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早期创办的党校
▲中共安源地委党校旧址。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始终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和独特优势,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原则。作为我们党早期创办的一所党校——安源地委党校,在党史研究上有着重要价值。在建党96周年之际,重温安源地委党校的创办历史,对当前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办背景: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发祥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形成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路矿工人俱乐部,尤其是1922年9月波澜壮阔、影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完全而且是绝无仅有的”胜利后,安源在党的建设方面步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当时中共中央称之为“无产阶级大本营”,享有中国“小莫斯科”之誉。可以说,早期党校诞生在安源,无论从社会环境、政治基础、组织保障和党员数量等各个方面看,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安源地委党校的创办,是当时我党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的自身需要。我党成立之初,因形势所迫,发展新党员十分审慎,要求极为严格,大批先进人士长期滞留在团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党员数量一直保持极低水平,党的组织发展缓慢。根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员历年人数统计》,1922年6月中共二大时党员人数为195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时也仅为432人。1924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执行委员会,纠正了忽视党组织自身建设倾向,在强调健全党的组织、积极发展党员的同时,将党、团工作关系列为会议重要议题。1924年6月,中共中央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告,明确划分党、团组织职责,纠正以团代党现象,大批超龄团员被要求退团入党,至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党员人数发展到近千人。随着党员人数的大幅增长,我们党更加重视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养的现实问题。1924年5月,中共中央《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
而作为当时党的活动最为活跃的安源,创办党校自然是备受中央关注。1924年夏,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蔡和森到安源巡视指导工作。同年8月下旬,团中央局常委、宣传部主任恽代英到安源巡视,并主持地委教育宣传委员会会议,讨论宣传事宜。11月,团中央执行委员、特派员林育南到安源巡视,出席各种会议,找党、团负责人商量工作,“多系关于教育训练方面问题”。可见,当时党中央对安源地委党校创办的重视程度和迫切想法非同一般。
安源地委党校的创办,还是工人革命运动进步形势的必然需求。1924年6月前,安源党员人数才60个,且大部分是从外地调来领导工人运动的,在本地发展的不多。尤其当时各地党组织对产业工人入党还带有偏见,普遍采取闭门政策。在安源大罢工后,党中央开始认识到产业工人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并在1924年5月《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中指出:“产业的无产阶级,尤其是北部和中部之铁路矿山,大工厂的工人群众,已经开始表示阶级的觉悟,我们的党在这些工人里便有扩大自己的基础前提。中国产业无产阶级,他们的阶级意识愈发达,则参加民族解放运动必愈扩大。”决议案用了大段篇幅阐述了产业工人的先进性,打破了工人入党的闭门政策,安源路矿大批滞留超龄团员得以退团入党,至1924年12月,安源党员人数猛增到200人。
这批新发展的党员虽然参加过工人补习学校、工人读书处和“特别班”的学习,并受过工人革命运动的熏陶,但毕竟未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知识亦十分缺乏,党员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不高,仍受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等问题。面对如此状况,必须大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系统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需求,成为安源地委党校创办的最直接原因。据安源纪念馆馆史资料记载,“安源工人在快速发展的工人运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需要。因此,创办安源地委党校,不仅是党员们的希望,也是安源工人运动追求进步的必然要求。”
1924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期间,安源党团地委先后举行过三次联席会议,在通过的12件决议案中,其中关于宣传教育方面的有6件,而最重要的就是决定安源党团委“合办党校”。经过紧张而短促的筹备工作,安源地委党校终于在1924年12月间应运而生。
管理模式: 党校因党而立的生动实践
安源地委党校是在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重点扶持下孕育而生的,可以说,安源地委党校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深深地镌刻着党的烙印,清楚地刻画着党的标识。
就领导者和教员来说,既有中央从湖南、湖北、京津等地调来的党员干部,又有即时委派的一批刚从苏联学习归国的党员干部,他们都是革命信仰坚贞、党的理论水平高、实践工作能力强的党的早期领导者和干部,其中著名的有刘少奇、陈潭秋、汪泽楷、任岳、袁达时、胡士廉、萧劲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加强领导,安源党团地委联席会议决定合组“安源工人教育计划委员会”,两地委各派5人参与工作,中共安源地委书记汪泽楷任委员长,作为党领导工人教育事业的机构。尤其地委书记汪泽楷兼任校长并亲自授课,地方党委领导兼任党校校长,这也成为后来创办党校坚守的一条成功经验。“安源地委党校正是有了一批信念坚定的革命者,知行能力俱强的党的领导者,他们成为党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党校教育的实际成效。”
安源地委在当时艰苦条件下,保证了办学经费的充足。“这一时期,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也十分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会计年度预算中,教育经费增加到1.5万元,占俱乐部总收入一半以上。”要知道当时安源党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是通过俱乐部来开展的,俱乐部一半的经费用于工人和党员教育,可见其重视程度。有了组织领导、师资力量和经费保障,安源地委党校得以顺利开办,校址首先选在安源老街一处名叫“八十间”的住房里,不久迁至安源张家湾路矿工人夜校第一校二楼。“党校开办时有学生六十人,就其程度之高低,分为两班教授。”
虽然创办条件十分艰苦,而且是我党首办,但安源地委党校在内部管理上还是较为严格,想了不少办法。如在环境和氛围营造上,为了体现鲜明的政治特色和庄重肃穆的特有氛围,党校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的画像悬挂在正中央,用世界工人领袖和革命导师的精神,鼓舞和激励学员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教学方式: 坚持“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回顾安源地委党校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正是始终坚持了“党校姓党”的基本原则。
安源地委党校创办条件简陋、政治环境恶劣、外部压力重重,即使处境如此困难,但是安源地委党校依然不避艰险,“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自印教材资料、组织宣传演讲、发行进步书报、传输革命思想、唤醒群众觉悟。”开办之初,还自编了教材,如《社会发展史》,随后逐渐转为采用正规教材,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瞿秋白、王伊维编译的《政治经济浅说》《俄共党史》《少年运动史》等。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大会宣言,中共第二次修正章程和通过职工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11个议决案,为迅速贯彻落实党的四大精神,安源地委党校一度将学习党的四大文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施教学中发现,存在着学员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教员还担负着其他重要革命工作,教学时间有时难以保障等情况,因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政治经济浅说》和解释党的代表大会之重要决议上,着重教育学员怎样去做一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应该担负起怎样的工作和责任,才能成为革命运动之指导人才。”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后期安源党校既培养党员,又培养团员和工会干部,为党组织培育后备中坚力量。“安源党校在办学导向上坚持以提高学员政治素质和基本理论素质为出发点,在教务教学上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教学,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基本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运动、宣传工作等与革命实践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在培训方式上灵活机动地将党校、团校和工人学校合并举办。”党校的开办,让大批党员、团员思想觉悟大幅提高,恽代英就曾经评价过:“由于一下子集中培训了这么多先进分子,安源党组织一时成为全国最大的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独一无二之无产阶级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安源地委党校的教学方式,正是如此。
经验启示: 继承弘扬思想建党的光荣传统
安源地委党校在创办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是我们必须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产。尤其安源地委党校为我党探索思想建党所提供的成功经验、实际成效和现实启示,更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传承。
安源地委党校为我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资料显示,“安源地委党校学员中,仅1925年9月选送到苏联学习的就有:曾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的宁迪卿,青年团安源地委委员胡子厚,青年团安源地委候补委员左镇南、汤正清、罗寿如等。安源地委党校毕业的大多数学员,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赤胆忠心,冲锋陷阵,为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安源地委党校为党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安源地委党校被迫停办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昌等地相继建立了党校。1940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都办党校。到如今,全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县四级党校体系、近3000所党校。安源纪念馆党支部书记黄仂在《中共党校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写道:“安源地委党校以开创我党党校历史先河的厚重和蕴涵,郑重地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办学方向,十分重视理论武装头脑工作,把党校办成一个以培训党员干部为主体,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水平的大学校、大熔炉。党校必须成为党的干部永葆革命精神和旺盛革命斗志的加油站和助推器。”
安源地委党校为思想建党提供了实践经验。安源地委党校的创办历程和成效告诉我们,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就是要解决共产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使党员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新世纪新阶段抓住从思想上建党问题,就抓住了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灵魂,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总开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思想建党作出明确要求,他特别告诫全党,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我们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思想建党这一首要任务,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锻造坚强领导核心。重温安源地委党校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建党是我们党一大创造和独特优势;我们更加相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也更加坚定,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