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了过客,无论回故乡还是去远方
返乡派与那些背井离乡去旅游的朋友竟然有了一种相通的身份:过客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大吃大喝的春节假期结束,不得不又要切换到上班狗模式。最令人痛恨的人则是,眼见很多人处于痛苦中,却开始晒自己的幸福。我在北方老家的走廊里,晒着太阳,吃着甘蔗,任由汁液横飞,甘蔗渣满地,随意刷着朋友圈里诸位晒自己回城、上班的路途之艰辛,只能安慰大家,生活中总有诸多不如意,但也不要让仇恨蒙蔽自己的双眼——千万不要取关我。
岂不知,整整一个假期里,我也是满腹忧伤心事。
回顾过来,我们现代人的休假是从晒朋友圈开始,又是从晒朋友圈结束的。于是,整整一个假期,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晒娃、晒别人家娃、晒吃、晒喝、晒狗、晒风景、晒任何莫名其妙的东西……但是,就是没见过晒父母的。
这挺奇怪的。我也极少晒,仔细想了想,可能是因为父母不太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卖萌或者逗比。换句话说,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都太落伍了,除了逼婚这类与当下流行话题契合的内容,实在没什么值得晒的。而在逼婚的故事中,他们又是一个顽固派、大反派,一点也不可爱。
我这人过早就洞悉了婚姻市场的竞争激烈,怀有对孤独终身的恐惧,所以,早早结婚,又早早生娃,自然获得了逼婚别人的资格,被长辈们视为同盟。于是每每被当做人生赢家的成功案例,拿来举例:你们看看小恒哥哥、叔叔、爷爷……
说这话时,儿子正绕膝,妻子正坐在旁边,我只能心惊胆战地说:您也不用太着急,他们还小,还有广阔的世界想去闯荡,还有无数的人想去认识,先见见世面也是极好的。
说完这句,我偷偷瞄了眼老婆,好在,我用的家乡话,她没听懂。当然,也许是听懂了,但只是默默记在了心里……想到这里,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
春节假期,有几个经常被不断重复又无解的话题,这便是其中之一。还有另一个无解的话题是故乡的沦陷和荒芜。过年前后,一篇名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的文章在朋友圈里间歇性刷屏,那同样是个悲伤的故事。它原本不适合假期和节日的底色,可没办法,这就是城里人偶然返乡之后最真实的际遇。这些事情每天在农村发生,村邻们已经见怪不怪。我们每年用六七天的时间看到故乡一年的变化,自然有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落差。
所以,我也挺能理解朋友们放假之后不回老家,而是选择出门旅行的做法,既然回乡满眼伤心,倒不如远游他乡,找一些美丽的风景和舒心的人。这也是谨遵老祖宗的教诲,孔子都说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乘着竹筏出东海游荡,这大概算是最早的赴日游广告代言吧。
现在,每到过节,我的朋友圈里就这样分成了两派,归乡派与远游派。远游派自然整天里都有美丽的风物人情可晒,比如我的一个同事,就拍下一个身着比基尼的金发女郎,趴在泳池边上看书、晒太阳,她以为这才是完美假期应该有的样子。我认为也是,真希望她能多拍这样的图片,可惜,并没有。还有一个同事,过完初一就去了日本,净拍一些大粗腿,反应东瀛人民的阴暗面,真是心胸狭窄,看得我满腹忧伤。
归乡派其实也并非全然是悲伤的故事。我回家后的第一天,就跑到镇上赶一个晚集。已经到了下午,人们开始陆续收摊,我在桥头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上前一问,两元一串。我默默计算了一下自己的身家和收入情况,赫然发现,不知不觉间,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糖葫芦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于是我大方地买了一串,自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不是炫耀,只是为了提醒人们,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没有说的是,那一串山楂上的糖少了很多,甜味也比记忆里淡了不少。外表看起来一样,细究之下却已经不同。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很多。我和暗恋女神一起待过的小学,面积已经扩大了一倍,但是据说学生却减少了一半。这样一来,男生女生间的距离必定变得更大了。至于往昔的女神,偶尔听父母说她早已经嫁作他人妇,被农村的风沙摧残,我们即便相见估计也彼此不认识了。
省道依然在镇上穿过,但两旁的杨树却都被砍掉,据说是妨碍了农田生产。路两旁只剩下光秃秃的华北平原,以前,密集的杨树露出的缺口便是路口,现在这种分割线当然也没有了,以至于我打车回家时,竟然走过了路,只好满是歉意地让司机绕了一个圈圈。
这么说起来,故乡之于我,也成了一个日渐陌生的地方。返乡派与那些背井离乡去旅游的朋友竟然有了一种相通的身份:过客。连父母也大抵认同了我的这种客居身份,像个导游一样给我介绍故乡的新变化,有乡邻来串门,总是先提醒我应该怎样称呼对方。甚至在自己家里,我都找不到需要的东西,不得不一再求助于收留我住在此地的主人。《山河故人》里说,一个游子该有一把家里的钥匙,想回来的时候就回来。我可没有这种待遇,每次回家都要提前和母亲预约好时间。
就这样,在种种细节里,故乡就变成和三亚、日本、印度一样的存在,而我们也成了永远的游客。我们带着猎奇的心态,到陌生的地方,或者到被称为家乡的所在,拍下美好的人、优美的物,也记下阴暗的角落、悲伤的故事。我们把这些照片和故事,发在朋友圈里,换来一排心形的赞许或者言语上的唏嘘,然后,我们又迅捷离开,将其抛诸脑后。
这种忧伤,在我返乡的第一天开始,就四处弥漫了。那天,我和亲人们聊天,他们已经在热情地问我了:你初几走啊?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