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用忠诚书写革命者的伟大信仰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这是方志敏烈士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最近,一部以《信仰者》命名的主旋律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方志敏创建赣东北根据地,以及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兵败被俘,在狱中与敌斗争、最终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重温方志敏烈士用热血和忠诚铸就的光辉业绩,正是我们汲取精神养分、补足精神之钙、牢记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和光辉典范。
信仰坚定,百折不挠。方志敏出生在湖南省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憎恶黑暗、渴求光明,开始探索解救国家民族的道路,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后,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从此义无反顾、矢志不移、坚定前行。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他毫不畏惧地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危难关头,他秘密潜回家乡动员带领劳苦大众发动“漆工暴动”“弋横起义”,亲手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苏维埃中央政府特别授予了红旗勋章。影片所展现的历史时段,正值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最艰苦的年代,外有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封锁、步步进逼,内有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占据主导、革命受挫。方志敏始终抱定“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的坚强革命意志,明知北上先遣抗日前路艰险,直抵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重兵腹地,仍然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与七倍之敌浴血奋战。正如他在被俘后写道,“我这次最感痛苦的,就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我能丢弃一切,惟革命事业,却耿耿于怀,不能丢却。”革命征程的崎岖坎坷、高潮与低谷、顺境与逆境,最是检验一个革命者信仰坚定的试金石。
对党忠诚,服从大局。“党有指示,虽死不辞”,方志敏对党坚贞不渝、至死追随。中央苏区经过四次反“围剿”后,困难重重,他服从中央、顾全大局,不仅从军事上坚决服从中央决策,将一手创建的红十军交中央指挥,并教育部属坚决服从中央领导,而且在经济上给予中央苏区数百万元经费支持。在怀玉山被困时,他带领先头部队本已脱险,但考虑到部队主力尚未突围,毅然不顾个人安危重入包围圈,最终兵败被俘,尤其令人痛惜。特别是他身陷囹圄后,仍然心系党的事业,对8年来领导创建和建设根据地的斗争经历、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回顾和深刻反思,写下了16篇约14万字的文稿,为党留下了宝贵财富。影片中许多细节也多侧面立体地展示出红十军将领对党的赤胆忠诚,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虽然年仅22岁,却是一位身经百战的优秀战将,他原本是红七军团军团长,与红十军会合后,服从组织决定由军团长改任师长。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不幸英勇牺牲。当敌人看到作为师长的寻淮洲牺牲时连一件棉袄都没有的情形,不解地质问:“为何穷到这份上了,还有那么多人跟着他们闹革命?”正反衬出共产党人对党的坚定追随和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从事革命斗争10余年,虽然经管数百万元经费,却一点一滴皆用于革命事业,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不图金钱和享受,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当他落入敌手时,两个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仅搜到一支水笔和一块旧表,作为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竟然一无所有,连敌人都很惊讶。蒋介石深知方志敏在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苏区群众的影响力,从一开始就试图从政治上做文章,不急于杀害他们,而是通过军法官、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乃至蒋介石本人亲自出马进行劝降,面对反动派高官厚禄的诱惑,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威逼恫吓,他嗤之以鼻,断然拒绝。相反,他用不屈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敌人进行信仰交锋、意志较量,感化了监狱看守和“落难”的国民党高官,使得狱中写下的宝贵文稿得以带出。方志敏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噬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可以说,“清贫”是方志敏一生最鲜明的品格风范,也堪称是共产党的纯正底色,更应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战场拼死易,从容就义难。入狱时,方志敏与军团长刘畴西、师长王如痴留下的那张不朽合影,生动地解读了面对敌人的铁窗与枷锁,面对敌人的罪恶枪口,革命者应有的泰然自若和从容决绝。敌人原本要用被俘的方志敏游行“示众”,在场的人一片肃静,这种沉默表示了对昂首挺立于高台之上、毫无畏惧神色的方志敏革命英姿和伟岸风采的由衷敬佩,连在场的美国记者也为之折服。方志敏说:“一个革命者,牺牲生命,并不算什么希奇的事。流血,是革命者常常遇着的,历史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不流血,会得成功吗?为党为苏维埃流血,这是我十分情愿的。”胡天桃师长就义前腰挂破瓷碗,面对敌人质疑和讥笑,他慷慨回答:这是我母亲要饭留下来的碗,为了天下母亲不再要饭,我才和你们干!独臂刘畴西怒斥国民党的黄埔校友,和战友相拥着走向刑场,吴天来受伤后不肯拖累部队举枪自杀,红军女战士乔英面对敌人的穷追不舍,为掩护战友,决然跳下山崖。正是江南草长莺飞、人生青壮岁月,伴随白鹭惊飞、黄牛抬头的枪声,年仅36岁的方志敏打消敌人设下的亲情陷阱,拒绝与妻子缪敏最后相见,无私无畏、无怨无悔、英勇就义。看到这些,令人不由想起同样生长在这块江南热土的民族先贤文天祥狱中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诗篇。电影通过这诸多人物侧面,成功塑造了红十军将士英勇悲壮、无私无畏、宁死不屈的群体形象,也庄严地宣示着军事上的失利无损于政治信仰上的胜出,正是短暂的狱中岁月不懈坚守抗争,绽放出真正共产党人烛照灵魂的最耀眼的光华。
影片最后,以长镜头形式穿越时空,用莘莘学子在青山绿水间集体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昭示着烈士的希望变成了现实。“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我们应该牢记领袖嘱托,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浩然正气,为推进强国强军、民族复兴贡献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唯有如此,才能无愧先辈、告慰英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