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陈玉圃:文人画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玉圃 发布时间:2018-11-29 13:12:21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晓风漫卷岭头云(中国画)
陈玉圃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之赵孟頫,作为“吴兴八俊”之一,不仅书画兼擅,还是元代文人画领袖人物,其在文人画理论上的重要建树,于中国美术史更是影响深远,从其书画作品、理论,可以管窥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以及精神内涵,泽被当下中国画的发展。

  赵孟頫晚年曾作诗一首:“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字里行间流露着许多人生尴尬无奈之情,但却明确表达了画家以真性情付之绘画的精神寄托。绘画的灵魂不是创新,而是真诚。卖弄、作假,或为金钱创作,无以出艺术精品。一个人的品德、学养,都在作品中有所展现。从赵孟頫的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来看,整体感觉淡雅,行笔非常从容。明代董其昌在《鹊华秋色图》上曾跋文曰:“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曰师法舍短,亦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变体为书奴也”。董其昌将赵孟頫及《鹊华秋色图》置于中国书画的历史长河中,以美术史家的眼光,得出了准确、公允的评价。

  “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赵孟頫主张绘画师法唐代,学唐人的古朴简易。因为南宋院体画之末流往往圭角毕露,赵孟頫从中看到了南宋院体的衰微,故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以及“书画同源”说。正如赵孟頫在《自题秀石疏林图》中所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提出“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以突出绘画的书写性,不仅身体力行,更泽流后世。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那么,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差异何在?南宋院体画为什么会向文人画过渡?赵孟頫又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那么“道”又该如何追求?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损即减,减到无可再减,便接近了那个生生不已的道源,也就是万物之母。虽现无为,而无不为也。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诗者文之极,画者诗之极。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其实都是一体的。作为绘画,求道就要从两个方面去追求,一个方面是形而下,一个方面是形而上。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属于形而下。形而上就是文化精神,是审美。画家如果画不好画,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审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丑。所以,不学习传统文化,想要画好中国画是不可能的。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文化是本着众生的利益而创造的。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陈玉圃,1946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广西艺术学院、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擅山水兼作花鸟及简笔人物,格致简淡。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玉圃》等多种个人画集,编著有《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荣宝斋画谱》《陈玉圃解析唐寅》《南田画跋解读》《樗斋诗丛》等著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