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发怒:为了农民,卫生部不能只为老爷服务
引子
近些年来,国家强力推行医疗与医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用药支出,真正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回顾历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了广大农民,也曾经施行了重要的医疗改革。
上图是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对当时卫生部工作的不满所发表的意见,他说道: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而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认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幅员广大的农村,则存在医院少、医生少、药品少的状况,农民群众有病得不到医治,从而引起了毛主席的愤怒,他特别提出要把医疗资源重点投入到农村。
此后,为了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全国医疗系统行动起来,从建立农村医疗体系、培养赤脚医生、发展中草药、派出医疗队、药品降价等方面,极大缓解了困扰新中国的农民看病就医问题。
二、赤脚医生是农村医疗网中重要角色
1969年1月的《人民画报》刊登了上海郊区川沙县江镇公社的赤脚医生事迹,照片中是被贫下中农誉为“顶顶信得过的小医生”王桂珍,她正在讲用会上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
“赤脚医生”金云娣在田头直接为女社员进行医疗,这种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的场景,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左边的“赤脚医生”名字叫张大新,特地探望两年前被她抢救过来的小男孩,可以看出这位医生的水平不低。
除了治病救人,赤脚医生们还积极参与到农村卫生的指导,照片中是当时道新大队的赤脚医生和一位贫下中农在搞粪水管理,同时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970年4月《人民画报》刊登的江苏常熟农村医疗网架构状况,具体是:每个公社一所医院,设置20余间的床位,配备20名左右的医务人员,负责全公社的疾病防治;每个生产大队设置卫生保健室,由1到2名赤脚医生、1名接生员及下放的医务人员组成,负责全大队的疾病防治;每个生产队再配备一名卫生员,负责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图中是赤脚医生和革命医生为贫农社员建立了家庭病床。
常熟县某公社医院的医生边诊疗,边向两位赤脚医生现场传授,指导她们进行临床实践。
常熟县某生产队的卫生员正在给社员群众普及伤风感冒的预防知识,小黑板直接挂在树枝上,群众们围坐在地上,认真听讲。
常熟县某大队的卫生保健室,一名赤脚医生正在给社员看病,药品架上的药品非常丰富,这样社员们的寻常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方便的诊疗。
二、医疗队对农村大病的救治
1969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医疗队报道,1966年9月,上海华山医院派出医疗队怒江分队,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进行巡回诊疗。他们翻山越岭,跨过吊桥,医治了无数百姓。
上图是一位居住在碧罗雪山达打科大队的老大娘史马珍,她因患白内障在解放前就双目失明,在医疗队的医治下,治好了眼睛,恢复了视力。下图是医疗队员正在给一位肾囊肿患者做手术。
1970年4月《人民画报》刊登的“穿军装的‘赤脚医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抽调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来到陕北农村为农民兄弟姐妹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队的女队员们在陕北期间,遇水就撩起裤脚,挑着医疗箱,趟水而过,为广大的社员群众们服务。
解放军医疗队员深入黄土高原上,到农家炕头上为老百姓做手术,巡回到田地旁,为劳动中的社员们检查身体。
三、重视传统中医学
1969年11月《人民画报》刊登了“发掘祖国医药学宝库”的一篇报道,讲述了广州部队的医疗战士来到民间采草药,搜集民间的药方,以解决西药匮乏的问题。
军医们在群众的帮助下,共同采集草药。
两位军医在海岛上拜贫下中农为师,搜集当地的民间药方,部队也开始种植草药。
1971年3月《人民画报》刊登了“草医草药是个宝”的文章,讲述了江西省德兴县开展的草医草药群众运动,当地百姓除了采药,还广泛种植药材,家家户户都备有常用草药,确保了平常小病自己解决。
最后全县还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加工各类中药制剂,缓解了农村缺少医药的问题,而家家户户对中医中药的知晓,让小伤小病不出门,极大地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开展全国药品大降价
1970年2月《人民画报》刊登了"药品全面大幅度降价"的文章,除了重视中医中药,国家对制药业加大投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西药开展了大幅度降价。
上图是药厂的技术人员、工人联合起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试制新的药剂产品,下图是医药战线的工人,积极增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用的各种中成药。
上图是为赤脚医生大规模生产的低价出诊箱,下图是农村和边疆地区百姓用药成本大幅度降低,人们喜笑颜开。
结语
最后我们以毛主席在农村接见农民的照片,来结束本文,他老人家对劳苦大众,自参加革命时,就一直惦记在心头,他容不得农民和普通百姓的疾苦,从而他的发怒,最终让整个国家都开始重视那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村百姓,他的心中,永远是人民!
向他老人家致敬!永远怀念他!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