动者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和国家。

 

  综上所述,人们出于公心做好人,是纯粹的社会化的人的本质的反映,但在实践中它会受到来自私有制社会制度的私心意识的干扰,使人的公心意识不能广泛的发扬光大。恩格斯说:“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多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8〉私有化的社会制度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只能促进人的私心的无限膨胀,并保护少数人的富裕,产生贫富两极分化。我们要消除这个产生私心膨胀的私有化的弊病,其手段就存在于生产关系本身中,即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说,我们要运用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以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心的上层建筑和以公有制为决定因素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制度作用的手段,来实现毛主席说的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即:“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9〉在这个社会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贯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语〈10〉)这样,就消除了私字产生的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社会根源,在人们共同富裕的条件下,私心也会自行消失。这里,可以看到人民民主与专政,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都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是为目标服务的。我们要重视手段,更要重视目标,如果强调手段至上,取得手段而离开目标或轻视甚至反对应有的目标,这不仅将手段当成为空中楼阁,而且会使手段不能产生正能量而异变。上述表明,人的属性与根本属性(本质)作用的健康发挥,需要创造一个好的社会制度。由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共同富裕,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本质正常表现与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使人的本质不受私有化的影响与歪曲,以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顺利前进。

 

  〈1〉《民族复兴网·郝贵生:需求、利益与人的本性》2016-10-2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1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

  〈5〉《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9、32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1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34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7、308页

  〈9〉《人民日报》2016-5-10,《红歌会网·习近平内部讲话全文》2016-5-1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2016-11-15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