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来龙去脉

作者:贾晓明 发布时间:2018-11-09 15:35:1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    |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扩大侵华战争,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不断发动反共高潮,并对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和进攻。边区的财政状况和人民生活极度困难。面对这种艰苦的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发展边区经济”的方针,并于1939年5月做出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央财政经济部部长李富春兼任院长,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有机化工博士陈康白任副院长。

  自然科学研究院的院址设在延安新市场中央财政经济部部内。该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陕甘宁边区发展工业生产。自然科学研究院一成立,中共中央就从各条战线抽调了30多名科学技术专家投入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协助边区发展工业生产。但是由于人才缺乏,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的力量是很不够的,于是通过办学校培养科技人才的任务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39年12月25至31日,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召开了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军事工业局一些科技人员以及研究院人员参加的自然科学讨论会,着重讨论边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方向。李富春指出:中共中央同意大家的建议,决定把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并成立自然科学研究会。这样,第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自然科学的教学与研究机构诞生了,其任务是:“培养既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人才”。

  1940年初,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始筹建,筹建班子由副院长陈康白、教育处长屈伯川、干部处长卫之、总务处长陈宝诚、杨作材等组成。院址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1940年5月开始招生,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并正式上课,第一任院长是李富春。不久由著名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接任院长。

  延安自然科学院既是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最高学府,又是进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的中心,还设有自然科学编译社、自然科学研究会等科研机构和学会。院内还建立了科学馆、图书馆,许多学术报告会、讨论会、专题讲座都在这里进行。

  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和中学部。大学部设有物理、化学、地矿和生物四个系,学制三年。大学部设置的课程,一年级主要是学习外国语和普通物理、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二、三年级按各系的实际情况学习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为适应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该院还建立了机械实习厂、化工实习厂、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中学部分为预科和初中两个部分,主要任务是为大学部输送学生。

  学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组织学员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以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结合教学业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这三个渠道来进行的。徐特立积极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大力开展学术问题讨论,并提出了科技教育理论,即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必须做到三位一体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学院和附近的农场及主要工厂建立了密切联系,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师生去边区的造纸厂、棉织厂、被服厂、军工厂、家具厂、碱厂以及中央医院、印刷厂、化学厂、火柴厂参观实习。在徐特立的领导下,全院师生经常和有关经济建设机关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参加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

  1943年,边区处于精兵简政和调整时期,延安自然科学院也被划归中共西北局领导。1943年秋后,延安自然科学院与鲁迅艺术学院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院为革命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干部和管理干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为抗战的胜利、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以及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