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泰然自若的定力不可缺

作者:李炳涛 发布时间:2020-09-07 10:05:20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官做人,不可缺少泰然自若的定力。

  《新唐书·卢承庆传》中讲述了卢承庆担任吏部考功员外郎时,负责考核官员的故事。有一次,一名负责漕运的官员因为遭遇大风而丢失粮食,卢承庆给他评为“中下”。但这名官员神色自若,感受到他的气度后,卢承庆给他改评为“中中”。然而,这名官员还是神色如常、泰然以对,卢承庆对此十分赞赏,认为他“宠辱不惊”,于是“考中上”。这位官员的定力让卢承庆折服。

  事实上,卢承庆本人也极具定力。他认为作为一名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并不重要。他早年当过考功员外郎,之后当过尚书左丞,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敢于说话,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路坎坷,但他一点也没有消沉。后来,他又被调回当上刑部尚书,卢承庆并没为此而兴奋。

  宋人苏洵在《心术》一文中写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这告诉我们,为官做人,定力十分重要。有了定力,稳如泰山,行为有止,才能不受利益干扰,不被诱惑侵染,有条不紊地干事创业。反之,缺少定力,方向不明,行为不定,就难以干出名堂,成就大事。

  定力,彰显人的气魄、境界和风采。据载,曾国藩识别官员,非常重视人的定力。有一次,曾国藩考察三个人。在三人等待时,曾国藩一直借厅里的一面镜子在暗处观察他们:麻子将军可能因为很久没得到接见,认为是曾国藩在刻意羞辱他们,露出愤愤不平的样子,足见他威武不屈的气概,是位良才;高个子将军一直从容站着,此人沉毅有为,可以重用;而那矮个子,眼神闪烁,有人经过时他规规矩矩地站好,人一走他就放松下来,此人实属“两面人”,不可重用。可见,定力虽形于外,却反映内在品质。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定力,在有些人眼里是虚的。其实,定力一点也不虚。对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迎接各种风险挑战,完成各种大项任务,更加需要涵养宠辱不惊、泰然自若的定力。党员干部有了定力,就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每临大事有静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胸襟,对待和战胜面临的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古人云:“见百金而色变者,不可以统三军。”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定力不足,遇事沉不住气,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有的意志不坚定,一有风吹草动,就改变努力方向;有的原则性不强,一受到利益诱惑,就放弃已有的底线;有的态度不坚决,一听到不同意见,就不知所措。诸如此类,根子在于定力不够、能力不行。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就是一个缺乏定力的反面典型。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之所以从一名党的高级干部沦为违法犯罪分子,最根本的原因是严重缺乏政治定力、严重缺乏宗旨定力、严重缺乏理论定力、严重缺乏法纪定力。”

  定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增强定力离不开自我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拿着书到学校附近一个叫南门的地方,在嘈杂喧闹的大街上读书思考,以此作为一种考验,培养自己“闹中取静”的定力。这也启示党员干部,只有自觉经受历练,勇于打磨自己,敢于经大事难事急事,主动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才能有效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定力的背后是能力,定力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历练定力,重在加强能力素质的培养。“列子射箭”的故事告诫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本事本领,保持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各种条件下做到“百发百中”。党员干部只要心怀本领恐慌,努力实现学习升级、本事扩容、素质提升,让定力和能力作用于身、相得益彰,就一定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