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基层“带兵难”
——火箭军部队开展密切官兵关系教育实践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我看你能行!”火箭军某旅“赏识教育”励兵志暖兵心。图为一名新战士被评为训练标兵,干部骨干为她颁奖。 宋波 摄
第一问:“五同”为何难“同心”?
“身在一线”还需“网聚一片”
典型事例:“网络信息时代的‘五同’,落实到班排宿舍、阵地哨位、任务一线倒不难,但要走进心里不容易。”火箭军开展“密切官兵关系、纯正基层风气”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动“五同”活动常态化以来,某旅四营指导员容科新颇为感慨。
刚当指导员时,他接连遭遇“尴尬事”:一次组织问卷调查,他找战士挨个谈心,大家都说没啥事,可机关进行网上测评,各种“花式吐槽”冒了出来;战士自发建起一个“英雄联盟”微信群,文书把容科新拉进了群,本来聊得挺热闹,可他一现身,分分钟就冷了场,成了“话题终结者”。
容科新直犯嘀咕:“吃在一张桌、住在一个连、练在一台车,看似天天在一起,战士为啥把我隔在了‘圈’外。”
容科新细心“破题”,明白一个理: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带兵关,官兵在哪儿扎堆,带兵人就应该在哪儿出现,这样才能打造最铁军营“朋友圈”。
容科新在落实传统“五同”的基础上,还注重做好网上“新五同”:共同娱乐、共同关注、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经常到圈里遛一遛,从表情包看心情,从关注点看兴趣,有时潜水摸思想,时常出来点个赞。他的“朋友圈”渐渐地成了官兵的知心圈、温暖圈、信任圈。
有段时间,战士小欧从“乐天派”变成了“闷葫芦”,找他谈心也没问出个啥。容科新点开他的朋友圈,发现一条留言:“你终究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记忆里的常客。”他顺着这条线,找到了小欧的症结:相恋4年的女友分手了。容科新当即靠了上去,晚上陪他站岗,聊自己的恋爱经历,还叮嘱几个老班长轮流开导他。小欧很快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记者感言:带兵方法千千万,做好“五同”是关键。“五同”是我军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也是官兵关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五同”新的内涵,带兵人要因时而变,不仅“身在一线”还需“网聚一片”,做到“心灵相通”,让“五同”这个知兵爱兵暖兵的“法宝”绽放时代光彩,把官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锻造全面过硬的战斗集体。
第二问:“忠言”为何难“顺耳”?
“真心话”也要好好说
典型事例:即将进行实装操作能力综合考评,某旅发射三连二班李班长感到“压力山大”:全旅所有发射架同台操作竞技,架架排序,人人排名,自己只是士官指挥长,还带着2名新号手,要想考出好成绩,难度可想而知。
俗话说:“遣将不如激将”。考核前夕,李班长想给大家鼓鼓劲,便用起“激将法”:“当英雄还是当狗熊,全看大家的了,控制号手你是全连最弱的,一定要争取打个翻身仗;瞄准号手你上次训练出现过失误,这次可别重蹈覆辙……”
所有号手他挨个点评一遍,不但没有激发血性胆气,反而让大家垂头丧气。号手小郭悻悻地说:“打人不打脸、训人不揭短,我们人人都一身毛病,操作考核就让他一个人上吧。”
指导员得知此事,赶紧过来“补台”,重新做考前动员,再次点燃大伙儿的信心,顺利通过考评。
一句话,可以涣散人心;一句话,也能凝聚力量。记者在这个旅采访了解到,因为“不会说话”引发官兵矛盾的事还不少。
体形较胖的战士老赵苦练5公里,同班战友小孙开玩笑说:“你一跑步都快地震了,你就是胖人体质,再跑也难及格。”老赵好不容易燃起的斗志,一下子被他碾得粉碎,俩人也因此产生隔阂。还有一位新排长,看完《亮剑》后就想当个李云龙式的铁血军人,但他没有学会“能征善战”的本事,倒是养成了出口成“脏”的习惯,官兵颇为反感,私底下叫他“大老粗”。
记者感言:有人喜欢把“脾气直”“刀子嘴、豆腐心”当成自己说话无所顾忌的借口,却不知有时会变为伤害战友之间感情的“无影剑”。带兵,需要从好好说话开始。好好说话,为的是讲清自己的意图,同时让别人愉快接受。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而不管他人感受,那叫自私;只为别人的感受而没能实现自己的意图,只能算无效的沟通。“真心话”也要好好说,“忠言”顺耳才能“利于行”。
第三问:“谈心”为何难“交心”?
“肺腑之言”不能搞“非对称”
典型事例:“这个兵不好带,谈了好多次,就是闭口不说。”某旅一连下士小方家里条件不好,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跟战友关系一度紧张。为了打开他的心扉,班长排长轮番谈心,结果收效甚微。
营长尹东知道后,决定过去交交心。一个周末的晚上,他把小方请到宿舍,闲聊家长里短。与别人不一样的是,尹东不是先问小方家中情况,而是主动先交自己的“底”,请他看家庭相册,讲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当听到营长家里几年前还住着土坯房、上大学时干3份兼职挣学费的往事,小方眼中充满了情感认同,主动掏起了心窝子。
尹东送给小方一句话:“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选择出路,一切在于自我。”从那以后,小方慢慢开朗起来,工作也很快有了起色,如今他当上了班长,晋升为二级操作号手。
小方为啥只对尹东能吐露心声?很多人颇为不解,小方坦率地说:“别人来谈心,上来就问这问那一连串提问,让我有种被审问的感觉,营长先讲自己的故事,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他先对我掏心窝子,我哪能不坦诚相见。”
记者感言:谈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哲学。谈心与谈话,一字之差,效果迥异,差就差在一个“心”字。有的带兵人“重谈话轻交心”,机械的问答、冰冷的对话,就像在复述操作口令,只想听战士说“肺腑之言”,自己却不主动“敞开心扉”,这种“非对称”交流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甚至会被战士误解成“玩心眼儿”。只有用真心换真心,才能让战士讲真话动真情,官兵之间、兵兵之间也才会成为以心相交的朋友和以命相交的战友。
第四问:“爱我”为何难“开口”?
解难扶困还需尊重隐私
典型事例:在某旅采访,听说三连有一条“特别规定”:为官兵解难扶困,不得涉及个人隐私。
为啥定这个规定?连队干部谈起一段“教训”。有一次,一名老士官闯进连长房间,气呼呼地说:“我的事情,你们以后别管了,我丢不起那人。”
当时,连长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事情原委。这名老士官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刚开始以为是与妻子聚少离多造成的,连队专门让他“算着日子”休假。后来,他发现自己患了“难言之隐”。
连队干部知道这个情况后,一边宽慰老士官,一边悄悄帮他联系医院进行检查,还托人四处寻医问药。老士官很是感激,但也有些难为情,专门找到连队干部要求帮他保守“小秘密”。半年多后,老士官夫妻俩身体经过调理,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
一次上级调研座谈,连队干部梳理“暖兵事”,不经意间透露了老士官的“秘密”,很快就传遍全连。老士官感觉自尊心遭到莫大伤害,气得满脸通红:“让我这张脸往哪搁?”
后来,连队干部虽然主动找到他道了歉,但他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本来还可以多干几年,可等到第二年便选择了退伍回家。这件事后,战士对干部骨干一度产生“信任危机”。费了很大劲连队才挽回战士的信任,出台的“特殊规定”也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感言:解难本是送“真爱”,弄巧反拙就成了“伤害”。近年来,部队上下注重为官兵扶困解难,做了大量工作,也赢得官兵纷纷点赞。但有的单位为了凸显成绩,却忽略了尊重和保护官兵隐私,影响了官兵关系。带兵人既要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所急,更要顾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于细微处多用心,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真正让好动机得到好效果。
第五问:“黑脸”为何难“掌兵”?
装出来的威信难服众
典型事例:某团二连吴连长,上任之初有人告诉他“带兵不要总和战士嘻嘻哈哈,连长就该有连长的威严”。此后,他不苟言笑,工作严字当头,没事也喜欢黑着脸。每次上了训练场,他总是先训诫战士们:“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要做到,做不到的就反复练!”经过这么一抓,训练成绩还真上来了,但战士们却背地里说他“心太狠”。
一次体能考核,有名战士感冒未愈,仍坚持跑5公里越野,结果加重了病情。别人问他有病为啥不请假,他支支吾吾地说:“本来是想请假,但一看到连长的‘黑脸’就不敢开口了。”这件事后,这名战士对吴连长更是敬而远之,走路都尽量躲着他。
本以为板起脸来就能管住兵,能够严而生威,可没想到适得其反。团领导找到吴连长,提醒他不要整天绷着脸,遇事多跟战士们唠一唠。
此后,吴连长的脸上逐渐多了笑容,没事的时候就扎进兵堆里聊聊天、逗逗乐,双休日和战士们打打球、甩甩扑克牌。但在执行上级指示、落实条令条例、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他“黑脸”依旧,做到公平公正、分毫必究。如此一来,他的威信不但没降低,说话也比以前有威信了,当连长头一年就把连队带入先进行列。
记者感言:带兵人的威信不是“装”出来的,能不能管住兵,不在于你是否板起脸来,最重要的是赢得战士们心里的认同。这种威信,源自精武强能过硬的本领,源自正气充盈良好的形象,源自危急时刻的带头冲锋,源自浑身散发出的正能量。要想带好兵、打胜仗,干部骨干就要放下架子,多从战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打心眼里尊重他们,战士们自然就会铆足了劲努力工作,成为一个个敢打敢冲的“小老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