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泽东年谱》1963年3月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06-15 17:32:43 来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字体:   |    |  

  3月1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指示说:目前我们要开展的“五反”运动,是又一次大规模地打击和粉碎资本主义势力猖狂进攻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这次运动,目前只在县(团)级以上的党政军民机关、国营和合作社营企业事业单位、物资管理部门、文教部门(不包括县以下中小学校)中进行。在运动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以增产节约为中心。

  3月初 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请求,为奖励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证书题签:“发明证书”。

  3月3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会见由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长布托率领的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团,周恩来、耿飙等在座。毛泽东说: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发展。当布托说英国不高兴巴基斯坦同中国签订边界协定,美国还从多方面反对时,毛泽东说:应该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是独立的、平等的,何况巴基斯坦是个大国。当布托说这次他了解到中国有很好的防旱措施时,毛泽东说: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我们打算搞一个二十至二十五年的计划。现在我们主要还是靠天吃饭,三分之一的耕地可以利用水利灌溉,三分之二的地方还要靠天吃饭。中国有地下水,但更重要的还是靠水库,靠大水库。有一位科学家对我说,如果我们有三百个大水库,每个水库能容十亿立方米的水,就能够解决问题了。毛泽东最后说:现在中巴边界问题解决了,你们放心,我们之间决不会因为边界问题引起争端。

  3月4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

  3月5日 《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个题词是应《中国青年》杂志社要求,于二月二十日为该刊一九六三年第五、第六期合刊——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发表在三月二日出版的这两期合刊上。三月四日,新华社将毛泽东题词发通稿。毛泽东于二月二十日题词后,对林克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同日 审阅康生送审的《人民日报》社论稿《评美国共产党声明》,批示:“请考虑是否要加上反对教条主义的意思。”这篇社论在三月八日《人民日报》发表。

  3月6日 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由中央总书记阿马索纳斯率领的巴西共产党(新党)代表团,邓小平、伍修权等在座。毛泽东说:欢迎你们。你们是马列主义的党,是决心搞革命的。现在有好些党,号称共产党,但决心不搞革命。毛泽东在介绍中国革命的经验时,指出:革命是往返曲折的,不是笔直的。失败,胜利,又失败,又胜利,直到最后胜利;后退,前进,再后退,再前进,直到最后胜利。古巴革命的经验,也是经过多次反复,才最后取得胜利。你们需要创造经验,决不要机械地抄外国的经验,我们就因照抄外国经验吃过大亏。

  3月7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答复苏共中央二月二十一日来信的复信稿。毛泽东对复信稿表示赞成。

  同日 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并宴请老挝国王西萨旺·瓦达纳一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彭真、陈毅等参加。毛泽东说:印度支那三个国家都是我们的近邻,我们对你们是友好的,我们尊重你们,你们的事应由你们自己管理,外国不能干涉。外国干涉你们的内政,是一个很坏的做法。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时说:现在,在联合国代表中国的,不是我们,是蒋介石。我们没有资格进联合国,这是一件大事。比如,英国一方面承认我们,撤销对台湾的承认,另一方面又在联合国支持蒋介石。这样,英国每次建议同我国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大使级外交关系,我们说不行。所以我们在英国是代办处,英国不能在北京派大使。毛泽东称赞老挝国王是一位很好的国王。

  3月9日 中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开会。决定今日将中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二月二十一日来信的复信交给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并把复信的副本交给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驻中国大使。复信说,中国共产党赞成停止公开论战,决定从三月九日起暂时停止发表文章作公开答辩,赞成召开兄弟党会议,赞成为筹备兄弟党会议而举行中苏两党会谈。

  3月10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开会。会议决定在报纸上发一消息,说明邓小平同志接见了苏联驻中国大使,交换了信件,并肯定有必要举行中苏两党会谈。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个消息。

  3月13日 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古巴共产主义青年联盟代表团、委内瑞拉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全国书记处书记雷那尔多·蒙迪亚和巴拉圭妇女代表别德玛夫人(别德玛夫人,原任巴拉圭民族阵线财务书记。),王伟、王照华、吴全衡(王伟,当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照华,当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吴全衡,当时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在座。毛泽东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不可以说是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我们要团结一致,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至于反对的方法,各有各的方法,看情况而定。

  同日 晚上,听取杨尚昆汇报同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叶利沙维金的谈话情况。杨尚昆说:叶利沙维金来谈话,苏共中央表示愿意发表两党来往信件,但又指责说我们提的是“最后通牒”、“引起不安”等等。随即,毛泽东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决定明天即发表两党来往信件。十四日,《人民日报》以《中苏两党为举行双边会谈交换的信件》为题,发表了三月九日中共中央致苏共中央的信和二月二十一日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的信。

  3月中旬 审阅刘少奇在二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问题》讲话的整理稿。对讲话中关于斯大林犯了肃反扩大化错误的一段话,批注:“仅仅依靠公安部,不依靠党和群众去肃反。”对讲话中关于斯大林在党和国家组织以及群众组织、经济组织中没有正确地实行或者违反民主集中制的一段话,批注:“他们在党内关系不是平等的,各级领导人具有特权。”在讲话中说斯大林在国际共运中“不适当地干涉某些兄弟党和兄弟国家的内部事务”一句后,加写:“替各国制定纲领,具体政策,以至人事安排。”

  3月16日 中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

  3月18日 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阿尔及利亚《非洲革命》周刊社长雅克·弗吉斯和民族女英雄贾米拉·布伊海德。刘长胜、吴冷西等在座。毛泽东称赞阿尔及利亚是战胜帝国主义的榜样,他们的经验对亚非拉人民是一种贡献。他说:我对一些非洲朋友说值得到阿尔及利亚去看看,拉丁美洲的朋友应该到古巴去看看,这些经验更直接。中国革命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中国的经验有一个缺点,就是时间太长。中国的经验可以当作一种经验来研究,研究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方面,就是说正确的方面和错误的方面。革命总是要经过反复斗争的,做得好可以把政权保持下去,不脱离群众。凡是脱离群众的,非失败不可,凡是胜利了,都是由于得到群众的支持,凡是胜利了又失败,一定是脱离了群众。

  同日 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非洲外宾,刘宁一、刘长胜等在座。毛泽东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一位外宾说:整个非洲解放运动是以毛主席所阐明的哲学即“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为指导思想的,在非洲解放运动中这一句话比任何其他的话得到更多地运用。毛泽东说: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是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建立独立的国家。我们应当互相团结、支持,互相帮助,亚、非、拉三大洲人民的团结很有必要。

  3月19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

  3月20日 遵毛泽东之嘱,林克写信给臧克家。信中说:“主席嘱将他这首《满江红》词送《诗刊》发表。词内用了三个典,即‘蚂蚁缘槐称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请《诗刊》作注后,再送主席阅。主席词发表时请附郭老原词。”

  同日 下午,审定杨尚昆送阅的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口头通知的信件。晚上,杨尚昆接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面交中共中央的答复信件。

  3月22日 晚上,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见古巴武装部军训部部长费尔南德斯少校等,萧向荣等在座。毛泽东说:你们在最前线,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美国很怕你们,怕你们小国,对你们没有办法。直接进攻你们,它怕世界舆论反对,还有一条怕陷进去出不来。在谈到古巴革命时既没有重炮,也没有空军、海军时,毛泽东说:你们的敌人巴蒂斯塔什么都有,可是为什么还打败了呢?就是不得人心。人民不赞成他,武器再好也没有办法。这个道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联系群众永远不会失败。

  3月24日 下午,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

  同日 阅张干(张干,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任该校校长。)来信,信中说他和他的女儿均需人照顾,请求帮助将其外孙女从山西调回长沙工作。毛泽东批示:“请中央组织部商山西省委,酌情处理。写信人张干,是我四十五年前师范学校的校长,现年大约八十以上了。”

  同日 致信周世钊,信中说:“老校长张干(忘其别甫,是否叫作次崙)先生,寄我两信,尚未奉复。他叫我设法助其女儿(应为外孙女。)返湘工作,以便侍养。此事我正在办,未知能办得到否?如办不到,可否另想方法。请你暇时找张先生一叙,看其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协助。叙谈结果,见告为荷。”

  3月28日 复信戴毓本(戴毓本,五四运动后曾在毛泽东等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去年十月的信早就收到了,很是高兴。近情如何,望告。生活上如有困难,不妨见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