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常德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佩服

作者:邝海炎 发布时间:2017-11-03 08:54:3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字体:   |    |  

 

    资料图:学生在图书馆内读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如果说桃花源在常德,不是因为这里有桃花源景区,也不是因为这里有丁玲之类的名人,而是因为这里有紫菱图书馆

  对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潘金莲”这种绝对化语式,我向来很反感。但要说“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却要颔首点赞。可不是吗?自从陶渊明写下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有哪个中国人不想生活在没有战乱、没有苛捐杂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地方啊!

 
<iframe width="300" height="250" frame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vspace="0" hspace="0" allowtransparency="true" scrolling="no" allowfullscreen="true" id="aswift_0" name="aswift_0" style="left: 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0px;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iframe>

 

  中国历史上真有这么一个“桃花源”吗?历代文人如徐陵、庾信、王昌龄、李白、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和朱熹等都认为桃花源在武陵。而历史学家陈寅恪、唐长孺等人通过考证和辩论后认为,“桃花源记”有实有虚,只能说存在一些原型。

  近些年,因为旅游业兴起,连西门庆故里都有人抢,更何况是“桃花源”的原型。但从目前的争论来看,“常德桃园县说”还是占了上风。“文狐”汪曾祺先生前些年也是看了常德桃花源,才用现代白话文写了篇《桃花源记》,欲与陶渊明一比高下。所以,我今年特意避开国庆长假的人头高峰,赶在9月底来到常德探访闭关两年多后重开的常德桃花源景区。

  那天早上,我带着朝圣般的心情,跟同学兴致勃勃地从常德驱车赶到桃园县。可进了桃花源景区后才发现,除了那个武陵人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因为危险,已被封),其他多是今年搞的仿古建筑和仿古人(请人扮农民)。

  我不排斥仿古,常德的老西门我就很喜欢。但仿古一定要有人气才行,目前的桃花源景区既无好山也无好水(外面的阮江不错),只是干打“陶渊明牌”,很不自然。我那一下才明白,为什么汪曾祺的《桃花源记》里景色描写不多,多是谈吃和文化掌故。

  但“贼不走空”,既然来了桃园县,提前结束桃花源景区游览后,意犹未尽的我们便去寻访宋教仁故居。按历史教科书里的章节比例,宋教仁毫无疑问是常德第一名人,可惜一个纪念馆也没有,通往他故居的路也颠簸破败,会车都困难,故居更是冷清。相比起来,丁玲、翦伯赞之类的故居倒热闹多了。

  那天回来后,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牢骚,说桃花源太假了,不好看。不少朋友留言:“本来就是假的,你还当真?”“真正的桃花源只在我们心里”……

  话又说回来,尽管桃花源景区一般般,但常德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让我佩服。就在前一天,我还特意去参观了一下湘北名校常德市一中,大门真好看,雍容典雅,有点英伦学府的贵气和傲岸。然后沿朗州路南行,无意中看到常德市政府大门,却质朴敦厚,跟常德市一中大门比,就像一个老仆。政风培植民风,进而影响学风也。

  常德更让我佩服的是,遍布市区的公益图书馆。在常德的两个晚上,我谢绝泡脚、k歌的邀请,都泡在了烟草专卖局捐献建设的紫菱图书馆里看书。该馆装修比很多时尚书吧还高雅,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桌椅,清新的绿植,却是完全免费的,书的层次也比较高,除了龙应台、林达、刘瑜的启蒙类作品,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有好几排,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章太炎全集》也赫然在列。而且有荐书簿和留言簿,还有个24小时阅读的单间。据说,当年拍板建这个公益图书馆的常德市烟草局局长还是个诗人。

  胡兰成说过,“桃花源就是世上人家”,景是次要的,人活得怎样才最重要。在我看来,正是这位有文化、有个性的诗人局长用这座图书馆点亮了常德!如果说桃花源在常德,那不是因为这里有桃花源景区,也不是因为这里有丁玲之类的名人,而是因为这里有紫菱图书馆。

  国庆长假结束后,同学又微信告诉我,因为人事斗争,紫菱图书馆即将关门。我感觉吃了一记闷棍,或许真如大家说的“真正的桃花源只在心里有吧?”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