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卫星 | 让宇宙第一次听见了“中国的声音”!
59年前,1960年2月19日
中国第一枚自己研制的
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发射成功
毛泽东专程赶到上海视察了这枚探空火箭
当得知火箭最高只能飞8公里时
毛泽东主席沉吟了一下说
“了不起,八公里也了不起
我们就要这样,
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地搞上去。”
虽然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八公里
但它的成功
为中国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道路
1957年10月4日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仅仅一个月后
苏联第二颗人造卫星升空
1958年1月31日
美国也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探险者一号”
美苏相继发射卫星成功
举世震惊
也在中国科学界引起了震动
科学家们开始考虑
研制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的问题
其实,早在1956年10月
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从美国归来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出任院长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创建
1958年5月17日的下午
毛泽东在谈到形势问题的时候
毅然表示
“苏联卫星上天了,那么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听到这句话
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一片沸腾
中国科学院把研制人造卫星
列为1958年的第一项重点任务
也被称为“581”工程
从理想到模型
卫星最初的研制环境可谓一穷二白
刚刚组建的第一设计院既没有办公地点
也缺少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缺少办公桌
技术人员们就趴在水泥地上设计图纸
凭借着一把老虎钳,两把锉刀
几张铝皮和几块三合板
便开始了中国卫星和火箭的最初设计研制
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地苦干
卫星和火箭模型
终于与公众见面
卫星与火箭模型
成为这次展览会最抢眼的亮点
毛泽东在参观后说道
“好,就这么搞!不要怕土
土八路能打败洋鬼子嘛!”
从模型到实物
卫星的研发首先就遭遇双重困难
首先,要把运载火箭发送出去
没有运载火箭,卫星上不了天
其次,国外无法提供技术援助
研发人员只能自力更生
在研发人员的艰苦奋斗下
1960年2月19日
中国第一枚自己研制的
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
在上海发射成功
毛泽东主席说
“了不起,八公里也了不起
我们就要这样
, 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地搞上去。”
当时,中央给第一颗人造卫星提出了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
四大技术要求
“上得去”的问题解决了
如何测量卫星的距离
如何让《东方红》在全世界唱响
如何让全世界用肉眼看到卫星
成为科研人员面临的三大难题
抓得住
抓得住,就是指卫星升空后,能够与地面取得联系。这就需要地面有一套无线电观测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能时刻勘测到卫星所在的位置。
听得见
听得见,就是要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为了能够让收音机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技术人员决定用接力传递的方式,将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先传送下来,通过地面接收站解码之后,再发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然后,通过电台向全世界转播,让各种型号的收音机都能够完整接收。
看得见
看得见,如何让直径仅有一米的卫星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的太空被地球上的人们用肉眼看得见?当时的青年科学家沈祖炜竟从二十几块钱的高档货——折叠伞中获得了灵感。在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上安装一个可以撑开的观测体,当卫星上天,并与火箭分离后,第三级火箭上的观测体顺势撑开形成一个超过卫星本体的巨大圆球,通过反射太阳光,达到肉眼可观测的亮度。
1970年的4月1日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和第一枚运载火箭
也运抵酒泉发射基地
沉寂在戈壁荒漠中的发射基地
此时一下子变得沸腾了起来
4月15日
周恩来总理打来电话
要求从这一天起到卫星上天
每天的情况
都要向总理办公室报告
并且提出了十六字指示
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
拖着巨大的火焰奔向太空
15分钟后,喀什观测站捕获卫星数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到卫星上传出的
清晰嘹亮的《东方红》乐曲
向全世界各种型号的收音机转播
如今
近半个世纪过去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而奠定这一切基础的里程碑
正是“东方红一号”卫星
因此从2016年开始
国务院将“东方红一号”卫星
成功升空的4月24日
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