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视察上钢一厂:"你们的转炉是吃粗粮的"
原标题为:“这个厂大有可为”——毛主席视察上钢一厂二转炉车间
1958年9月28日1时30分,一轮明月挂天空,洒下满地银光。此时,毛主席在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等的陪同下,来到上海第一钢铁厂二转炉车间视察。随同毛泽东视察的还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水利部部长张治中。
毛主席一下车就和迎上前来的厂长王祖宇等人亲切握手。他一边走,一边问王祖宇:“这个厂有几个炉子?”还问了有关设备的情况。
王祖宇一一回答了主席的问话。主席微笑着点点头。
1958年9月28日,毛泽东视察上钢一厂(资料图)
当毛主席走到二转炉车间的时候,他停了下来,抬头望了望高大的厂房,看到脚手架还没有拆去,屋披还没有披上,一派建筑收尾的景象,他又问王祖宇:“这座厂房还没有造好?”
王祖宇回答说:“我们一边建厂房,一边生产。”王祖宇又说:“这座厂房造得很快,先后只用了47天,昨天已全部投入生产。”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走进二转炉车间,王祖宇又介绍说:“这个车间大约4000㎡左右,有6个8吨蜗鼓型侧吹转炉,4座20吨化铁炉,年产钢可达30万吨左右。”
在王祖宇陪同下,毛主席稳健地沿扶梯登上一号炉炉台。此刻,青年炼钢炉前的唐长根、沈炳兴等9名工人正紧张地把料送进炉子里去。这时已经是清碴加料的时候,炉身慢慢倾斜摇下,金色的钢花,从炉口飞射出来,就如节日的焰火,把高大的厂房映照得更加明亮。
毛主席满面红光,目光炯炯有神,向前走了几步,从陪同人员手中拿起火镜帽,透过蓝色的火镜,仔细察看着熊熊燃烧的炉火。唐长根等人又飞快地往炉子里送进石灰。毛主席饶有兴趣地问:“这是在加什么?”又问了什么时候出钢。陪同的人一一作了回答。
毛主席离开二转炉车间,走到车间前面的一条大路上,这里是全厂的中心地点。他停下脚步,向四周陈望,指着北面正在施工的灯火通明的工地问:“这是什么车间?”
“这是高炉车间,建成以后可以解决上海有钢无铁的状况。”王祖宇又指了指西边的建设工地说:“这是轧钢车间”和“无缝钢管车间。”
毛主席点点头,又问工厂还有什么发展?
“明年我们准备搞第三转炉车间。”王祖宇回答。
“这么多车间不得了呀!”主席赞许地说。
柯庆施插话:“这个厂发展很快,不少大车间。”
主席又关切地问:“这个厂是不是有8500工人?这么大的厂你管得了吗?”
王祖宇说:“主要是靠党委集体领导。生产、建设依靠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请主席放心,没有问题。”
毛主席又问:“你们这儿有没有外国专家?”
“没有!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二转炉的设计是根据我国的物质情况设计的。它的生铁的质量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
听着王祖宇的介绍,主席幽默地说:“哦,你们的转炉是吃粗粮的。”
主席望着周围正在挑灯夜战的建设工地,兴奋而又亲切地对王祖宇等人说:“这个厂大有可为啊!”
1时50分,毛主席快要上车了,工人同志们听到毛主席来厂的消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争着想看看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站在车前,向大家挥舞着帽子,频频点头致意。这时,欢呼声响彻夜空。许多只手伸向毛主席,毛主席慈祥地微笑着,伸出手,亲切地和工人们握手告别。并说:“再见,谢谢!”
汽车开动了,人们的视线随着汽车远去……
毛主席来厂视察的动人情景鼓舞着广大的钢铁工人。从当天夜里到清晨,平炉车间在4小时零5分钟内炼出了53吨优质钢,超过了厂里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天以后,平炉车间又以4小时炼出了一炉57吨优质钢,平均每小时产量达到14.25吨,创造了当时平炉利用系数22.29的全国纪录。
(摘自《毛泽东在上海》,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