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屠龙刀”:新中国反舰导弹的发展历程
我国研制的“上游一号”反舰导弹
“海鹰二号”反舰导弹,“鹰击”-6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空射型号
舰对舰导弹是海军舰载武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舰艇水面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世界各海军强国均十分重视发展舰对舰导弹,并涌现出了“鱼叉”、 “蚊子”等著名的舰对舰导弹。伴随着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舰对舰导弹也走过了同样艰苦卓绝的40年。如今装备各式先进舰对舰导弹的强大的中国海军,正迅速掘起于世界的东方,新型战舰配备着一支支“海疆神剑”时刻保卫着我们伟大祖国的万里海域。
40年的风雨历程,凝聚了无数科技人员的心血,他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海防力量的壮大,让我们从对历史的回顾中,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敬意。
引自苏联
1958年10月,以当时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的我国政府代表团风尘仆仆赶赴莫斯科,经过与苏方反复协商谈判,最后苏联政府终于同意卖给我国海军5种型号的舰艇(大、小型导弹艇,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及水翼鱼雷艇)和两种导弹(舰对舰飞航式导弹、潜对地弹道导弹),以及有关这些武器装备的设计技术图纸,这对当时许多武备还是空白的我国海军来说自然是个可喜消息。
苏联出售给我国的舰对舰导弹为常规气动布局,装备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固体燃料助推器,采用自主控制加自动导引的控制方式。整个武器系统由导弹及包括探测雷达、发射控制装置在内的舰面火控系统组成。
几乎在购买导弹的同时,海军向中央军委提出报告:“今后海军建设以导弹为主和不断改进常规装备,以发展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我国海军的舰对舰导弹发展自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上游”1号的诞生
1960年年初,我国开始组织第一种舰对舰导弹的仿制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关键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过硬的技术班于。经中央军委研究决定:由国防部五院负责总抓技术,南昌飞机厂为导弹仿制单位,并由其他一些工厂承担配套部件的仿制生产。
迎难而上
然而,也就在同一年,国际风云的变幻差一点断送了我国刚刚起步的导弹事业。1960年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下令召回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大部分导弹资料都被带走,原型弹也不留下。怎么办?是打退堂鼓、还是迎难而上?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中国年轻的海军官兵和工程技术人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过去没有接触过导弹,对导弹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几乎不了解,更谈不上设计、研制反舰导弹了。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参加研制海军导弹的军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一道,对从苏联进口的导弹逐枚进行剖析,在清楚了解内部构造的基础上,进行仿制设计。
陆上试验
经过4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样弹的陆上飞行试验终于盼来了!1964年12月上旬,我国西北部地区寒意逼人。这天,某地戈壁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上午9时整,一座发射架尾部火光一闪、浓烟腾起,2枚银白色的导弹似霹雳神剑,直插空中。试验成功了,各项参数均符合试验大纲要求。
通过了陆上试验,只能算是初战告捷。要想通过舰上试验,无疑还要闯过不少难关:第一,舰上发射导弹与陆上发射导弹的技术要求大不相同,舰艇上空间狭窄、设备安置得十分拥挤;第二,海上波涛起伏,倘若遇上风浪,晃动极为剧烈;第三,舰艇海上航行时机械振动较大,仪表必须质量较好,才可保证绝对安全可靠;第四,舰对舰导弹完全靠舰上雷达制导,与陆地雷达制导差别很大。总之,舰上发射的难度要比岸上固定发射大得多。
系泊试验
试验的目标舰是一艘准备报废的护卫舰。051导弹艇在艇长的指挥下向目标舰驶去。一切达到射击的最佳要求,各站位也运转正常,于是艇长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一声呼啸,艇身随之猛烈振动,导弹体闪烁着银白光窜上蓝天,向目标舰射去,准确命中!
导弹射出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艇上的舱室玻璃被振碎,碎片四处飞溅,雷达兵、轮机长被弄得满脸是血。当时有的领导见状,想停止发射试验,而艇长却坚决要求按原计划进行。看到艇上官兵的坚定决心,领导终于同意继续试验。051导弹艇重新调整好阵位,又发射了一枚导弹,结果同样命中。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不断的改进提高,1967年8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正式批淮我国仿制的第一代舰对舰导弹“上游”1号设计定型。1965年8月11日,我国舰对舰导弹开始装设上艇,进入了试验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接下来的试验,第一阶段为应用导弹艇系泊遥控发射试验。进行这种试验的第一步,发射导弹艇不上人,在应有人的部位放置猴子等动物,操纵人员在另一艘艇上遥控发射。
发射的时刻到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艇上顿时浓烟腾起,一枚形似飞机的导弹呼啸着直插空中,飞向目标。霎时间,导弹艇上的甲板被熏黑了,油漆也剥落了。特地放在舱内的几只猴子,虽惊恐万分,却平安无事。那么,对人又会怎样呢?人与动物毕竟有很大的差异。发射噪声和冲击波虽对动物的皮毛、内脏没有损伤,对神经系统和精神上是否也无影响?对人来说,这种影响会有吗?因此第二步就是人上艇试验。
人上艇试验,自然有相当的风险。共产党员、干部们争先恐后要求上艇,最后确定共产党员王照奉第一个上艇试验。试验那天,王照奉坚定地迈进舱室,令他没想到的是,舱室内已经俏俏地坐着两位勇敢的“试验者”:政委和一位参谋。为了安全,王照奉力劝他们上岸,但他们却执拗不肯,最后只好三人一起呆在舱里进行试验。
发射前的警铃急促地响了起来,他们三人凝神摒气,坐在舱室的指定部位。突然传来“轰窿”一声巨响,导弹发射了。此时,导弹尾部喷吐着火焰,冲进云霄,朝预定目标舰飞去。一会儿,海上发出了猛烈的爆炸声,靶舰被准确击中。“成功了!”听到外面的阵阵欢呼声,王照奉等三人从舱内冲了出来,跟着一起欢呼雀跃。上岸后的全面检查表明,王照奉等三人各方面均完好无损。
实射定型
导弹艇系泊遥控发射成功,当然还不能证明导弹艇可以自身控制实弹发射。为了真正达到“真刀真枪”的实用程度,上级决定用051导弹艇进行第二阶段完全自控的实弹发射试验。051导弹艇是我国组装的第一艘导弹艇,被人称为“种子艇”。就是它,担负起了检验我国舰对舰导弹整个发射系统的实战工作状况的重要任务。
试验的目标舰是一艘准备报废的护卫舰。051导弹艇在艇长的指挥下向目标舰驶去。一切达到射击的最佳要求,各站位也运转正常,于是艇长果断地按下了发射按钮。一声呼啸,艇身随之猛烈振动,导弹体闪烁着银白光窜上蓝天,向目标舰射去,准确命中!
导弹射出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艇上的舱室玻璃被振碎,碎片四处飞溅,雷达兵、轮机长被弄得满脸是血。当时有的领导见状,想停止发射试验,而艇长却坚决要求按原计划进行。看到艇上官兵的坚定决心,领导终于同意继续试验。051导弹艇重新调整好阵位,又发射了一枚导弹,结果同样命中。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不断的改进提高,1967年8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正式批淮我国仿制的第一代舰对舰导弹“上游”1号设计定型。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