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会宁会师:团结一致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记者宋喜群 王冰雅 发布时间:2021-02-02 10:05:36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会宁会师后的红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6年,红军攻克的会宁西津门(会师门)。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本版图片由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提供)

  在甘肃省会宁县红军会师旧址内,有一座“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纪念塔呈三塔环抱雄姿,三塔塔体各九层,在第十层合为一塔,寓意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伟大时刻。

  时间倒回85年前那个黄昏,红旗招展,人群欢腾,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一、四方面军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三军会师,中国安宁”

  在会宁籍老红军王世华的回忆里,毛泽东曾称赞道,会宁,好地名!三军会师,中国安宁。

  尽管随着老红军的离世,这句称赞如今已难证实,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选在会宁,确实是党中央根据战略部署和会宁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1935年,中央红军率先结束长征,到达陕北。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确定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要形成西北抗日新局面,必然要团结红军主要力量。1936年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从四川甘孜出发,越过雪山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东部。

  “紧接着,红四方面军取得岷洮西固战役的胜利,创建了甘南临时革命根据地。红二方面军连克甘肃省东南部的成县、康县、徽县和两当,开辟了陇南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和中央所在的陕甘宁根据地互为犄角,互相策应,形成了很好的局面。”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荣珍告诉记者。

  9月,“两广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急令胡宗南部赶赴甘肃,阻截红军会师。针对敌情变化,9月13日,党中央发布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决定提前实现三个方面军会合,静会地区被确定为三军会师区域。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兰公路,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相比于静宁,会宁的敌军力量更为薄弱,仅有甘肃省保安团和县保安队400余人,并且会宁县城更靠近黄河,为三军会师后渡过黄河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提供了便利。

  10月2日凌晨5时许,红一方面军15军团骑兵团向会宁城门发起冲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胜利攻占县城,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以会宁县城为中心的地域,包括会宁县的青江驿、老君坡,静宁县的界石铺、兴隆镇、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靖远县的打拉池地区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提前举行的三军会师联欢会

  当红一、四方面军举行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之时,红二方面军也已完成策应任务北上,由于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重兵堵截,北上途中困难重重。

  为什么不等红二方面军赶到就召开会师联欢大会呢?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女子讲解队队长、全国首批百名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杨婷向记者解释:“一方面是因为红二方面军主要承担策应任务,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红二方面军在思想上和党中央是保持一致的,党中央最迫切需要团结的是红四方面军。”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于四川懋功会师后,在红四方面军担任领导工作的张国焘,反对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主张红军南下川康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擅自率领一部分红军南下,并在四川卓木碉另立“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

  随着部队减损严重,在中共中央明令禁止与耐心规劝下,在朱德、刘伯承等的坚决反对下,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张浩的指示下,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央”。

  1936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会议,张国焘主张西进甘西的意见被否定,被迫同意北上。但是张国焘并没有放弃西进主张。9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召开会议,张国焘推翻岷州会议决定,命令部队西进。

  张国焘的西进决策立即被中央禁止,红二方面军领导任弼时、贺龙也提出强烈反对意见。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召开,重申了岷县三十里铺会议精神,决定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加之西渡黄河存在实际困难,张国焘被迫同意继续北上。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为五个纵队,相继由岷县、临潭等地向北前进。

  “新长征”路上,仍需会师精神

  作为讲解员,杨婷讲长征、讲会师已有15年。在她看来,团结一致就是会师精神的核心。“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取得胜利,离不开红军与党中央的团结,离不开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团结”。

  “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

  长征期间,有近7万名红军将士在当时只有6万人口的会宁境内战斗生活过20多天。正如歌曲中所唱的,会宁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长征和大会师。为了支持红军渡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有的老人甚至献出了自己的棺材板……

  据不完全统计,会宁县人民共筹集军需粮食500余万斤,救治红军伤病员近千人,有4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时光荏苒,新时代的长征路还在继续。会宁水资源匮乏,山大沟深,是国家级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在当地人民艰苦奋斗和社会各界倾情帮扶下,会宁县130个贫困村37947户16.9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彻底告别了早上吃“羊”,中午吃“鱼”,晚上吃“蛋”,实际三餐都吃洋芋蛋的历史。

  “十三五”期间,会宁县聚焦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脱贫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294个;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亩基础产业;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通过自来水入户和家庭水窖安装净化设备等方式,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需要会师精神,仍然呼唤长征精神。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会宁人民必将团结一致跟党走,走向新的胜利。

  (本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