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陈先义:《喀秋莎》为何依旧能让我们落泪?

作者:陈先义 发布时间:2022-03-26 08:59:05 来源:红色文化网 字体:   |    |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喀秋莎,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这是五月的红场,

  莫斯科河两岸,

  正盛开娇艳的鲜花。

  中国三军仪仗队,

  迈着矫健的步伐,

  激昂雄壮地高唱着,

  这荡人情怀的《喀秋莎》。

  在这著名的红场上,

  中俄两国人民,

  谁听了不眼泪哗哗?

  看今天红场上,

  二战的英雄老兵们,

  五月的风,

  吹拂着他们,

  白雪样的鬓发,

  他们在使劲鼓掌啊,

  眼睛里饱含,

  止不住的泪花!

  啊,

  “喀秋莎,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啊,跟着太阳飞去吧,

  去向那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表达。”

  “我们一起唱啊,

  让歌声传遍天涯”。

  今天,

  这本是中国军人的入场曲,

  一下子却变成了,

  整个俄罗斯人的激情表达。

  数万人一起肃立齐唱,

  52个国家的方队,

  连同他们的首脑,

  哪个手掌不拍的发麻!

  你可曾见过啊?

  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

  能够激起人们,

  如此澎拜的情感浪花?

  你可曾见过啊,

  一曲俄罗斯民谣,

  能让一个英雄的民族,

  团结一面向往英雄的旗下?

  你可曾见过啊,

  一曲讴歌英雄的音乐,

  能让不同的民族,

  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激情,

  在愤怒中共同抒发?

  啊,问一问诗人,

  伊萨科夫斯基吧,

  为什么热爱和平的种子,

  能借助一首爱之歌,

  在广袤大地生根发芽?

  人们说这首伟大作品,

  就诞生于中国珲春,

  巍峨的长白山下,

  从此便风靡了,

  中俄两个国家。

  唱着这支英雄的歌曲,

  千千万万的英雄前边倒下,

  英雄用生命,

  保卫了两个伟大的国家。

  苏联击败了德国法西斯,

  中国最终把日本军国主义打垮。

  一首歌唱出了历史,

  从此歌也把历史牢牢记下。

  从此那最为猛烈的火箭炮,

  便被命名为“喀秋莎”。

  从此俄罗斯大地上,

  一座关于英雄的博物馆,

  她的名字,

  也叫“喀秋莎”。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吧,

  这一天在宏伟的红场,

  中国军人用一首《喀秋莎》,

  唱哭了两个国家。

  问我们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向往和平,

  同时也一样仇恨称霸。

  因为我们有过,

  肩并肩反帝的岁月,

  今天更需要背靠背,

  为人民创造平安天下。

  今天,喀秋莎的歌声,

  和那叫喀秋莎的火炮,

  同时在第聂伯河岸边,

  发出呐喊,

  愤怒反霸。

  因为拱火的美国北约,

  时时都在嚯嚯磨牙。

  因为敌人把战争,

  强加在人民头上,

  因为和平的日子,

  不利于他们称王称霸。

  于是一个民族,

  再次唱响伟大的民谣,

  于是托尔斯泰《复活》中,

  那个美丽少女,

  再次成为战争的符号,

  于是一个战斗民族,

  孤身迎战世界列强超霸。

  “喀秋莎,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原野,

  河上漂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如今春天已经到来,

  广袤的大地,

  定能开满胜利的鲜花。

  喀秋莎的歌声,

  也一定,

  一定会传遍天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