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书飘香
80年前,红军一路远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80年后,80名青年“捎书信使”循着红军的足迹,把社会各界捐赠的1.6万余册图书传送到长征路上的8所山村小学,建起爱心图书室。
这是由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和北京出版集团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的一部分,参与其中的“捎书信使”们把乡村孩子们爱书、读书的故事写在了新的长征路上。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绿叶村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对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们来说,县城就是他们眼里的大世界。
李泽安今年上初中,很喜欢看课外书,尤其是历史类书籍,但因为村里没有书店,也没有阅览室,李泽安只能把哥哥李泽熙的历史课本当作自己的课外读物。
因为没有多余的图书,李泽安把哥哥的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把自己的书留给弟弟看,哥哥从来舍不得扔掉用过的课本、课外辅导资料。家里的一间屋子里堆满了各类课本,而课外书只有五六本。
这一切被爷爷李秀全看在了眼里,为了满足孙子们的心愿,李秀全把废旧的木板钉起来,靠在墙边,当成一个书架。在这间30多年的老屋子里,书架成了最“格格不入”的家具。
怎么才能有更多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书呢?去年暑假,“捎书信使”把爱心图书第一次送到了李泽安的手里,而就在前不久,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重走长征路,也把几十本课外书放上了李泽安爷爷做的书架上,“捎书信使”们跟绿叶村的孩子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回忆起贵州遵义市习水县寨坝镇两路完小的发展,老校长刘成仁至今感慨万分。在这个四周都是大山的地方,石头并不罕见,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这些石块帮着当地人完成了他们的梦想。
“学校操场上铺的石子,是家长们一箩筐一箩筐背来的。篮球场的三分线,是老师们摔破了自家的瓷碗,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刘成仁说。
如今,学校的硬件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回到家乡读书。可学生多了,课外书却不够读了。学校有2000册图书,但是真正适合孩子看的屈指可数。
前一段时间,“捎书信使”带着1000册崭新的课外书,跨越2000多公里,爱心图书就这样第一次抵达了寨坝镇的大山里。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勾画着美好的梦想。
据了解,“带本书给家乡的孩子”第四季活动共募捐图书12万册,由1000多名“捎书信使”送往贫困地区的学校,并在陕西、甘肃、江西、贵州、宁夏等地的村小学建立了23间爱心图书室。
赞语:捐书、捎书、建图书室,随手做公益的志愿者们让山村小学的学生们阅读知识、手留书香,也把爱播撒在了新长征路上。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