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张兴德:评沈志华学派关于“斯大林操纵朝鲜战争”说(系列连载)

作者:张兴德 发布时间:2021-01-25 10:27:4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沈志华学派否定抗美援朝正义性 之八

  在研究朝鲜战争的史学著作中,沈志华学派根据所谓“俄罗斯解密档案”,硬是把不相关的所谓的材料 扯到一起,通过“合理想象”和对斯大林的心里揣测,把从朝鲜战争的爆发到停战谈判,都归结为是斯大林的有意操控。 认为“斯大林很可能是(笔者按:“很可能是”不是严肃的史学语言,这种揣测本身就是否定了史料 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路好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在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注 见 沈志华 著 《冷战在亚洲》第 217页 ),这位学者还认为, 如果胜利了,取得釜山、仁川港的出海口,如果败了,打到中朝边境,苏军就可名正言顺的留在中国东北,继续保留旅顺港和中长路。总之是《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的签订,才使斯大林一手导演了朝鲜内战。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干预朝鲜的时候,斯大林又没有参加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等于鼓励美军侵入朝鲜。同时又给中国施压,毛泽东迫于斯大林的压力,从世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局出发,不得不出兵,有意让中美在朝鲜打一仗,以缓解苏美在欧洲的矛盾和压力。后来的 和平谈判时又是斯大林阻碍毛泽东促成和谈。一句话,整个战争从始至终,都是在斯大林的“导演”下进行的。

  这些论点看来挺“新颖”,也确实蒙混了一些追求新思想的读者。但是如果认真分析起来, 并不符合事实的内在逻辑,经不起严格推敲, 与实际事实不符。似乎是神话了斯大林,但实质是妖魔化了斯大林 。

  关于“寻找出海口说 ”

  首先,所谓“寻找出海口”说,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伪命题。是对斯大林心里的揣测和想象,并没有事实(沈志华所谓的“新材料”)的科学根据。首先,朝鲜除釜山、仁川港外,当时尚有在北朝鲜手中控制的元山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也用过元山港登陆和撤军。苏联想要出海口为什么不可以用元山港而非要釜山、仁川港呢?其次,旅顺港的 战略意义对于中国来说在于它是守卫京津地区的门户,是防守东北地区的前哨阵地 ,自然很重要。但是对苏联则是另外一回事。沙俄时期它占领东北和中长铁路,旅顺港的战略意义自然是非比寻常,但它当时对沙俄的重要作用也绝不是什么“出海口”。 它首先是扼守东北的屏障,旅顺港在,则东北安。日俄战争时,日本同沙俄拼死争夺旅顺口更不是为了争一个“出海口”。日本并不需要把旅顺港作为出海口, 需要的是旅顺港对东北和中国控制的战略地位。在中国革命胜利后,东北自然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了。作为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斯大林已经主动表示, 苏联自然应该退出东北,交回中长铁路和旅顺港。(至于何时交回旅顺港,双方共同认为这要看中国海军发展起来后的防守能力。) 北朝鲜当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整个东方的局势,已是今非昔比。旅顺港对苏联来说其战略价值已经同沙俄时期根本不同。其三,苏联有 海参崴 港,北朝鲜又有元山港, 釜山、仁川的“出海口”作用对战后的苏联来说,也没到非有不可的程度。因此,从当时亚洲形势对苏联来说,所谓“出海口”说是不能成立的伪命题。“出海口说”除了对斯大林的心里揣测外,没有充分资料证明斯大林在当时世界斗争的格局中 ,苏联 处于守势的情况下,为急于寻找替代旅顺港的“出海口”而冒险同美国一战,甚至可能演变成全面 的苏美战争。

  “逼迫中国参战说”

  这些专家还认为, 如果金日成战败,美国打到鸭绿江边,中国就会被逼迫参战。这样苏联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驻兵东北,继续“帮助”中国守卫旅顺港 。这也是一种离开实际对斯大林的思想不合逻辑的推演。首先, 美国开始出兵朝鲜,其明确的战略目的是“确保我们对韩国的保护”(注《李奇微回忆录》第47页),而并没有将战线推到鸭绿江边的战略目的。“联合国军”确定要过三八线甚至在仁川登陆成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 威克岛会见时都没有 定下来。美军确定要过三八线是在占领汉城之后的事。华盛顿正式给麦克阿瑟下达过三八线的指令是9月29日。而“联合国安理会”“开会决定”由“联合国军”“统一朝鲜”则是在10月7日。 当时美军过 三八线“统一朝鲜”的决策基础是判定中国不会出兵朝鲜。对此,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军方决策人经过多次讨论,最终错误认定了中国不会出兵朝鲜。正如李奇微说的,当时的朝鲜战场形势“没有哪个判断正常的指挥官会干出那种事情”(指 朝鲜战局美军已占绝对优势,中国出兵时机已丧失 。见李奇微《回忆录》) ,这样才 决定美军过三八线并推进到鸭绿江边的。斯大林怎么可能在战争没有开始就预见到了美国一定会对中国误判而必过三八线并一定要打到鸭绿江边 呢?这样“神化”斯大林有点太离谱了吧?

  其次, 关于中国是否能够出兵,当时还是一个未知数。 斯大林很清楚历史上毛泽东 在许多重大事情上 并没有全听他的 ,毛泽东事后说过,中国当时出兵的底线是美军过三八线。这个决策的底线是当时斯大林所不知道的。

  第三,中国如果真的出兵,战争发展 前途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其中 一种情况可能就是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这样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就得直接出兵参战,由此引发美苏直接冲突,其结果会出现多种可能,不排除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不符合苏联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是苏联所不能接受的。作为战略家的斯大林, 开始决策时不可能不想到会出现这种可能性。

  总之,“寻找出海口说 ”和 “逼迫中国参战说” 都是对斯大林心里的揣测。同时二者也是矛盾的。到底为了寻找新的出海口,还是为了导演 中美一战?稍加分析,不难得出这样几个结论:这两个“说”,是相互矛盾的。“寻找出海口”说的目的,无疑是建立在朝鲜内战必胜的基础之上的。而“中美一战”说,则是建立在美军必然侵入朝鲜,北朝鲜必败,而美军必定误判中国出兵朝鲜的决心,一定过三八线,进军鸭绿江边 。当时斯大林的决策到底应该是哪一个呢?

  笔者认为,斯大林开始对朝鲜内战前途是同金日成一样,认为朝鲜必胜,美军不会干涉朝鲜内战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的。这期间,斯大林从内部弄到美国关于放弃台湾、南朝鲜“防卫”的绝密文件,因此,对美国不会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深信不疑。战争后来的发展是出乎斯大林意料的。统一祖国的朝鲜内战转变为一场中美的局部战争。这样的结果是斯大林所未预料的。 斯大林后来在美军仁川登陆后,给毛泽东的电报明确说,如果中国出兵朝鲜,美国 把战争引向中国,那苏联无疑会直接出兵的,因为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么。应该说斯大林原来的设想中并没有这个结果。可见,当初他要认定美军会干涉朝鲜内战,他不会同意金日成 南下。

  如何看苏联没有回到安理会行驶否决权?

  “ 鼓动中美一战”说者,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斯大林在美国操控联合国作出侵朝决议时,苏联代表没有回到联合国安理会行驶否决权。认为这是斯大林故意让美军侵入朝鲜合法化并将战争扩大的图谋。

  如何看苏联没有出席当时的安理会?出席就能制止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吗?是斯大林借此有意让中美一战吗?让我们对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作点分析。

  关于苏联不出席安理会问题。首先,苏联拒绝出席安理会 是始于1950年1月,其目的是为了配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抗议蒋介石集团窃据安理会而采取的举措,并事先同中国政府进行了协商,征得了中国的赞同。如果不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苏联将永远拒绝参加有关会议。按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开会必须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同时参加,作出的决议才有效。当时斯大林想借此迫使美国让步,让中国进入联合国。苏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前已多次拒绝参加安理会。但事实上美国毫不让步,苏联虽然未达到当初的目的,但是它的基本企图是好的,无可指责。它发生于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半年多,其目的根本谈不上是为了鼓励美国侵略朝鲜才拒绝参加安理会的。

  其次,研究这个问题不能忽略的一个基本点是 ,美国当时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利用当时世界上众多国家受其经济援助或有其驻军的条件,操纵着联合国的大部分票数,把联合国作为一种为它的国际行为披上合法外衣的工具,而苏联在联合国经常处于少数和孤立状态。美国干涉朝鲜内政,侵略朝鲜,是既定政策。它是在可以利用联合国时利用联合国,而并不需要联合国的“批准”,在“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控制下作出谴责北朝鲜决议之前,美国已派兵朝鲜。美国出兵朝鲜的时间是在6月27日(因为东京和华盛顿的时差关系,华盛顿周日晚间才知道朝鲜内战爆发,作出决策时已是东京时间的周二了),而美国操纵安理会开会,作出决议则是在7月7日。(许多“参战”国不过是迫于美国的压力,直到1951年上半年,参战的所谓“联合国军”也不到整个参战美军的十分之一。)后来,美国决定过三八线,也是“先斩后奏”。9月29日华盛顿就给麦克阿瑟发出了“联合国军”过三八线的指令,10月1日南朝鲜军打过三八线(当时是由麦克阿瑟 指挥),麦克阿瑟发表对朝鲜的广播讲话,叫嚣让北朝鲜军队无条件投降。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联合国才开会决定由联合国军“统一朝鲜”,虽然是在同一天,但因时差关系,联合国开会“批准”的时间,实际比美军越过三八线晚了12小时 。事实证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不过是为了使其侵朝战争披上“合法化”的外衣而已。 苏联出席安理会会议或不出席会议,都无法阻止已经侵入朝鲜的美军继续扩大战争,也无法阻止美国胁迫一些国家跟随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斯大林对此自然十分清楚。他如果回到联合国,行使否决权和不行使否决权,都无关美军对朝鲜的入侵,相反,他自己反处于两难处境。——行使否决权对美国侵入朝鲜不会有根本作用,反使自己在联合国陷于孤立,不行使否决权,朝鲜会不满意。回避会议,静看其发展,反倒主动(当时战场的主动权还在朝鲜一边)。斯大林的这个决策无疑是对的本来按“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没有苏联参加,是不能召开的,作出的 决议也是非法和无效 的,然而事实是美国操纵着联合国并不管这些 。会议照开,决议照作。。我们不妨看看十多年之后 ,当时并无联合国授权,美国仍然网罗 了菲律宾、日本、西德等十国(含台湾 )一起发动了侵越战争。

  至于说斯大林不回安理会,行使否决权,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中美一战问题。仍然是违背正常逻辑的揣测。如前所述,美军侵朝之初并没有决定过三八线,后来过三八线是出于对中国不可能出兵、即使出兵也是数量有限、对美军“统一朝鲜构不成威胁”的误判。斯大林不可能在开战之初 ,就判定美军一定调整战略目标,由仅仅“保护韩国”,干涉朝鲜统一,改变为帮助韩国统一北朝鲜。并且发生对中国不会出兵的 误判、一定要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

  综上所述,对苏联当时没有参加联合国安理会 这件事,不应过度解读。把他看作是斯大林的大阴谋。看似神化斯大林,实则是妖魔化和矮化了。

  关于抗美援朝中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关系问题

  正确认识斯大林是否操纵抗美援朝战争问题,这实际是研究在抗美援朝中的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关系问题。这是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研究这个问题, 不能仅仅抓住在抗美援朝前后这一段时间二人之间的一两件电报交往,就轻易的下结论。应该从历史的纵深整体看他们的关系。这样,就不会得出一些诸如“毛泽东迫于斯大林的压力”才出兵朝鲜,“毛泽东上了斯大林的当” “斯大林操纵了整个朝鲜战争”这些没有严格史实支持的观点 。如前所述,中共和苏共,也可以说毛泽东同斯大林的关系,应追溯到延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那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就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有同有异。毛泽东听取了斯大林一些正确主张,但是并不是事事都听斯大林的,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是独立自主决策的,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同蒋介石的关系上,就是如此。众所周知的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划江而治”还是百万雄师过大江。就同斯大林有原则性的分歧。中共在历史上,就没有完全听苏共的“指挥”。同样 在抗美援朝这样直接关系中国安危命运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毛泽东怎么可能失去原则立场。他同中共领导人的决策虽然经历了几个反复的艰难过程,这中间也同斯大林多次交换意见,但其中并无受斯大林逼迫的因素,更谈不上上当,而是充分考虑到当时国内外的方方面面因素,是自主决策的。当然,在决策过程中,也考虑了斯大林 一些意见,但是,这种考虑同过去一样,是一种“决策参考”,而并不是简单地按斯大林的要求办。在整个的抗美援朝过程中虽然一直同斯大林保持密切沟通(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须和必要的),但整个战争的过程仍然是独立自主指挥的。特别是在第三次战役后期,并没有听苏军顾问的意见而贸然南下(事后回头看,“南下”是多么的错误)。当时苏军顾问的意见不能完全排出 有斯大林的意图,否则苏军顾问是不敢给彭德怀发指令性的要求甚至闹到双方发火的对抗程度。而在北京,同样发生苏联驻华武官找到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也是指责毛泽东及时将他们的“矛盾”“汇报”给斯大林,不过是一种巧妙地斗争艺术,这不能看作是听命于斯大林。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美国政府通过凯南找到马立克透露想谈判停战的信息的时候,斯大林也没有独自决定,而是先 同毛泽东沟通,征求毛泽东的意见 ,然后由毛泽东约金日成到北京充分研究 ,中朝双方达成了共识,并确定了谈判原则和对策。这之后,斯大林才通过马立克回复美方。至于在战争和谈判过程中,同朝鲜方面出现一些分歧,也属于正常情况,毛泽东及时同斯大林“汇报” ,取得斯大林的支持,也属于正确正常的作法,因为当时金日成同斯大林的关系要比同毛泽东密切。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是斯大林操控整个战争。说斯大林操纵整个朝鲜战争 , 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毛泽东和斯大林历史关系,以及毛泽东的独立思考、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的思想品格特征。这种“合理”想象和推演,显然是经不起分析的。

  考察斯大林在朝鲜问题上前后的整个态度,也应从斯大林 在整个二战结束之后的整个政策得失考量分析。首先,二战后期,无论是欧洲的苏德战场还是东方的东北、朝鲜战场,苏联都占有先机,但是斯大林不知为什么同意了“四国分德”还同意了“四国分占柏林”,在东方又同意苏美分占朝鲜,画了一条三八线。这样的决策,从事后变化看,不能说是正确的。正是因为这样,发生了所谓的“柏林事件” ,在朝鲜发生了内战。可以说是由当初的斯大林的政策失误,酿成了二战后苏联在外交上一系列的被动。其次,二战使苏联经济、社会遭受到空前重创,战后苏联的迫切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和安定社会秩序,对当时除东欧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外的其他一些亚洲、欧洲国家内部的反帝反殖的民主运动,是任其自然发展,甚至主张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合作”、“共存”,鼓励一些共产党人加入对方的“合法政府”。例如,对法国 、意大利、希腊等国的共产党甚至也包括对中国共产党(不过中共没有听斯大林的)。力求避免直接参与战争,特别不想同美国直接 冲突,更害怕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力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集中搞经济建设,这是苏联当时的基本政策。这个政策也体现在对待朝鲜半岛的事务中。他如果考虑到朝鲜战争会发展成后来的样子,他是不会同意金日成用武装力量统一朝鲜的。因为这样的结果同他当时对世界整体政策 不相符的。在朝鲜内战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斯大林误听误信了金日成的“保证”,以及美国的关于不再守卫南朝鲜和台湾的承诺。认为金日成“统一朝鲜”毫无问题。这个观点,他在事前同毛泽东交流是否签订“中朝友好条约”问题上明确讲到了朝鲜统一问题,给人的印象是统一是板上钉钉的事。

  关于朝鲜内战爆发、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责任问题

  将朝鲜内战的爆发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两个事件简单地联系起来,从而推断是斯大林为了取得“出海口”而一手策划操纵的。其理由无非是两个事件发生一前一后,时间相近。这样简单的将两个事件联系起来作出的分析判断,从思想方法视角分析是看问题不顾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毛泽东早在《矛盾论》中指出,“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朝鲜战争爆发自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部的条件。事实上,朝鲜发生内战 ,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当时世界、特别是东方反帝反殖民主义的大背景。从历史大环境上看,他们的矛盾源于 三十年代初,南朝鲜军队的高官白善烨当年就是日军讨伐金日成抗联游击队的鹰犬。而政府中的高官,则是蒋介石军队中的中高级将领。这些人现在分别在南北朝鲜政府的人,早就水火不容,岂能“和平共处”。金日成想南下,而李承晚则积极准备北上,只是因为要“安内”,镇压内部革命,让金日成抢占了先机。这是朝鲜半岛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直接原因则是朝、苏、美各方领导人的误判。首先是金日成错误地估计南北方的形势和实力,以为很容易、很快就会取得“祖国统一战争”的胜利,南方不堪一击,美国不会干涉,如果干预也来不及;斯大林则是误判误信金日成武装统一朝鲜的能力,特别是误信错判美国政府关于放弃对台湾和南朝鲜 “保护”的声明(他们的间谍机构取得了美国的绝密文件 的确切情报),认为这是美国的战略退却和收缩,是畏于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这之前苏联原子弹试爆成功)。他的这个思想在战前同毛泽东的电报交流中多次阐述;至于内战发展成美国同中国在朝鲜兵戎相见,则完全是美国政府在侵朝战争的胜利面前错误地判断了中国不会出兵朝鲜、出兵朝鲜的人数也不会多、不会构成对美军“统一朝鲜”的威胁。这三个“误判”叠加在一起,成为朝鲜半岛战争爆发并最后扩大规模的直接原因。

  可以说,半岛内战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同苏联和中国都没有直接关系。更不能把其责任 一股脑的推给斯大林。我们注意到,沈先生在描述二战后伊朗和土耳其的内战的责任问题上,不顾事实的讲是斯大林支持共产党的原因。这次,又把朝鲜的内战更明确的归结为寻“出海口“。这些看斯新奇,实际上经不起推敲“新理论”一句话概括就是二战之后几个地区发生的内战,统统是斯大林的责任。其潜台词是斯大林是二战后局部战争的罪魁祸首。 这很显然有失历史的公正。 如前所述,斯大林在二战后对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同当局的斗争并不持支持的态度 。 对朝鲜,他也一直不支持金日成南下。

  金日成南下,不是斯大林的“鼓动”和“纵容”,是金日成早就有的必然之举。金日成从开始就主张武装统一朝鲜(他从三十年代就在朝鲜北部山区和中国东北 搞武装斗争,自是可以理解),1949年先后给斯大林47封电报,申述理由。斯大林开始不同意,这同他的全球战略是一致的。主要考虑一是有苏美关于三八线的协议,苏联得恪守协议,二是 朝鲜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很快统一朝鲜,将引发美军的干涉,使战争扩大,将苏联卷入。后来,有1950年1月 美国政府 的两次声明,表示“韩国和台湾不 在美军的防卫圈”之内 ,这影响斯大林对金日成南下的决策结果的正确判断。就是这样,斯大林对金日成能不能很快的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并没有把握,因此,他不仅一再要求听金日成的作战规划和结果,还要求金日成到北京听取毛泽东的意见。由此可见,斯大林为取得釜山的出海口说,鼓动金日成南下是毫无道理的 。对此,《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一书对此有比较客观的叙述。书中也认为,斯大林开始对金日成南下并不支持。主要顾虑是怕苏联卷入战争。后来是迫于金日成的多次“劝说”和表态。;

  根据赫鲁晓夫的叙述,金曰成在1949年末拜访了斯大林,并告诉他“北朝鲜人想用刺刀尖捅一下南朝鲜”。一次攻击将会触发南朝鲜的内部爆炸,并很快把李承晚赶下台。“按理说,斯大林不会反对这个主意,”赫鲁晓夫评论说,“这更加符合他的共产党人信念,因为这场斗争将是他们的内部事务,两个朝鲜会自己搞定。”

  但是斯大林反应谨慎。他告诉金回到北朝鲜去好好考虑这个主意,再拿一个具体计划过来。几个月之后,金又来到莫斯科,他对“成功绝对有把握’。斯大林仍有怀疑。用赫鲁晓夫的话来说,他担心美国人“会跳进来”。但是金争辩说,他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一举击溃南朝鲜,这就可以避免美国的干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斯大林的建议下也跟金谈过话。

  最后决定是在莫斯科郊外斯大林别墅里举行的一次情绪高涨的晚宴上做出的。金满怀激情,大谈他将如何治理一个统一的朝鲜一一北方的工业与南方的农业相得益彰。赫鲁晓夫评论道:“我们祝愿金日成取得每一个成就,为全体北朝鲜领导人干杯,期望他们斗争胜利的一天。”

  然而,斯大林采取了最后一个步骤,表明他对这个计划仍然心存疑虑,而且对被拖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有着明显戒心。苏联人在北朝鲜军队的每一个层级配有多达150名顾问,最低到营一级;在北朝鲜共有7 000多名顾问。正当金曰成准备南征时,斯大林下令大部分顾问返回苏联。这个“令人费解的”决定让赫鲁晓夫感到惊讶,他向斯大林请教。

  斯大林立即回应说:“我们的顾问留在那里太危险,他们可能被俘。我们不想在那里留下把柄,被指责参与这桩事情。这是金曰成的事情。”

  在赫鲁晓夫看来,撤走苏联顾问从外部注定了北朝鲜入侵的失败。战争的头几个星期,北朝鲜人民军推进神速,然后在8月中旬,受阻于南方港口釜山附近的联合国军防御阵地。“如果我们没有拒绝为金提供合格人员以帮助部署兵力和指挥战斗,”赫鲁晓夫说,“北朝鲜毫无疑问就打赢了。’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确实强调了一点:“这场战争不是斯大林的主意,而是金日成的。金是发起者。当然,斯大林没有去劝阻他‘.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美) 约瑟夫 。 古尔登 著 于 滨 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67---68页

  决定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南下的两个决定条件,即,金日成的反复请求并信誓旦旦的保证没有问题,二是对美国的两次声明美国不再“保卫”南朝鲜和台湾。相信美国不会干涉朝鲜内战。显然,斯大林这里的两个判断属于严重的误判。而斯大林的第一个误判,又源于金日成对南朝鲜军战斗力和南朝鲜内部共产党游击队能力的误判,在金日成看来,南朝鲜有强大的游击队和共产党组织群众的支持,南朝鲜政府会一击便夸。他们的指挥能力、军队的战斗力也有误判。金日成的误判,属于缺乏足够的政治判断力和对军队进行作战的指挥能力。

  相对于斯大林和金日成这种误判,而毛泽东却十分清醒。战争没开始,金日成两次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都提醒金日成说,不排除美日的干涉,因为我们不是美日的参谋长。朝鲜战争刚刚爆发,还是在1950年的7月初,北朝鲜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毛泽东就估计到了战争可能逆转和长期化的可能性,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提醒美军有从朝鲜半岛对后方登陆对可能(最大可能是仁川),一方面立即将中国的战略预备队——四野的第十三兵团,调到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以便应对朝鲜战争可能逆转而出现的新问题。后来的朝鲜战场的局势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和判断(从这一点看,毛泽东比斯大林和金日成高明)。

  将朝鲜内战的爆发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的“迫于斯大林的意志”“斯大林阴谋说” 主观意图不论,其客观效果的实质一是否定了朝鲜内战爆发有不可避免性, 二是 否定美国干涉朝鲜内战和侵略朝鲜的侵略性质。 ,这种观点其实是在为美国多年来为侵略朝鲜、扩大朝鲜战争的责任站在一个立场。美国多年来就认为,美国出兵朝鲜是解救韩国,是正义之师,北朝鲜解放南朝鲜是侵略,而中国出兵朝鲜也是侵略。这个问题的实质和要害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正当性、正义性、正确性的否定。是为美国的侵朝战争的侵略性质开脱。

  (未完 待续)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