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青年英雄故事(一)

作者:杨文全、谢磊 发布时间:2016-07-28 20:17:43 来源:党史文汇 字体:   |    |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建设历程中,涌现了无数顶天立地、可歌可泣、令人敬仰的青年英雄,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然而,近些年来社会上时有质疑英雄真实性甚至诽谤英雄形象的声音传出,说“刘胡兰是被乡亲们活活砍死的”,议“邱少云违背生理学”,怀疑董存瑞“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等等,甚至以文娱等形式“恶搞”、诽谤英雄人物……围绕党史军史的各种曲解或捏造史实的奇谈怪论屡屡曝出,混淆视听。凡此种种,都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史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又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解析历史,警示现实,赢得未来,永葆无数革命先烈创建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习近平还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纪念建党95周年的日子里,《党史文汇》特别策划,推出此文,希望通过重温那些青年英雄人物的闪光事迹,还原真相,还原历史,还原中国人民的感情和信仰!因为,在一代代有良知、懂道义的中国人民心目中,这些人不仅仅是英雄,还是一种象征、一种信仰。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归根结底则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然。这5个大字,是这些英雄留给一个政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见证和折射了理想信仰铸就的一代传奇。英雄是伟大的,信仰是不死的,这是中华民族的脊骨,绝对是我们所要捍卫的!这样的历史记忆,绝不容许随意歪曲、否定。坚持弘扬中共历史主旋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敬爱的读者:你们肯定同有此感。请把你们真挚的感言寄给我们,让更多读者获得教益。  

张思德(左)

  (一)张思德:竭诚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1915—1944),四川省仪陇县人,出身贫苦,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红军中,张思德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了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的战绩,多次负伤。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

  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又被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工作中,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老林中烧炭。苦战了3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和运输等数道繁重工序,终于将8万斤木炭运到延安。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张思德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他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生产任务,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

  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被调至中央警卫团一连当战士。不久,他又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距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余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了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悼念讲话:“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一个普通战士之所以引起领袖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后来,毛泽东这篇振聋发聩的著名讲话,经过整理后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讲演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