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的元宵故事:传承千年的老味道
28日,临近元宵节,67岁的山西太原老汉韩福元一大早就身穿白色厨师服在自家作坊里“滚”元宵,馅料蘸水,放到糯米粉里滚制,蘸一道水,滚一道糯米粉,经过六蘸六滚,元宵方能出品。韩福元家已有五代人传承着千年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
“大米心心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是讲述山西太原“晋祠四宝”的一首民谣。韩福元告诉记者,晋祠桂花元宵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汉代,晋祠桂花元宵就被当地人称为“元宵蛋蛋”。
晋祠一带水质优良、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糯米,粘性高又筋道,用它做出的元宵在锅里越煮越大、越煮越香。一直以来,晋祠的商家每到元宵节前,都要赶做元宵以备太原、榆次、太谷、祁县等地的商家前来采购。
“以前正月里一破五,家家户户就开始磨糯米做元宵。”韩福元告诉记者,小时候每年刚过完年,爷爷就开始张罗家人制作元宵,自己17岁时就跟着爷爷和父亲学会了“滚”元宵,如今也已做了50年正宗的晋祠桂花元宵。
“一泡米,二淘米,三晾米,四磨米,再做馅儿、沾水、滚制、包装,有十五六道工序,少一步都不行。”提起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工序,韩福元如数家珍,一颗地道的晋祠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需要五六天才能制作完成。
以往“滚”元宵,需要人手拿簸箩来回晃动,让元宵在簸箩里的糯米粉中翻滚,十分费力。前几年,韩福元家换上了三台自动化“滚”元宵机,“效率提高了四五倍,每天能做上万颗元宵,都能被顾客一扫而光。”韩福元如是说。
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韩福元对传统味道的坚守。“想要味道纯正,就要用最好的料。”韩福元认为,晋祠桂花元宵最主要的就是馅料,制作馅料要将核桃、花生、芝麻翻炒后加入白糖、冰糖以及自家种植、采摘、制作的玫瑰酱和桂花酱翻炒至褐色,放入模具中压平、晾凉、切块。
韩福元的二儿子韩伟早早就继承了父亲的手艺。韩伟告诉记者,“以前晋祠家家户户都有人会‘滚’元宵,现在‘滚’元宵的人少了,买的人多了。我更应该认真地传承、制作晋祠桂花元宵,把这门千年元宵制作技艺保护好。”
韩福元忙着“滚”元宵的时候,他两岁的小孙子也在院子里拿着铁盆“滚”元宵玩儿。看着院子里的小孙子,韩福元说,“没人刻意教,他玩儿着玩儿着就会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