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与库尔班大叔的故事

作者:汪建新 发布时间:2020-01-06 10:13:24 来源:朝鲜中央通讯 字体:   |    |  

  1995年,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建造了《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的大型塑像。2003年,新疆和田市又在团结广场矗立起一座毛泽东接见库尔班的巨型铜像,铜像基座上还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上个世纪50年代,新疆老农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上北京去见毛主席”的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可库尔班大叔与《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诗句“万方乐奏有于阗”的特殊关系,很多人却未必知晓。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温其中的机缘巧合和动人故事,有着特殊的历史意味和时代价值。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10月3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庆祝晚会,各少数民族代表以及一些少数民族文工团成员参加了晚会。他们兴高采烈地向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献旗献礼,表达喜悦和崇敬之情。献礼完毕,各文工团纷纷登台演出。

  观看演出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正好坐在毛泽东的前排。看到各族兄弟姐妹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毛泽东兴奋地对他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呢?我来和。”

  柳亚子即席吟诗《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次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填了一首和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〇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属唱和之作,从高处着眼,从大处着笔,抚今追昔,构思精巧,气魄宏大,意境高远。正如蔡清富在《雄鸡一唱遍寰宇》中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描写新、旧社会对比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最简练、最深刻、最形象、气魄最宏大的篇章,恐怕莫过于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了。”

  词的上阕揭露和批判旧中国的黑暗统治。“长夜难明赤县天”,“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长夜难明”一语写尽中华民族在旧社会饱受的深重苦难。“百年魔怪舞蹁跹”,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各种反动势力群魔乱舞,横行肆虐。“人民五亿不团圆”,山河破碎,民族分裂,民不聊生。

  词的下阕描绘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的欢乐情景。“一唱雄鸡天下白”,引用李贺《致酒行》成句,比喻新中国诞生犹如雄鸡高唱,驱走漫长黑夜,迎来无限光明。“万方乐奏有于阗”,“万方”指神州大地,也指各族人民。毛泽东用新疆地名“于阗”来寓指新疆文工团,寓意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人激情澎湃讴歌新社会。

  历史沧桑看于阗

  柳亚子词中“那容百族共骈阗”中的“骈阗”,也作“骈填”“骈田”,是聚会、会集的意思。毛泽东以“于阗”对“骈阗”,堪称神来之笔。言下之意,连古称“于阗”的偏远之地都派来宾客参与国庆联欢,怎能不是“万方乐奏”?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思想意义瞬间跃然纸上。

  毛泽东学贯古今,“万方乐奏有于阗”不仅表现了机敏睿智的诗才,更彰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谙熟于心。“于阗”是汉代西域的国名,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相传春秋时代,老子骑青牛前往函谷关,奉关守尹喜之命,写下《道德经》。其后不知所终,据说他最后到了于阗。

  于阗在汉代即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唐代时更作为“安西四镇”之一,成为唐代经营西域的重要支点。于阗为古代中西陆路必经之地,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一带。此间出产的羊脂玉“白如凝脂”,古代“玉石之路”比“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于阗还曾是佛教东传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许多著名高僧,如东晋法显、北魏宋云、唐代玄奘都曾涉足于阗。从汉代《于阗佛曲》传入中原,到南北朝时,于阗乐舞风靡中原,唐朝国乐《十部乐》中,就收录了《于阗乐》。清朝初年,改“于阗”为“和阗”。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今为新疆和田地区的一个下辖县。

  毛泽东由国庆晚会的文艺舞台,联想到“往事越千年”的历史舞台。既颂扬了新中国成立一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是,普通读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史造诣,可能难以读懂“万方乐奏有于阗”的如此深意。无巧不成书,享誉全国的库尔班大叔就是新疆于阗人。他用实际行动使这句诗成为昔日受压迫的少数民族兄弟翻身解放、中华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在厚重的历史感之上又平添了鲜活的现实感。

  翻身农奴喜洋洋

  “毛主席呀毛主席,日夜都在想念你。我要勤生产多出力,把那盘缠来攒起。骑上毛驴去看你,心里话儿对你提……”《日夜想念毛主席》歌唱的就是库尔班大叔的事。

  库尔班·吐鲁木,1883年生,新疆于阗县托格日尕孜乡人。他自幼父母双亡,饱受地主的剥削、压榨和凌辱,被逼得妻离子散,曾在大漠深处过了17年的“野人”生活。新疆解放使库尔班获得新生。1952年土改时,他分到了14亩耕地和一所大房子,过上了幸福日子。

  库尔班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恩之情,萌生了一个强烈愿望:这辈子一定要亲眼见到毛主席。他托人给毛泽东写了7封信,还寄去了杏干和桃干等。1955年秋收后,年逾七旬的库尔班大叔打了上百斤馕,要骑着毛驴上北京去看毛主席,因路途太远,被干部劝了回去。骑毛驴去不了,老人又到公路上去拦汽车,想搭车去北京。1957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到于阗视察工作,专程到家里看望老人,勉励他好好生产,答应有机会一定让他到北京去。从此,库尔班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1958年6月,库尔班作为和阗专区的劳模代表,终于等来了上北京的机会。一路上火车每到一站,他就问:“这里离毛主席住的地方还有多远?”在北京参观的日子里,他心情急切,天天寝食不安,又托人给毛泽东写了两封“寄得最快”的航空信。

  6月28日,库尔班和全体代表进了中南海,幸福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见到和蔼可亲的毛泽东和中央首长,他无比激动。一起合影时,大家都看着镜头,只有他扭过头去凝望毛主席。毛泽东走到他面前,和他亲切握手,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库尔班当场向毛主席敬献了自己生产的新疆特产。第二天,毛泽东还特意派人给他送来了10米条绒布。

  1959年,库尔班大叔当选自治区第二届人大代表,光荣入党,并出席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大典,第二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亲自把于阗县简化为于田县,对这片热土寄予了无限深情与厚望。1964年,库尔班大叔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要教育下一代,永远跟着党和您走。”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向乡亲们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库尔班还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于1975年去世,享年92岁。

  1958年8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通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3月将其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1959年,新疆话剧团以其事迹为素材,编写音乐话剧《步步跟着毛主席》,其中由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库尔班大叔你上哪》,经克里木演唱后不胫而走。40年后,刀郎用现代配器的方式将其演绎成《萨拉姆毛主席》,更是风靡街头巷尾。“萨拉姆”是维语,“萨拉姆毛主席”就是“敬爱的毛主席”的意思。2002年,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故事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成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全国唯一一部少数民族重点题材影片。几十年来,库尔班大叔的故事与形象传遍全国,库尔班骑毛驴、抱哈密瓜上北京见毛主席的彩印连环画、年画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

  如今,库尔班大叔的子孙已有上百人,他们都把老人的高尚情怀和光荣传统作为传家宝。2017年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回信,向她和家人及乡亲们送上祝福,并希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万方乐奏有于阗”,是新中国使各民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具体表现,是人民和领袖心连心的诗意表达,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壮丽画卷,是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