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部队杀害刘胡兰烈士用的铡刀
刘胡兰铜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表现出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信仰之美、理想之光、真理之力。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厅内,有一件刘胡兰牺牲时反动派使用的铡刀和一座刘胡兰雕塑作品,铡刀长103.5cm,木制底座长112cm,刀身已经生锈,刀刃也已卷口,它本身是一件农村常见用来切割草料的农具,但凶残的反动派意图以残忍的手段震慑革命群众,用它夺去了刘胡兰年轻的生命。铡刀旁是著名雕塑家王朝闻创作的刘胡兰铜像,塑像与铡刀还原了刘胡兰牺牲前大义凛然的场景,每天都引得观众驻足观看,无不深受感动。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1942年刘胡兰参加抗日救国儿童团,1945年参加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回村后,她担任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同年6月,刘胡兰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时年14岁。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阎锡山趁解放军转移山西西部作战之机扫荡了文水县的平川地区,当地的地主武装“奋斗复仇自卫队”也乘机猖狂反扑,文水地区形势恶化。这时,县委要求干部分批转移上山。但刘胡兰坚决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借解放区兵力调配之机,所属军队会同当地的地主恶霸和“复仇队”偷袭了刘胡兰所在的云周西村。敌人用农村铡草用的铡刀对群众进行威胁,并残忍杀害了手无寸铁的6名民兵和干部家属。面对凶恶的敌人,刘胡兰坚定地走到铡刀前,从容地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的铡刀上,英勇就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刘胡兰就这样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15岁的生命。1947年2月,《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刘胡兰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当时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以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为题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即创作了歌剧《刘胡兰》,每场演出都给观众很大教育。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等烈士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解放太原后,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之一张全宝被俘,但他深知自己罪恶深重,化名张生昊来隐瞒杀害烈士的罪恶行径,次年被释放回到了运城老家。但因现行反革命罪被判死刑的在押犯人王连成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化下,检举出张全宝化名躲藏在运城的线索。1951年5月8日,运城县公安局将张全宝逮捕。在威严的法庭上,张全宝承认了自己杀害刘胡兰等7位烈士的罪行。后王连成因检举揭发张全宝立功,被法院判决免去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3年。后经复查属错捕,予以平反,无罪释放。
新中国成立后,应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雕塑家王朝闻创作刘胡兰烈士铜像,然而刘胡兰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一张照片。因此王朝闻在塑造刘胡兰的形象时,参考了山西农家姑娘脸型圆润的容貌特征,用一个挺胸而欲向前移步的人物形象来凸显英雄就义前大义凛然的气节。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十周年之际,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修建了刘胡兰烈士陵园。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后更名为刘胡兰村,成为向全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厅内,刘胡兰铜像和被害时反动派使用的铡刀组合陈列,刘胡兰铜像紧握双拳、紧闭双唇眼神刚毅,身后的铡刀冷冰冰地陈列在展柜中。这样一幅场景不仅勾勒出人物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内心状态,也无形之中把当时刘胡兰所面对敌人的环境和现场肃穆的气氛渲染出来。不仅突出了刘胡兰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需的强大精神力量。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