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农村土地三次转变,三次扭转乾坤

作者:燎原读书1949公共号 发布时间:2023-04-07 22:28:5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中国农村在上世纪,有过三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建前和建国之初贫下中农当家作主,分得了土地。第二次是1956年前后,农业实现了合作化,小弱之民凝成一股绳合作创业,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三次,便是82年前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作用,我们早有定论。

  第一次变化,实质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千百万,埋葬了蒋家王朝,使得中华民族得解放。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倍受奴役,我们正是依靠了土地资源,对全国受苦人进行了普遍的动员,凝聚起了惊天伟力,赶跑了小日本,打败了蒋介石。

  第二次变化,将老百姓拧成一股绳,平土地、修水利、增大土地投入、拿粮食支撑起了中国工业积累的全过程。从1956年-1982年,中国工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却用短短二十几年,体量达世界第六,产品量达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可说是中国工业化之母!没有这个支持,中国工业就没有可能!

  第三次变化,该怎么说?集体解散,农田下分,市场化压力下,农民远走他乡,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提供了最高质量和最廉价的劳动力。农民虽然没有富裕,但是中国富裕了,欧美日韩国家也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得利颇丰。

  关于第三次的这个转折,过程其实也蛮有意思。要说起这事情来,不得不说一下安徽万里。作为当时老大的铁杆,万里也特别希望搞分田。他曾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前要搞三个突破,第一突破农业学大寨,第二要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第三,要突破“不准分田单干”。在这个事情上,积极地推波助澜。

  宣传不是说,官员很坏,村民分个田都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吗?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吗?但万同志回忆可不是这么说的。

  合肥肥西县山南公社要分田,他跑去支持;滁州凤阳小岗村要包产,他跑去鼓励。关于包产,当时也只有贵州的池必清和辽宁的任仲夷等少数几个支持,许多干部反对不通过怎么办,他和老大硬是在反对中通过了一个宣传包产到户好处的文件,作为官方文件在全国广为散发。

  要顺理成章,那就要找专家帮忙,万找来deng子恢时期就发挥重要作用的杜(du)润生来润笔,讲述可行性与科学性。要扩大影响,他还找来好友新华社安徽分社的记者张广友来报道说明。到后期,甚至整了一个据说是农民自己编的民谣“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子阳”。

  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农民水平,看不了电视,看不了报纸,不仅知道省里的领导名字,还知道他所主张的农业政策!我可不行,做不到。

  这些都不妨事,要做事,干大事儿,没点儿骚操作也不行,咱都能容忍。组织不合法没关系,要农民要站台说说话装点门面也不要紧,关键是,要真实,要正确。

  单干的第一年,小岗村收粮12万斤,比大旱之年的1978年的3万斤,高了三倍。于是,可劲儿宣传,单干的成绩多么优异。

  但是,即使真实的数据也可以用来说假话。要知道,集体时代,小岗平均的年产量在19-20万斤,这样一算,单干比正常年份的产量还要少40%。这个数据着实有点儿打脸。

  为了能使后来的数据看过去,当地赶紧把附近几个生产队,合并到小岗这个生产队里头,名字还叫小岗村。数据上,就能瞒天过海了,给全社会一个交代了,总之,就是不能让包产掉价。

  后来,小岗以及全国农业的增产主要靠化肥投入,因为大量的劳动力没有用到农田里,甚至流失到乡里、城里去了,跟单干提高积极性,提高农业投入这种论调,其实不搭边。

  然而,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小岗的故事已经越说越神。之前亩产万斤的谎言,一下子就被拍死了。然而,小岗版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谎言---“一包就灵”,“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积极性”,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以此为依据,推行全国。

  然而,蒙圈中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因为粮食收购价格提高一夜越过温饱线之后,二十年也没有迈过富裕门。

  到了1998年,安徽更是上下联动,两个月之内让小岗通了公路,建了新房,通了自来水,建了小学,建了大包干纪念馆。省里慷慨,县里也同样慷慨,纷纷从银行贷款,掏了二三百万元为一个小岗搞建设,要知道,90年代的几百万,那可老值钱了!

  而后不久,老江过来视差,小岗村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还抱怨说,你们早不帮,晚不帮,偏偏上面来看我们了,才让我们一夜奔小康。

  老江不仅一眼就看到了小康的小岗,还听到了早就准备好的汇报“农民就怕政策变”。看吧,小岗的农民,眼界就是不一样。

  这些是骚操作吗?这是魔幻现实主义吗?错乱了吗,郁闷了吗?种种不开心,都是你心态没摆正。

  说到底,这不是权益之计,而就是在演戏,就是要演给我们看,我们要配合,还要时不时的送上一些掌声才好。

  其实很多人,在其中啥也做不了,更没有话语权,那么,咱也别沮丧,就静静的看他们表演。

  这里有一本“纪实”,他们要把表演当成历史潮流来叙述,那么我们就当一回看官,看他们可笑而拙劣的表演,边嗑瓜子,边指点迷津,也是一大乐事。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