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这座大学毛主席像在“拆像风”中艰难留存,其背后历史感人!
在山西,许多人都知道山西大学北门有一座毛主席像,可是知道其历史的又有几个人呢?
山西大学毛主席像是山西高校中现存的唯一一尊毛主席像。山西大学毛主席像从1969年落成以来,就被看成山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现在身在山西大学的学生,也没有多少知道这座雕像所经历过的风霜,不清楚这座雕像背后的泪与笑。
三次打报告保留毛主席像
没有人能统计清楚,“文革”期间全国党政机关、学校、城市公共设施,包括村庄在内,到底曾立起了多少座毛主席塑像。
能在80年代时刮起的“拆像风”里保留下来毛主席像,已经成为一段朦胧的历史剪影。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所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文件发出的当天,人民大会堂前悬挂的巨幅毛主席画像被两辆吊车取下。
尽管《指示》中主要讲到的是画像,但一些地方的毛主席塑像也陆续开始被拆除。就连第一个在全国建起毛主席像的清华大学也在接到通知后很短时间内拆除。清华大学教授陈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拆除的过程大部分师生都不清楚,但是肯定是经过精心的部署和组织,先是学校党委下发了一个通知,向教师们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拆像。于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组织了人手,在一天晚上,把塑像取下来迅速运走了。
很快,山西大学也接到了要拆除毛主席像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后,学校师生的反应都很强烈,大家都强烈反对拆除树立在学校里的毛主席像。为了保留毛主席像,学校已分三次给省里打了不愿拆除的报告。
3个多月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在11月6日发出《关于毛泽东同志塑像问题的通知》称:对已建成的钢筋水泥塑像或其他坚固塑像,没有必要一下子全部拆除。现在有一些地方为了塑像问题引起了争端,中央希望,凡在有争议的地方,一般不要拆毁。
就这样,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山西大学的毛主席像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山西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12.26米和5.7米的特殊含义
1969年12月26日,毛主席塑像在山西大学主校区(即现北校区)落成,美术系王怀基任总设计师。塑像为松香石雕砌,包括底座总高度为12.26米,毛主席像高为5.7米。总高12.26米代表着毛主席的诞辰日,而5.7米高的毛主席像则寓意着在 “文革”中,坚定不移地走毛主席向全国工农商学兵、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发出的“五七”指示。
灰白色的塑像外表显得厚重而稳健,毛主席身穿大衣,双脚并立,目视前方,左手执军帽背向身后,右手平举,手掌微扬,一派伟人气概。底座为方形基座,外围镶嵌大理石。塑像的基础部分曾在1992年和2001年经过两次加固维修。毛主席塑像已经成为山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独一无二的主席挥手设计稿
国内很多大学也有毛主席像,下图就是北邮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毛主席像。
但山西大学是独一无二的主席挥手像。灰白色的塑像外表显得厚重而稳健,毛主席身穿大衣,双脚并立,目视前方,左手执军帽背向身后,右手平举,手掌微扬,一派伟人气概。
关于毛主席像的设计,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接到任务几天后,王怀基和美术学院的另外一名老师决定前往北京考察。他发现:许多毛主席像的造型大致一样,均为站立像,而姿势分为右手和背手两种。如果再要细分的话,又有戴军帽和不戴帽,穿军大衣和风衣的不同。
但有着雕塑系专业特长的王怀基,并不满足于拾人牙慧,更主要的是,王怀基曾多次作为体育大军的一员参加国庆阅兵,有着其他人没有的经历。
1954年,在北京37中读中学的王怀基非常荣幸地作为体育大军一员,他被选中参加国庆阅兵,因为个子高,编排队伍的时候,他站在队伍第一排的正中央,通过天安门城楼时,虽然看不清主席的容颜,但是主席挥手来回走动的神态他看得非常清楚。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都参加了国庆阅兵,但主席的这个动态情景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随后,在头脑中想到的主席背手站、半身像、招手的几种设计方案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主席挥手的设计稿。”
从北京考察回到山西,王怀基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学校对他的设计意图非常满意,时任山西大学校长刘梅对他的创作也给予非常大的支持,学校各部门也都非常积极地配合。
547天,主席像最终落成
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王怀基用几天时间做了一个2尺(70厘米)高的设计稿。随后,当时进驻山西大学的工宣队、军宣队一起对设计稿进行了研究,设计稿再次通过审核后,王怀基和另外几名美术专业的老师,着手准备建造一个3米高的定稿。
山西大学操场的舞台成为王怀基的制作地,当时正值寒冬,雕塑用的泥全部冻成了冰,3米高的毛主席定稿像基本上全部是用手来完成。3个月后,3米高的毛主席定稿像出炉,顺利通过全校师生的评定。
设计稿、定稿工作结束之后,在已经选好的地点上打了三米深的水泥钢筋地基,随后,学校的各级领导、教师,以及学校后勤处的工人都参与进来,山西大学体育馆前,修建毛主席像的工程正式启动。
当年,对于毛主席像表面的材料大家有很多设想,一开始想用汉白玉,但山西的空气质量会造成主席塑像很容易脏;想用花岗岩,可是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这么大体积的材料,最后,王怀基和大家决定“自制”,将白水泥、红水泥和黑沙石搅拌在一起胶塑,让王怀基非常骄傲的是,至今,毛主席像的颜色和当初刚修建好的一样,没有褪色。
但修建主席像的难度还远远不止这些,怎样固定主席举起挥动的右手,普通的钢筋肯定支撑不住,不让右臂下沉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经过研究,设计人员在主席的身上安置了轻型铁轨,王怀基毫不避讳地说,这样的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
经过钢架和木架搭构骨架,再在搭建好的架子上钉小十字架后,用泥巴塑造主席像,再做石膏印模,持印模放在现场倒钢筋混凝土,脱模后表面再加工等一系列工序后,经过5个月的制作,1969年,松香石质地毛主席塑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开始策划到最终主席像完成,总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547天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当时,可以说是全校一起出动,老师自发地组织来帮忙,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王怀基说。
列入文保,将标牌立铭
2010年1月8日,在毛主席像修建好第41年的时候,太原市文物局经过普查,将山西大学毛主席像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据了解,此次“三普”对文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更深层次地拓展,将乡土建筑、文化景观、老字号等列为普查对象和重点,并将文物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护列入普查指标项,已经损毁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样纳入登记范围。
因此,“山大毛主席像”与校内的物理教学楼、体育馆和教学主楼4处建筑一同成为小店区“三普”新发现。
山西大学后勤技术处的一位负责人说,学校对毛主席塑像一直非常保护,塑像的基础部分、台基及碑壁曾在1992年和2001年经过两次加固维修,但只是大部分进行了抗震加固处理,建筑的主体结构基本没变。除此以外,为了怕塑像表面风化,还对主席塑像进行了封闭漆处理,这样,不管是下雨、下雪都不会对主席像造成危害。
目前,塑像已经作为山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文物专家表示,“三普”全部结束后,他们将按规定申报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并标牌立铭,使这尊塑像得以更好地保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