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雨水”天,我们失去了哪些意境?
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过去好几天了。
世界上,再没有比我们中国人,更浪漫的了。你看,这雨水二字,多么唯美灵动,多么诗意绵绵,而二十四节气,哪个不饱含诗情画意呢?同样,再看我们的一些风景名胜里的景点,那些名字又是多么得美啊,就以笔者工作的城市杭州为例,不说举世闻名的西湖十景,就说大运河边的湖墅八景吧:江桥暮雨、夹城夜月、陡门春涨、西山晚翠、花圃啼莺、皋亭积雪、白荡烟村、半道春红。哪个不诗情荡漾呢。与天地万物,和谐相融,是深入到我们中国人骨子里了的,是牢牢镶嵌进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了的。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草木萌动,万物都在集聚着力量,等待着去绽放自己的风采。这数天,走到户外,已然感觉到那迎面吹来的风,都暖暖的,湿湿的,带着草木的清香,那种感觉非常美妙,非常魅惑诱人,令人会想到刘方平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诗句,想到电影《小城之春》里春夜灯火朦胧的画面。给学生讲课时,也都在讲春天,感受春天,发现春天,描写春天……
春天的雨,春天的水,春雨春水,会是怎样的一番意境呢,我们看看那些诗词里的春天雨水吧。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吟诵这两句诗,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便是我读大学的城市——济南的芙蓉巷。是源于当时看过一本讲老济南的那些事的书,里面有写到,春夏季的夜晚,在芙蓉巷那一带胡同巷陌里,常能听到卖花姑娘的清丽的吆喝声。所谓诗无达诂,诗是发散性的,是最能让读者再创造的,是最能唤起人回味感怀的文体。
回到这两句诗,客居在他乡旅馆的小楼里,深夜,听着那淅淅沥沥的春雨,心里会有着怎样的情思,第二日清晓,在那弯弯曲曲的小巷里,却传来,卖花姑娘的叫卖声。味永意长啊。
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这首写春天的诗,在唐诗中知名度极高,同时又是读书人最先接触的诗歌之一。仅是“夜来风雨”四字,就足可流传千古了。栖居于一宁静的乡村,春天的夜晚,窗外下着雨,刮着风,雨是细细的,风是轻轻的,不知道,在这静夜里,吹落了多少枝头的花朵呢,待到清晓醒来,去院子里一看,只见满地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各色的花。
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春天的雨,天生就带着犹如少女般柔美清纯的气质。她悄悄地,犹如一个小精灵,跟随着风,潜入黑夜,在无声无息中,润泽着万物。她本以为人们都已在梦乡了,却料不到还有个叫杜甫的诗人,似乎就专为等候她而来,正静静地伫立在屋子的窗边,看着那天宇下的春夜。静,静极了;黑,无边黑。微风吹拂着诗人的脸庞,细雨洒落在诗人的额角,诗人看见远处的江边,一只小船上,正有着微弱的灯火在闪闪烁烁……
四,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日暮时分,一场春雨,从远方的天际,席卷而来,下得那样酣畅,那样尽情。没过多长的时间,这乡野的河流,就春水翻滚,步步向岸上漫延而去。河上的那条小舟,因为无人过渡,便只能孤独地任春雨“狂野”。这里的春雨,似乎不再娇羞柔美,而是带着热烈奔放了……
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虽是写渔翁的,但我想到的往往是,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农夫,在斜风细雨的春天,穿行在田间的画面。还是那四个字“诗无达诂”,看着诗词,欣赏者完全可以发散开去,做着自由的想象与联想。
看见斗笠,蓑衣,还是小时候的事,春天雨水多,乡亲们就戴斗笠,穿蓑衣,去干农活。有时候,还会看见,在春雨中,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乡亲,会牵着一头牛,回家。唉,那是多么美,多么有意境,多么令人沉醉的画面啊。然而,现在是不可能看到了。在写“立春”节气的文章中,我曾提到过一篇散文《流泪的蓑衣》,那里就很好地写到了农民戴斗笠穿蓑衣,在斜风细雨里,劳作于田间的画面。
东方古老农业文明的挽歌,挽歌啊。
……
诗词里,描绘春天雨水的,还有不少,题材虽一样,但意境感觉,是各异的。
朱光潜老先生在《谈美》对我们说到,慢慢走,欣赏啊。人生要艺术化。我想,这对身处在拜金,享乐,浮躁,庸俗,急功近利的当下的我们,多少是有些思考价值的。
如果觉得不错,不要吝惜您的点赞和分享哟。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乐安江畔
2017年2月20日夜,杭州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