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是如何在武侠神怪的妖风邪火中长大的?(一)
中国电影是如何在武侠神怪的妖风邪火中长大的?(一)
导读:
上海的电影事业,从一开始就落在投机商人的手掌里。一见电影有利可图,大小公司明争暗斗,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明星”公司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想尽办法在题材上、形式上,压倒其他公司。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以下内容来自张石川的妻子何秀君的口述实录。评注及图片为编者所加。
上海的电影事业,从一开始就落在投机商人的手掌里。到一九二八年间,大家明争暗斗,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那时拍片子是很有油水的生意。一部母片不过几千元成本,印一部子片才五六百元。一家公司只消出上六七部片子,扣去成本至少可赚一半利钱。因此,各家公司只要预算决算没有抵触,就可以大出特出,坐收厚利。投机成性的电影公司老板们见有这等好处,哪个不往前赶?一时,粗制滥造,只顾眼前,什么都干出来了。特别是一些招摇撞骗的“皮包公司”,连起码的面子问题也不顾及。只要能雇到几个男女演员,到旅馆去开个房间,把化好妆的演员一车拉去,既不要布景,也不要租家具,旅馆房间现成的陈设就是小姐的香闺,一拍几千尺,所费不过几元房租而已。外景的戏更加便当,选个风景区,添上些临时演员,然后叫男女主角溪边花下,情意绵绵地表演一番。就这样,内景外景全都有了。不出十天半月一部电影就问世了。【评:让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原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旧上海,一部影片能赚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大小公司为了赚钱,什么粗制滥造的影片都敢生产。】
向恺然及其著作《江湖奇侠传》
他们这一胡搞,比较正派的大公司吃不消了。规规矩矩出片子没有他们快,国产影片的名誉也被他们拖累糟了。明星公司为了对付这些小而可恶的对手,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由周剑云写文章发表在自己办的《明星特刊》上大声疾呼,反对粗制滥造,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一是由石川动脑筋,想新噱头,迈过所有的公司前头去。石川在这种竞争上,向来是手急眼快,相当出色的。就在别家公司还乱乱轰轰你抄袭我,我偷套你地拍摄什么《半夜情人》、《隔簾花影》、《风流少奶奶》、《哥哥的艳福》等等影片的时候,他的目光早又落到向恺然写的小说《江湖奇侠传》上去了。
石川一读到这部描写飞仙剑侠的小说,马上决定拍武侠神怪片夺夺彩头。他请郑正秋取材《奇侠传》编了剧本,取名《火烧红莲寺》,由他来导演。因为剧中人多是飞檐走壁的人物,剑侠们要乘着剑光、腾云驾雾似地御风而行,须得许多特技的镜头。当时,中国电影摄影师还不懂使用“接顶”的手法。为了怎样叫人飞起来,石川领着大家开了好几次会也没想出办法来。后来就交给董克毅去想法子。
摄影师董克毅和《孤儿救祖记》
董克毅是中国电影最早的摄影师之一,“明星”出品有一半以上是他拍摄的。他原是当年大同交易所的练习生,大同“蜕化而成”明星公司后,留用了他。开始时,“明星”没有自己的摄影师,出高价雇用了一个英国人郭达亚。石川打如意算盘,让三弟张伟涛跟郭学艺,为的是自己家里也出一个摄影师。谁知张伟涛学会以后就拆阿哥的台,拍了一半《孤儿救祖记》就扔下不管,自己办大陆影片公司,当老板去了。石川又气又急,没有办法,只好让董克毅接上去干。董此时还不能单独工作,但他肯成研、下工夫。《孤儿救祖记》拍出以后,他的摄影师地位也奠定了。以后几十年,他在电影摄影方面有过不少贡献。在银幕上把一个人摄成两人,当面对话、同时作戏,就是他首先创造的。
为了拍摄“剑侠飞行”,董克毅翻了许多资料,在一本美国杂志上看到有这种摄影法。但书上只写些化学名词,并无具体作法。他只好凭着想象用土法子试验,终于想出了空中飞人的拍摄法。【评:董克毅的父亲是明星影片公司的油漆工,董克毅18岁在明星公司当学徒,悉心钻研摄影技术,是中国最早使用测光表、镜头纱、渐变的柔和玻璃、偏光镜、可变速的摄影马达等先进摄影技术的摄影师。1928-1931年间,他担任《火烧红莲寺》(共18集)的摄影,在影片中运用许多新颖的特技镜头。——无论怎样,早期的电影工作者还是有些创新精神的。而我们现在的国产电影,无论是艺术还是技术上,都已经看不见什么创新了。】
(《火烧红莲寺》剧照)
石川导演《火烧红莲寺》,起头心里没有底,不过碰碰运气看,所以片头连第一集的字样也没有。他只在片子结尾时,卖了一个关子,不让红莲寺的和尚全部被斩尽杀绝,故意放走一个大和尚。如果生意好,就以他作引子,再继续拍下去。所以,有人说这和尚是替石川打探行情的。结果,这部片子因为刀光剑影,神仙满天飞,剌激了小市民层的好奇心理,片子一出,居然大为轰动。石川放起武侠神怪片这第一把火,给明星公司大大赚了一笔钱。【评:张石川确实很能把握小市民的这种猎奇心理。】他的胃口大开。从一九二八——一九三〇年,一口气连续拍了十八集《火烧红莲寺》,拍第一集时,还有个剧本,到第二集,他等不及了,索性把据以改编的小说《江湖奇侠传》也抛在一边,完全凭着自己的胡思乱想,留下前集里的几个主角,随心所欲地搞下去了。拍了上半节,下半节是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好在他比较熟悉寺庙里的生活——我父亲一生广结释缘,有许多和尚朋友,石川和这些人也混得很熟,庙里的事情他杂七杂八装了一肚子,这一回一古脑儿派上用场了。《火烧红莲寺》这把邪火把他烧得财迷心窍,连东西南北也分不清了。
《火烧红莲寺》给明星公司发了一笔大财,可是害苦了一般血气方刚的青少年观众。那一阵子经常听说谁谁家的孩子,看了《火烧红莲寺》,受了飞仙剑侠的蛊惑,离家出走,上山寻仙访道去了。【评:谁说电影对人的影响不大?!】石川拍这一套影片越来越神出鬼没,后来连他自己也给弄得心惊肉跳,神经衰弱起来了。【评:害人害己!】明星公司为此供起“大仙爷”,每当拍到武打殴斗、飞檐走壁的惊险情节,连导演带演员一齐先去烧香磕头,乞求“大仙爷”保佑他们平安无事。【评:剧组开拍前烧香磕头的传统,难道是从这儿开始的?】
(电影《荒江女侠》和《火烧百花台》)
《火烧红莲寺》造成的毒害还不仅仅至此。自从石川用它“敲开了武侠影片的大门墙”,电影界的其他投机商人也像中了邪魔一样,迫不及待地紧紧踏着“明星”的脚印,拍开这种片子来。什么《火烧白雀寺》、《火烧百花台》、《火烧白莲菴》、《火烧剑锋山》,后来又出了什么《荒江女侠》、《女镖师》,一时银幕上刀枪剑戟,充满烧杀之声。这都是石川带头闹起来的。这股“火烧”片的妖风整整刮了四年,直到“九一八”事变,才在舆论压力和观众厌弃之下没落下去。【评:据《中国电影发展史》中说:“据不十分精确的统计,1928-1931年间,上海大大小小的约有五十家电影公司,共拍摄近四百部影片,其中武侠神怪片竟有二百五十部左右,约占全部出品的60%强,由此可见当时武侠神怪片泛滥的程度。”——火烧片的妖风岂止只烧了四年?现在还有人在拍这样的片子呢!】
“火烧”片的狂热刚一过去,石川的注意力又被另一桩新的生意经吸引过去了。这就是有声电影。有声电影是美国在一九二六年左右试制成功的,公开放映后四个月就传到中国来了。开始时只是音乐歌舞片。票价卖得很贵,最高到一元六角。到一九二九年,“百分之百”的美国有声片才大批诵来,垄断了整个上海电影市场。为适应美国有声片的需要,上海各头轮电影院纷纷改装有声放映机。这么一来,各电影公司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也搞有声电影吧?设备昂贵,一般却搞不起,继续拍默片吧?又怕受淘汰。明星公司当时采取的是左右开弓的两面派态度。一面由周剑云发表言论,劝同行“不要听见有声电影害怕,只要负起原有责任,把无声电影作好了,光明就在眼前了”(见周写的《我对于有声电影的意见》,载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电影月报》第八期),一面先下手为强,由石川率领一支人马,以洪深作参谋,就搞起有声片来。
(《歌女红牡丹》海报)
他们和百代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制作为电影配音的蜡盘。这样试试不行,又那样试试,费了半年时间,花了能拍几部默片的本钱,失败了四次,才制出十八张配音的蜡盘来。这种蜡盘配音的有声影片和目前把音波录在影片上的有声片不一样,它的好处是制作简单,成本低,缺点是就怕断片子,只要胶片损坏一尺以上,声和影就要分家,各行其是了。
明星公司的笫一部蜡盘配音有声片是《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石川导演,胡蝶主演。描写的是女艺人红牡丹遭受游手好闲的丈夫种种折磨,却始终逆来顺受的故事。洪深通过红牡丹对命运低头,毫不反抗的态度,表现封建礼教对妇女心灵的毒害之深,剧本写得很细致动人。石川导演时又穿插上《玉堂春》、《四郎探母》、《穆柯寨》等几出京戏的片断——这是戏曲第一次插在故事片里在银幕上出现。过去,只有几位艺人如潭鑫培、梅兰芳等单独拍摄过一两本戏曲或片断。这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虽然放映时声音小,听不大清楚,而且和影片里的人物动作不大吻合,但是,胡蝶第一次开口讲话,还唱京戏给大家听,观众还是踊跃捧场。片子一公映,上海远东公司就代表菲律宾片商,出一万八千元的高价买去了这个地区的上映版权。跟着,青年公司也以一万六千承购了荷属东印度各地(即今印度尼西亚)的版权。当时,默片在这两个地区的最高版权市价不过两千元。【评:明星公司为拍摄此片,费时六个月,先后进行五次实验,才获得成功。张石川不惜血本,终于夺得了有声片的头彩。】
(《雨过天青》海报及剧照)
说起争夺有声电影的生意,也真出不少笑话。在《歌女红牡丹》问世以前,上海有一家电影院抢先卖野人头,在报上登出大幅广告,宣称公映国产有声片。观众看过以后交口称赞,认为这家影院放映的国产片声音清楚,毫无杂音。不久,马脚露出来了,原来是电影院老板雇人在银幕后说话,和银幕上的演员大演双簧,一时传为笑柄。【评:旧社会的电影界真是什么都敢干哪!不过,如今的电影界也出现了一些因为主演档期繁忙,制片方用替身和抠像技术蒙骗观众的恶劣行径,——也真敢干呐!】与此同时,顾无为办的大华公司也想在有声影片上捞一把,跑到东京去,借日本电影的力量,拍了一部《雨过天青》,抢在《红牡丹》之前运回上海放映。【评:中国电影那么早就开始借外国资本的力量了?!】明星公司一看不妙,马上攻击顾无为,指出这部影片是日本公司代办的,不算中国出品。那时正是中国人民反日情绪特别高昂的当儿,《雨过天青》倍受打击。因此,虽然公映时间比《雨过天青》靠后一些,而且是蜡盘发音,《歌女红牡丹》还算是中国的第一部有声影片。
《歌女红牡丹》一成功,上海电影界又掀起了一阵“发明风”。一时,“清贤通”、“鹤鸣通”、“S通”、“忠义通”、“中华通”……全出来了。这里所谓的“通”就是录音机英文字尾Tune的直译。起初,这些急急忙忙问世的各种中国“通”是非常粗拙的。创造者并不了解录音机的构造原理。他们的“发明”,乃是把电影机的齿轮加以改造,使片子放映的快慢能配合上蜡盘的发音。因此为了迁就他们这种“发明”,银幕上的动作都变得古里古怪起来,看着叫人发笑。直到一九三三年前后,经过多次改进,“清贤通”、“忠义通”等少数几种国产录音机才试制成功,正式录取片上发音,摄制真正有声影片。
(《旧时京华》演出信息)
明星公司瞧不起这些本国制造的简陋的“通”,在一九三一年,拍过《红牡丹》以后,就派洪深到美国去了一趟,花了一万一千元美金,买回两部叫作“四达通”的录音机,又花一万六千美金买了一部有色摄影机。同时,还聘回三个美国技师,一是黑白片摄影师,一是有色片摄影师,一是有声片录音师。石川一向崇拜美国人,什么都是美国的好。洪深这一次飘洋过海,几乎没花掉“明星”的老底。机器去了两万多美金,又三番五次被当掮客的美国流氓敲了竹杠。加上那三个美国技师来到之后,都要按周薪拿美金,再加上洪深来去和这三个美国人的旅费等等,真是所耗不赀。【评:投机商人为了盈利,有时也会不惜血本。】有声电影摄影机运回之后,只拍了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旧时京华》,是洪深自编自演,由石川导演。它描写的是前清贵族家庭衰落的故事。放映时正是“一二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的时候,又不合时宜,营业大受影响。明星公司大大蚀本,但这总算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有声电影。【评:无论是《火烧红莲寺》或是《歌女红牡丹》,都只不过是张石川和明星公司的一本生意经。】
资料来源:《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九辑: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