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作者:吴国红 李星婷 发布时间:2018-09-06 16:18:50 来源:重庆日报 字体:   |    |  

——酉阳南腰界游击队员符治义守护红旗的故事

 

图①:酉阳南腰界。

图②:位于南腰界的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图③:南腰界游击队员符治义(摄于上世纪70年代)。

图④:当年,符治义把旗刀等文物交给政府时,相关部门开的证明。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魏中元拍摄、翻拍。

核心提示

1934年,由于国民党重兵围剿,红军第三军损失惨重。6月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来到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酉阳南腰界。

在这里的4个多月里,红三军建立了以酉阳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包括1个特区、17个区苏维埃政权、1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同年10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师于此。

南腰界游击大队(当时4支游击大队之一)队员符治义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优秀游击队员的经历,正是红军将革命火种播撒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见证。

1975年初秋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从酉阳南腰界到贵州木黄的山头间,一个身影正朝木黄蚂蟥山行走。

这个身影是家住南腰界镇红岩村的符治义。

符治义曾是南腰界游击大队队员,右腿在战斗中受过伤的他,一瘸一拐地来到蚂蟥山的一个山洞前。

看到当年自己用石头在洞口刻下的标记还在,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符治义小心翼翼地扒开草丛——一支长约1米多的旗杆、一柄旗刀(因红旗旗杆顶部形似小刀而得名),以及一个锈迹斑斑的旗笼(装红旗的铁笼),赫然出现。

刹那间,符治义的眼前浮现出41年前,贺龙带领他们宣誓加入红军游击队时的情形。

“这是贺将军交给游击队的战旗,今天我把它找回来,交还给政府。”那天,直到天黑,符治义才回到家,面对围观的乡亲们,他这样说。

革命

“我们红军只打土豪恶霸,保护受苦老百姓!”

7月26日一大早,我们从酉阳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沿凤凰山盘旋而上。车行半山腰时,公路边出现一块红色旗帜模样的石碑,上面刻着醒目的几个字——红色南腰界。

“贺龙是1934年6月4日从贵州晓景来到南腰界的。”南腰界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黄孝忠介绍。在他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位于南腰界正街东头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大院。

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这院子原本是清末秀才余兰城的住宅,叫余家桶子。”黄孝忠说,贺龙在南腰界时,司令部就驻扎在余家桶子,部队分散住在方圆几里的村寨。

“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之所以选择以南腰界为中心建革命根据地,原因之一是这里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结合地带,人口多、兵员广,有利于队伍的壮大。”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色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白明跃说,但红军刚来南腰界时,不明实情的老百姓受国民党谣言的蛊惑,纷纷躲了起来。

于是,红军便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符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游击队的。

住在南腰界红岩村的符宁江是符治义的儿子。他告诉我们,父亲以前给一冉姓地主家放牛。有一天,17岁的符治义正在余家桶子附近的山坡上放牛,一位身穿军装的干部走上前来,请他进院子喝水、歇脚。

符宁江打小就常听父亲回忆当时的情景——

院子里,有几个战士正在劈柴。其中一个蓄着浓密一字胡的魁伟大汉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老乡啊,让你们受惊了!快拿板凳来坐。”

这个人便是贺龙。贺龙跟符治义拉起家常,还挽留他一起吃饭。“你们把躲出去的群众都喊回来,生产的照样生产,教书的照样教书,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临走时,贺龙指着院子上方飘扬的红旗对符治义等人说,“你们看,那上面的镰刀代表农民,斧头代表要砸出一个新世界。我们红军只打土豪恶霸,专门保护受苦老百姓!”

誓言

“打铁不怕火烫脚,革命不怕砍脑壳!”

从余家桶子出来,向右拐,便是红军街。这条不足一公里长的街道上,密布着当年的红军医院、红军大学等十余处文物景点。

经过忠烈祠时,符宁江告诉我们:“父亲在给地主放牛时没少挨打,经常不给饭吃。看到这支部队是为受苦老百姓闹革命,就下定决心跟着干。”

正是在忠烈祠,符治义、冉隆昌、陈显朝、池宽成等30多人,参加了贺龙主持召开的群众积极分子会议。会后,大家分别到自己住的村子去发动群众。

“我们是工农红军,打倒土豪,穷人要翻身……”这首歌是驻南腰界的红军教符治义唱的。后来,符治义在发动群众闹革命的过程中,又教给老百姓唱。“我从小就常听父亲唱这首歌。”至今已62岁的符宁江仍能很熟练地哼唱此曲。

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工作,南腰界周围各地的游击队陆续建立起来,队员总共有八九百人。

继续沿红军街的青石板路前行,我们来到位于红军街东轩门的土地庙。

“一、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二、没收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和银行;三、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权……”在土地庙的墙上,留有当年红三军宣传队长樊哲祥用毛笔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落款是“红三军宣”。至今字迹依然清晰完整,十分醒目。

当年,符治义就是在这里宣誓正式加入南腰界游击大队的。几十个游击队员成两列横队,站立在南腰界街口的土地庙前。符治义笔直地站在中间,面对土地庙墙上写着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宣誓后,贺龙给游击大队队长授了红旗和枪支。“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枪支是革命的武器,我们要用枪支和生命保护红旗,将革命进行到底!大家有信心吗?”

“打铁不怕火烫脚,革命不怕砍脑壳!”符治义和大家一起响亮地回应着贺龙。

护旗

“战士可以倒下,但红旗不能倒地!”

1934年10月27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两支队伍在南腰界举行了会师大会,符治义骄傲地站在队伍中。

从余家桶子下行几百米,我们来到当年会师大会的会场——猫洞大田。昔日这里是一片金黄的稻田,如今屹立于此的会师纪念碑,似乎仍在默默地诉说那一段辉煌的往事。

在几块简易的木板搭成的主席台上,贺龙、任弼时、萧克等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台下,红旗飘扬,歌声震天;田野里、山岗上,到处是欢呼雀跃的红军……这是符治义常常给符宁江兄弟俩描述的情形。

然而,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六军团的同志来到这里,按理是该休息的。但蒋介石不让我们休息。黔东根据地是新近开辟的,还不很巩固、可靠。”贺龙在会师大会上如是说。于是,会师大会翌日,贺龙便挥师挺进湘西。

为了掩护大部队,符治义所在的南腰界游击大队在木黄蚂蟥山一带,与围追堵截的还乡团激战了一天一夜。

战斗激烈程度如何?符宁江不知道。但父亲誓死护旗的情景,他在听了父亲无数次的讲述之后,仿佛亲眼所见。

蚂蟥山一战,殊死搏杀。枪林弹雨中,扛着战旗的游击队员不幸中弹倒下,另一名游击队员立即冲上去,继续扛起战旗。但,凶狠的敌人瞄准旗手进行射击,4名游击队员因为护旗先后倒下。

“战士可以倒下,但红旗不能倒地!”符治义一边喊着,一边纵身一跳,伸手接过旗帜。也就在这一当口,敌人的一排子弹扫过来,打中符治义的右小腿,战旗也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

符治义腿一软,跪倒在地。但尽管如此,战旗不能倒!他把牙一咬,用劲全身力气,将旗杆深深地插在阵地上。

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天黑时,双方均伤亡惨重。由于符治义腿部受伤,受命不再随部队前行。

考虑到红军走后,还乡团会在各地疯狂报复杀戮,符治义便就近寻了个山洞,将被子弹打得只剩旗杆与旗刀的战旗以及旗笼藏进去,并作好标记。

回村后,符治义以打铁为生,一直没离开过南腰界。直到1975年,得知县文物办到南腰界收集红色文物,他走了一天,在蚂蟥山找到当年藏好的旗杆、旗刀和旗笼,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如今,它们都保存在四川省历史博物馆。

符宁江说,父亲一直都记得,贺龙对他说的革命的意义。他后来也常给来看望他的老师和学生们,讲关于这面战旗的故事。

1981年,符治义当上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政协委员。1983年,66岁的符治义去世。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