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背后的故事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那春雷响四方。”这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曾经唱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并一直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其背后是一段关于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故事。
毛泽东:“我希望你们红光社大放红光。”
故事要从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说起。1958年3月8日至26日,毛泽东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当时全国各地农村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毛泽东刚到成都就说要到一个合作社看看。
3月16日,毛泽东由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陪同,从成都金牛坝招待所(现金牛宾馆)出发,乘车来到郫县合兴乡红光农业合作社视察。红光社坐落于成都市区以西往都江堰方向不到10公里的地方。3月的成都平原,一望无垠的田地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与油菜花相间的是绿油油的麦苗。在春日和暖的阳光下,蜂飞蝶舞,花香扑鼻。一下车,毛泽东就称赞周围的春色:“这里是一片青枝绿叶啊!”
毛泽东下车后在机耕道上缓步前行,群众齐声欢呼。中共郫县县委第一书记刘致台和红光农业合作社社长周桂林等上前迎接并陪同视察。毛泽东走上一条小路,侧身问社长周桂林:“我们先看一户人家好不好?”周桂林回答:“好。”于是,毛泽东一行就走到了社员温大娘(温大娘本名林赛华,因夫家姓温,故又称她温大娘)家里。温大娘家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农家,几间茅屋,掩映在竹林中。毛泽东低头登门,跨进院坝,缓行几步,站在庭院中央,指着几株橘子树问社长:“是不是社员栽的?”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毛泽东笑着说:“那很好。”他鼓励社员多栽花果树。他说:“将来这儿能遍地花果成林,那就太好了。”他兴致盎然,边说边走进了温家堂屋,向温大娘打招呼。毛泽东落座于长条高凳上,两手平放在方桌上,温大娘这几天生眼病,没有认出毛泽东,还以为是来了位外省干部。她问:“老同志,你是哪省来的?”并把手中的水烟筒顺手递过去敬烟。毛泽东接过烟管看了看,还拎了拎取暖用具烘笼,用带湖南味的四川话对温大娘说:“我们摆一摆龙门阵好不好?”他关切地问温家几口人,有几个劳动力,入社没有,何时入社,接着就问:“你们一年分多少粮食?”温大娘答:“几百斤。”副社长刘贤松插话:“分四百五十斤。”毛泽东打断:“他说的不算,你们分多少,够吃吗?”温大娘答:“够吃。”毛泽东非常关心温大娘,再次问道:“你说,是不是真的够吃?”温大娘感动得抹泪说:“真的够吃!”毛泽东又问:“你认不认识你们的社长?”温大娘回答:“认得。”毛泽东又问道:“社长对你们好不好?”温大娘笑了:“好!我们的社长见人都是笑眯眯的,欺负啥子哟。”逗得大家都笑了。
毛泽东还亲切地同温大娘谈起了“除四害”。他問:“你知不知道除四害?”温大娘答:“知道,我们是‘除七害。”两年前,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规定,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把“四害”基本消灭掉。毛泽东知道“四害”是麻雀、老鼠、苍蝇、蚊子,没想到四川要除“七害”。他听后不由得一愣,诧异地问道:“你们是除‘七害?”温大娘回答说:“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臭虫、跳蚤、‘偷油婆(蟑螂)。”(后来在全国“除四害”运动过程中,毛泽东将麻雀排除在“四害”之外,代之以臭虫。)毛泽东好奇地问:“‘偷油婆有什么害处呢?”她回答说:“‘偷油婆脚上也有细菌,它爬过的东西还有臭气,吃了要发呕。”毛泽东称赞说:“你还懂得科学知识哩!”并提出想看一看“偷油婆”,可是大家在她家的碗柜里找遍了,也没有发现一只。毛泽东慢慢地站起来,走近碗柜看了看,碗柜没有灰尘,摆放整齐。他对农户的卫生水平很满意。接着,他对温大娘说:“再看看你们的房间好不好?”毛泽东走进温大娘的卧室环视一周,房间不算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齐全,摆设整齐。他笑呵呵地走出来问:“这家是地主,还是富农啊?”温大娘笑着回答:“我们是贫农。”说得毛泽东也呵呵一笑,非常高兴地走出了温大娘家。
出了温大娘家,毛泽东走在乡间机耕道上。路边上来了不少妇女和孩子,毛泽东和蔼地和他们打招呼,还问了跟前的孩子:“你上学没有?”其中有个女孩子已经高小毕业两年多了,在家参加农业生产。毛泽东问她:“劳动好不好?”小姑娘利索地回答:“好!”毛泽东夸赞她:“很好!”他转而问旁边的社长:“社里办了农校没有?”周桂林回答:“办了一个。”毛泽东说:“再办一个好不好?”周桂林等人都回答说:“好。”
毛泽东还向社长询问了大麻生产的情形。在查看麻田时,毛泽东未下麻田就先问:“会不会踩坏麻?”周桂林笑着对毛泽东说:“不会的,苗子小,从中间走不要紧。”毛泽东立即就向大家说:“大家注意了,不要踩了。”此时,毛泽东看到有一个右手用布裹着吊在胸前的小姑娘,正从对面走过来,慈祥地问道:“小姑娘,你的手是怎么伤的?”小姑娘回答:“是开荒的时候被锄把震裂了口,正在溃脓。”毛泽东听后,立即对旁边的医生嘱咐说:“给她点药,好好治好。”后来毛泽东还嘱咐医生专程为这个姑娘换药。这个小姑娘叫王祖运,她接过了毛泽东给的药后,心里激动得不知如何感谢,只想着将来一定要努力生产,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临近天黑了,毛泽东在即将离开红光社时,握住社长周桂林的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希望你们红光社大放红光。”
1958年3月袁毛泽东和四川郫县红光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一起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很快唱遍大江南北
1958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的报道,从此红光社在全国声名鹊起。此后不久,由被称为“用心灵捕捉时代旋律”的著名军旅歌词创作家张士燮填词、著名作曲家金砂谱曲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很快唱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这首歌曲在最初创作阶段,歌词作者曾经逐句征求当地农民的意见,谱曲后,作者就在红光教唱这首歌。因此,红光人民就是这首歌的第一批演唱者。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跟咱们社员来谈心,
一问咱公社办得好呀,
又问咱生产大跃进。
毛主席呀关心咱,
又问吃来又问穿,
家里地里全问遍呀,
还问咱夜校办没办。
…………
这首歌清纯质朴,气氛热烈,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完全是毛泽东访问农家时的真实写照。音乐语言口语化,悦耳动听,契合了领袖和人民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抒发了人们豪迈、赞叹和喜庆的心声。一时间孩子唱,青年唱,老人唱,军营在训练中也唱。
不久,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文艺汇演中荣获歌曲创作一等奖,还被评为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并流传至今,成为红色经典歌曲。这也是张士燮、金砂歌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特别重要的是,这首歌为红光人民也为全国人民永远留下了这段领袖与农民群众心连心,领袖热爱人民、人民爱戴领袖的感人故事。
感恩奋进,无尽思念
60多年來,红光人民感恩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在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关心和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谱写红光人民伟大成就的新篇章。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红光镇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红光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6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全国闻名的红光社,已经建设成为有现代城市形象、有繁荣发达产业、有优美生态环境、有历史文化记忆的“文化创意产业新城”,成了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一流的成都前列乡镇、四川经济强镇、西部小城镇综合改革样板镇、全国知名乡镇,真正实现了当年毛泽东让“红光社大放红光”的美好愿望。
红光人民在毛泽东下车的地方修了一个“幸福门”,把毛泽东下过的田取名“幸福田”,在毛泽东跨过的沟上建了一座“幸福桥”,把毛泽东走过的机耕道修成“幸福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新建的小学取名“幸福小学”。
幸福万分的温大娘还把毛泽东在她院子里看过的小橘子树取名“幸福树”,把毛泽东路过的菜园改成花园,叫“幸福花园”。
红光人民利用毛泽东到过的社员温大娘的家,扩建了一座纪念馆——“毛泽东视察红光社纪念馆”,并且建了一座“幸福亭”。后来,红光人民还在镇上修建了毛泽东广场,塑造了一座毛泽东铜像。
每年的3月16日都是红光人民的重要节日,人们把毛泽东到红光的这一天叫“红光节”。红光人民每年在这一天,都会在镇上的毛泽东广场、毛泽东铜像前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