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主席最先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作者:吴国发 发布时间:2020-05-11 09:06:45 来源:公正之声 字体:   |    |  

  吴国发按:这篇文章在2007年10月20日完稿,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精英博客、博客中国、新浪等网站的“吴国发博客”中发表了。现在,我在微信发表。

  内容提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的提出经过,说明是毛泽东主席最先完整地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然后在中共中央内部达成共识,再由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宣布。

  关键词:毛泽东周恩来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地说,在20世纪60~80年代,我们所说的国家的现代化,是指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技术现代化,则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技术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自从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个目标起,这已经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基本常识了。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之一。但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和目标究竟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对此,有许多人是不清楚的。由于不清楚,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在上世纪80年代,那些人在与“四个现代化”有关的文件、讲话和文章中,绝口不提毛泽东,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重要的发展目标不是毛泽东主席最先提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公开发表文章,说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周恩来总理最先提出来的。他们以此来说明毛泽东不重视经济建设。其实,“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口号恰恰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今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为了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使人民了解事情的真相,也为了揭露某些人攻击和污蔑毛泽东的丑恶嘴脸,仍然有必要对这方面的史实详细地加以回顾。改变旧中国极端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这是毛泽东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确立了的奋斗目标。他投身和领导革命与建设,历经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可以说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文字表述,则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清晰、逐步明确的。

  1945年,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第1081页)

  中国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怎样进行建设?苏联的经验是要实现国家工业化。按照斯大林提出的标准,国家工业化就是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全部产值的比例达到70%。斯大林1933年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作总结,就是说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已经增长到70%,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了。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在1949年3月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这里他在“农业国”和“工业国”之前分别加上了“落后的”和“先进的”两个定语(《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第1433页)。改变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是毛泽东主席这一时期对国家建设目标的表达方式。

  毛泽东还及时地提出,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1949年6月1日,毛泽东在致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的信中说:“革命战争迅速发展,残敌就歼为期不远。今后工作中心在于建设,亟盼各方友好共同努力。”(《毛泽东书信选集》,第323页。)同月,他在修改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7月1日发出)时写道:“我们中国是处在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情况中。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8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毛泽东的大量精力是考虑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初期,剩余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始发展,建设的目标就成为毛泽东优先考虑的问题。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329页)。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同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第一次把工业、农业、文化、军事并提。他说:“我们现在工业、农业、文化、军事还都不行,帝国主义估量你只有那么一点东西,就来欺负我们。”(《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357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考虑的是工业化,而不是现代化。

  1957年2月至3月间,毛泽东先后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和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两次提到三个现代化。他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68页)。这次讲话中的上述提法,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只差小小的一步。尽管毛泽东在这里已经提出了“现代化”的概念和构想,但毛泽东并没有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按照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就是工业化的定义,我国的经济建设在1959年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因为从这一年起,我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70%。

  从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认识到应该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59年12月至 1960年2月,毛泽东亲自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认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于对当时国防形势的判断分析,毛泽东提出要实现国防现代化,把三个现代化改为四个现代化。毛泽东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16页)这里的“原来要求”,就是指的上面提到的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要求。至此,“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就全面地完整地提出来了。1960年3月18日,他在同尼泊尔首相的谈话中,再一次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了重申。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62页)

  但是,毛泽东的这个主张当时还没有经过中共中央讨论马上成为统一的认识。这从1960年9月朱德的一次讲话中可以看出来。朱德在接见和宴请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致词中还是说:“为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发展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直到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中,才确认了毛泽东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0年2月中旬,在广州市的从化,周恩来与国务院部分部委及中南局同志在读书时,提出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这种提法比“科学文化现代化”较为确切。后来,毛泽东赞成周恩来的意见。1962年党中央提出1963年至1972年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步设想时,提出其目的就是“奠定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巩固基础,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切实地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然而,直到1962年底,毛泽东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性指示都只出现在中央的内部文件中。正是周恩来,把毛泽东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指示用自己的语言公诸于众了。1963年1月28日, 周恩来在上海市委召开的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上提出:“我们要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同年12月闭幕的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他号召全国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64年7月,在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的文章《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中,明确指出,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逐步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由于1959年~1961年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从1961年起中共中央不得不集中主要力量抓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因此,从1960年初毛泽东完整提出四个现代化到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前,党中央没有强调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正式向全国人民宣布我国今后的战略目标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成为全国人民自觉行动的口号。

  再后来,四个现代化又一次写进了于1975年1月召开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口号就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开来,成为鼓舞我国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战略目标和精神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在1957年初关于三个现代化的表述中,以及1960年初关于四个现代化的表述中,是把科学和文化联结在一起来提的。这个表述说明,在毛泽东的心中,第一位的是工业,其次是农业,摆在第三位的是科学,紧接其后的就是文化了。这个表述,反映了他对文化现代化的高度重视。重视文化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重视发展文化事业,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能没有文化的现代化的。随着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表现出来了。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尊孔、复古的浪潮,文化的现代化就更显得重要了。

  对于上述过程,邓小平同志当然是很清楚的。尽管很多人把提出四个现代化归功于邓小平,但是他并不领情。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的谈话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现在讲的四个现代化,实际上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是周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出来的。”(《邓小平文选》第二版第二卷第311—312页)在了解了上述“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奋斗目标“提出来”与“讲出来”的过程之后,我们就能深入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论述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某些人借“实现四个现代化”口号的提出问题来影射和攻击毛泽东主席,是毫无根据的,是卑鄙可笑的。

  (2007年10月20日)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四卷。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

  【3】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

  【4】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