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璀璨耀南山——开国上将王震的浓酽南山情
南山地处湘桂边陲,随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如今已是享誉全国。半个多世纪来,它的辉煌发展,离不开历代南山人的坚守创业,更倾注了开国上将王震的殷切期望和巨大关怀。
初上南山许宏愿。1934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奉中央军委命令,王震率领工农红军第六军团8000多人作为长征探路先遣队,鏖战湘赣,转战粤桂,从广西资源进入湖南城步。
翻越八十里大南山时,映入眼前的是一片绿波起伏不断、一望无垠的大草原,红军先遣队被南山秀美壮丽的景象所陶醉,纷纷欢呼雀跃。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望着这片亘古荒原,深受红军战士感染,显得豪情满怀:“多好的草山啊,待革命胜利后,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将军的心愿,像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南山大地,也刻进了苗乡人民心中。
艰苦创业新征程。时光荏苒,岁月留痕。1956年2月上旬,为了实现王震将军的宏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城步县委向上级政府提出开发南山的设想。1956年3月,南山迎来第一批垦荒者,来自长沙、邵阳等地的950名知识青年响应政府号召,组成青年志愿者垦荒队来到南山,建立起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开始了艰苦的垦荒征程。
1973年初春,春寒料峭,长征红六军团战士、时任邵阳地区革委会副专员的邹毕兆来到南山,重走长征路,看望慰问了南山牧场干部职工。回忆起当年南山的点点滴滴和王震将军的宏愿,看着南山人发展牧场的强烈愿望,年近花甲的老红军辗转难眠,展开了为期八天的调研,决意为南山的发展鼓与呼。
1973年仲夏,邹毕兆带着当地政府和南山牧场的有关同志赶赴北京,专程就南山牧场建设问题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作了详细汇报。听完汇报,老将军深情地说:“当年长征过南山,当地百姓对我们支持很大,群众支持我们,我们也不能忘却群众啊!在那块地方办牧场,记得还是长征时就有这么个想法,这么些年总是忙这忙那,不曾过问。现在南山的青年们养牛养羊成功了,很好啊,那就办个牧场吧!”
1974年7月,王震到湖南视察工作,对时任城步苗族自治县领导作出明确指示,“经过专家、教授考察认定,八十里大南山办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要办好这个点,你们县委帮我配好牧场领导班子,选一批懂专业、干实事的干部上南山”。南山从此走上了以牧业为主导的发展之路。
排忧解难促新生。王震将南山作为工作联系点,尽管工作十分繁忙,可他十分关注南山的发展,并想方设法排忧解难:牧场缺少良种奶牛,他带领南山的同志找国家计委、国家外贸部等有关部门,要求给予大力支持;奶牛发展起来了,鲜奶一天比一天多,必须建立乳品加工厂,他给上海市政府写信,要求优先安排南山牧场乳品加工厂所需的机械设备,并要求湖南省委解决购买机械设备所需的资金……
1975年秋,王震致信湖南省委领导:“建好南山意义重大,关系到填补我国南方山区畜牧业的空白问题,必须要闯出一条我国自己的山区现代化养牛业的路子,做到出经验,出产品,出良种。务必要在南山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二至第三年开始提供典型经验,以推动我国南方山区畜牧业的发展。”信中还就改良草场、奶牛饲养、技术培训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改良草场迎春天。南山牧草虽多,却营养价值低,根据专家建议,改良天然牧草,实行人工种草。在王震的关怀下,牧场引进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的27个草种进行试种。经过五年试验,南山牧场先后种植牧草9万多亩。如今,南山漫山遍野牧草翠绿,牛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营养丰富的三叶草、黑麦草。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将军的殷切关怀,南山人的奋发进取,迎来了南山牧场科学发展的春天。1981年,一举摘掉亏损帽子,焕发出青春活力,大踏步前进。1990年,人均创产值、利润连居全国同行业之首。2007年,建成人工草场12.5万亩,存栏奶牛一万余头,奶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
2016年8月,南山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批复南山实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新一代南山人将继续发扬长征精神,高举绿色产业旗帜,为南山发展绘就更加美好的明天。回眸历史,正是王震将军的璀璨初心、殷切关怀和历代南山人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完美结合,造就了八十里大南山成为祖国南方山地现代化牧场典范,在湖湘大地树立起“中国南方第一牧场”的丰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