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题词手稿

作者:宋飞帆 发布时间:2024-01-10 08:33:46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两份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题写下的珍贵题词,虽然纸面已被岁月染黄,但依旧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足见题字者力透纸背的书法功力和保存者的珍视。这是毛泽东于1943年为电影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改名为《南泥湾》)的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直被影片摄影组组长吴印咸珍藏在身边,题词内容也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经济动员口号,至今广为流传。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日军逐步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国民党政府不仅继续停发八路军的薪饷、弹药和被服等物资,且动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外界对边区和根据地的援助。祸不单行,各根据地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水、旱、风、雹、病五大自然灾害的袭击,不少山林、耕地、村庄被毁,粮食、牲口损失严重。灾民弃家逃荒,沿街乞讨者迭起,各地疾病广泛流行。

  在这种情况下,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遭遇严重困难,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物资供应陷入极大紧张。干部战士几乎全部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甚至连子弹袋也不能更换,破烂不堪,无法使用。毛泽东回顾当时困难状况时曾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财政经济困难、物资紧张的关头,发展农业生产格外重要。农业生产不仅能为维持军民日常生活、发展轻工业提供最迫切需要的物质资料,也是保持战时给养、维持军事行动的基础。可以说,增加生产与粮食收成是保证抗战胜利的前提。

  1938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抗大干部晚会上作报告,指出:“以后我们要自己解决物质上的供给,要自己种地,自己动手。”号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危机。随后根据地开始了小范围的生产自救运动。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并在陕甘宁边区带头实行这项政策。

  1940年12月至1941年3月,驻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区担任河防任务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南泥湾一带位于延安东南约50公里的黄龙山区,人烟稀少,杂草横生,除森林外,可开垦面积达100余万亩。指战员们克服各种困难,战斗在开荒第一线。第359旅的干部以身作则参加开荒小组,定生产指标,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开荒,越是艰苦、困难的地方,越是出现他们的身影,使战士们深受鼓舞。连排班之间、个人之间开展劳动竞赛,互相挑战,迅速掀起了生产运动热潮。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大丰收。1941年和1942年,第359旅共垦荒播种3.8万亩,收获各种谷物折合细粮达25.5万公斤,还发展了工业、手工业、商业和运输业等,并取得显著成绩。到1944年,该旅不仅实现了粮食和日用品的全部自给,而且达到了“耕一余一”,开始向边区政府上交粮食。第359旅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创造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为内容的“南泥湾精神”。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尤其是第359旅在南泥湾开展生产运动的突出成绩和经验,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42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对第359旅官兵的生产自给工作提出了特别表扬,指出“在边区留守兵团各部队中,以三五九旅的生产自给工作做得比较更好些”,并从粮食生产、畜牧业、工业及手工业、运输业、商业、生产计划、生产制度、供给制度、厉行节约等各方面,对第359旅的工作作出总结和赞扬。会议期间,毛泽东亲笔题词表彰了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22名生产英雄。

  1943年,延安电影团以南泥湾开荒生产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后改名为《南泥湾》),记录了第359旅为响应党的号召,进军南泥湾后,一面开展大生产,一面在秋收之后紧张练兵习武的动人场景。在影片即将拍摄完成前,时任摄影组组长的吴印咸来到位于枣园一所窑洞中的毛泽东家,请他为影片题词。毛泽东在了解情况后,欣然同意。

  由于窑洞内光线昏暗,只有靠窗有一点自然光,没有照明设备,当时的胶片感光性能较低,拍出的画面可能昏暗不清。在摄影师的提议下,工作人员将铺好白纸的桌子搬到院中。毛泽东走出窑洞,整理好衣襟,举步走入镜头。他坐在两棵枣树下的石磨前,挥毫题下了“自己动手”四个大字,在签上名后又拿过一张白纸,横书写下“丰衣足食”。毛泽东一边写,吴印咸一边用16毫米的正片胶片拍摄记录。

  影片一经播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便立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逐渐成为陕甘宁边区妇孺皆知的生产口号。在这一口号的鼓舞下,边区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加入春耕、手工业生产、打盐活动、抗灾救灾中。短短的几年时间,边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1946年吴印咸离开延安,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后又到北京电影学院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题词手稿一直珍藏在身边。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建之际,吴印咸将珍藏了16年的两幅题词捐献给了博物馆。时间流转,这两幅题词的内容也由当年的经济动员口号,逐渐发展成为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的伟大号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室)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