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无悔
——读张向持长篇报告文学《根基》
近读军旅作家张向持的长篇报告文学《根基》(南方出版社),我的耳畔又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书中,作者以独到的视角,讲述了一群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感人故事,让人心生敬意。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总是行走在国家重大事件里,以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对时代发展进程的记录,发挥着文艺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勠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爬坡过坎艰苦奋斗,开创了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这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史诗般的新实践,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激荡着中华儿女的心,也感染了关注时代融入时代的作家们。
张向持作为一名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曾出版《圣殿》《解读中原》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他又以作家的热情与记者的敏锐,积极融入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追踪时代的变化,深入一线探访基层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以洋洋50万字,写下了这部感人至深、引人注目的报告文学作品。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容易”一词,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里,每一个脚印都闪烁着奉献精神的光芒。《根基》里,最让我动情的是西姜寨乡党委书记的故事。上任前,他曾因肝炎恶化做了换肝手术,医生提醒说,成功了也只有5年生命。就是这样一位每天靠药物维持身体状况、时时有生命终结危险的党员干部,拖着病体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工作岗位上,为改善群众生活废寝忘食。为了百姓的幸福呕心沥血、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说:“不忘初心。”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经过新时代的洗礼、“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腔热情。
作者以饱满的深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对人民一往情深的共产党人形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为他们的优秀品质深深感动。在这里,党的群众路线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由许多基层党员燃烧自己,让群众暖心所折射出的政治品格和先锋形象。
如果你在感受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变化的同时追问推动这种变化的力量,《根基》写满了答案——“打铁还需自身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的激励;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有力指引、全面从严治党铁腕行动的感召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的思想洗礼;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王继才等优秀党员的精神引领。
独立的理性思考是这本书的特色。《根基》虽然关注的是民族复兴的新成就,但是作者的目光和思考绝不仅仅局限于对变化本身的赞美上,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真观察和省思。在一批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西姜寨乡取得的成绩可谓显著: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和“河南省文明乡镇”;一年间吸引多家大专院校、中型企业落户;社会各界志愿者潮涌而至……面对这样的可喜变化,作者在点赞基层党员干部、讴歌乡村新风新貌的同时,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秉笔直书:上任第5天的区委书记在街头调研后提出了令人深思的问题——“为啥城区脏乱差如此严重?”“老百姓为啥不反映、不提意见?”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西姜寨现象”是昨天与今天的真实影像,是旧与新的客观比照,是扬与弃的理性昭示;成绩与问题,颂扬与批评,是《根基》真实的基调。成绩给人力量,问题启发思考。在对成绩的点赞中,在对问题的揭示里,展示了本书对夯实执政之基的深深思考。《根基》的思辨色彩加深了人们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解。
《根基》对群众语言的运用,对故事的铺垫,对人物生存环境气氛的体会和描述,不仅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扎实功力,更体现了一个从记者成长起来的作家对世界的独到观察。该书配用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堪称珍贵,具有很强的社会生命信息价值。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这本书无论文字还是图片,都是对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最珍贵的记录。
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读张向持的《根基》,回想起书中那些共产党人,总是会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初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