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1921年的毛泽东,是对青年时代的最好诠释

作者:小庄 发布时间:2021-05-20 09:07:31 来源:八角楼 字体:   |    |  

  一、

  1921年的元旦这一天,毛泽东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起组织了一次新民学会的主题会议。

  这次会议上,他们讨论的问题有三个:

  1,新民学会应该以什么作为共同目的?

  2,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什么方法?

  3,眼下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

  当时的毛泽东,担任湖南一师附属小学的主事,也就是一个小学校长,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大多是他在湖南师范时期结实的校友。

  所以如果我们以今天的视角猜测,新民学会的这次主题会议,大抵可能就是围绕着个人成长,学校教育,以及一些社会问题展开。

  可是当我们翻阅出当时关于这次会议的历史材料,你多半会发出惊叹:“这才是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围绕第一个主题,新民学会应该以什么作为共同目的?

  毛泽东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

  他说道:

  “改良是补缀办法,应主张大规模的改造。至于‘改造东亚’,不如就用‘改造中国与世界’,提出世界,所以明吾侪的主张是国际的,提出中国,所以明吾侪的下手处是中国,东亚则无所取义。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问题,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

  如果你认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只是几个社会青年空喊的口号,那么你就错了,即使我们不把后来的历史对照起来看,而是只看当时他们为这个口号所提出的相应办法,你就会知道,这绝对不仅仅只是口号,其中蕴含着的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

  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必然需要用到一定的理论,一定的策略及办法。

  会议上,大家对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目的,大多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对于实现这样的目的,所需要采用的理论及方法,则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

  当时,大家一共列举并发表的观点有五个:

  1,改革当下社会政策;

  2,社会民主主义;

  3,激烈的共产主义(即俄国列宁主义)

  4,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主义)

  5,无政府主义。

  大家不要小看这五种不同的观点,事实上它们代表着当时所有努力实现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所尝试过的种种理论和办法。

  如果你不是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以及当时状况下的中国社会有着足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你很难确定应该选用哪个主义,哪种办法。

  所谓的改革当下社会政策,本质上就是改良主义;而社会民主主义,在当时则主要指的是通过议会斗争,去实现所谓的民主;激烈的共产主义,则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式的根本改造;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则主张自由发展,由历史自然过渡到社会主义,再过渡到共产主义,这其实本质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最后的无政府主义,则否定国家权力,否定国家机器等一系列阶级斗争工具,有不通过阶级斗争既到达共产主义的愿望。

  前段时间播放过的《觉醒年代》里,陈延年在一个阶段内所组织和信仰过的一个主义,就有无政府主义,为此他们还专门通过实践去尝试和践行过,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了。

  可惜的是,以他们当时所掌握的理论工具,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理解,还无法从失败中找出原因,电视剧里尊重了这一事实,也没有给出失败的答案。

  其实啊,要想在局部实现无政府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而存在,你总不能找一块地,约几个人自耕自作吧?

  你必须要加入到社会之中,与各种社会元素发生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嘛。

  而你一旦加入社会,就必然处于其中具体的阶级,也就必然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到阶级斗争之中,所以妄图直接绕过阶级斗争,而实现无政府主义式的共产主义形式,不仅实践中行不通,理论上也毫无根据可言。

  当然,这种实践仍旧是很有意义的,正是因为他们尝试过,失败过,所以当马列主义出现以后,你才知道为什么只有它能救中国。

  1921年,已经经过五四大潮所洗礼的毛泽东,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这次会议上,他对上面所列的五种理论说了一段很简短的话,但是这段话却刚好阐述出来每一种理论的关键要害:

  “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做不到。温和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急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益采用。”

  毛泽东对每一种理论背后的关键之处,都可以做到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所以他们所提出的“改造中国和世界”,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他们确实对此已经进行了极其深入的研究。

  会议的讨论十分激烈,思想的碰撞不仅能加深认识,而且往往可以坚定信念。经过会议长时间的讨论,最终确定了新民学会应该采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方法,去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

  这一次的坚定和确信,在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再也没有从理论上根本动摇过。

  随后毛泽东谈到这次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的时候,说道:

  “我觉得吾人惟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私人之争,世亦多有,则大概是可以相让的。”

  会议还剩下最后一个议题,眼下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

  十多个人发言,提出了各种当下可以采取的办法,其中诸如研究理论、组织宣传、筹措经费、联络同志、筹办事业等重要的几项。

  从这些举措和行动上,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理想虽然定得很高,可是所做的事情却是脚踏实地的,其中每一项都不是空中楼阁,只能束之高阁,而是切实可行的措施,虽然这些措施离他们的目标似乎极其遥远,但是却没有一个具体办法是脱离现实的。

  他们后来不断的写文章、办报纸、办文化书社,然后又接着组织和参加共产党,其根本都在于为实现改造世界和中国,而去做每一件他们当时的能力下,可以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

  这些事业,与他们当时所提出的目标对比起来,似乎没有那么的宏伟和壮观,但是又正是这些事业,为后来他们的宏伟和壮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绝对是我们可以从那个历史时期所能看到的,最鲜明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了。

  二、

  这一年的2月上旬,毛泽东回老家韶山过年,那时候的年三十晚上自然是没有春晚可以看的。

  这时毛泽东的双亲都已过世,在家里他也算是一家之主了。

  当全家谈及家庭及国家的种种民生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劝毛泽民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走向社会,参加革命。

  而他提出的安排方法,如果用当时的眼光去看,那简直就是“败家”了。

  “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性还清,人家欠我们的就算了。那几头牛,还是让别人去喂,要春耕了,人家用得着。剩下的谷子,春耕时粜给上下屋场的人吃。”

  就这样,毛泽东就把父亲遗留下来的“全部家当”给安排了。

  从此,他带着毛泽民、毛泽覃、堂妹毛泽建一起投身了革命事业,而他的这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先后牺牲在革命征途之中。

  6月上旬,毛泽东接到了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通知,6月29日下午六点,他和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外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的十二位代表。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但他因广州公务繁忙不能抽身,特指派包惠僧与会,与会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者何叔衡不过才四十五岁,而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十九岁。

  十五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28岁,刚好是毛泽东这一年的年龄。以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群年轻人成立起来的。

  会议在7月23号召开,张国焘主持,毛泽东担任会议记录,这次大会开到7月30号晚上,突然遭遇暗探侦查,于是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完成了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通过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大会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在这之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长沙,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开始着手践行其革命事业。

  但是具体要怎样开展工作?党的一大上其实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办法,毛泽东首先选择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职业关系进行宣传和发展党员;

  二、想办法接近工人,组织工人运动,创办工会。

  回湘不久,他被聘任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国文教员,于是便辞掉了此前的一师附小主事的职务。

  为了更好的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利用此前开办文化书社的经费,创办了一所湖南自修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所学校的办学方针跟今天我们看到的任何学校都全然不同,它的《入学通知》里写着这样一个申明:“我们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我们的求学是求实现这个目的的学问。”

  所以,这所学校是一所平民主义的大学,它不但要求学员研究各种学术,还要求学员们必须参加社会劳动,力求把知识和劳动结合起来。

  并且,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代表们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的一切经费全部公开。

  大家有没有很熟悉?

  如果读过我们以前的文章,就会很清楚的看出来,这所学校的很多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都被运用到了后来的人民军队的建设之中,并由此创建出了一支区别于历史上任何军队性质的人民军队。

  三、

  1921年的毛泽东还有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在此之前,他多数时候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面貌出现。

  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装扮往往都是粗布长衫。

  而在1921年以后,他的装扮也起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为了接近工人,了解工人,组织和发展工人运动,他开始脱下了粗布长衫,换上了短褂草鞋,身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工人聚集的地方。

  这一年的末尾,在毛泽东的组织下,江西萍乡的安源煤矿创办起了工人夜校,还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而后来,这个安源煤矿,成为了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和策源地。

  1921年的毛泽东28岁,这还是一个青年所处的年龄段,我们可以想见的青年最好的精神面貌,大抵就如毛主席诗词里所写的那样,既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气风发,又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豪迈。

  可是当我们翻开历史的陈旧篇章,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意气风发和自信豪迈的背后,绝不是装酷耍帅和懵懂无知,更不是高谈阔论和自以为是。

  它蕴含着的是毛泽东对那个时代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探索和思考,这其中有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也有着眼于脚下的艰苦实践和社会探索。

  对于1921年的毛泽东来说,他所能接触到的和尝试去做的,似乎还只是宣传理论、开办学校、创建书社、发展党员、组织工人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离后来我们所看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能取得胜利的条件,却还实在是相距甚远。

  但是,如果我们对后来的历史足够熟悉,对细节的地方观察足够仔细,我们就会发现,从那时起,不管是他带着弟弟妹妹加入革命事业,还是他开办学校,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运动等等,这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再也没有个人计较得失,而是全都立足于了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之上。

  而这恰恰才是对青年时代的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最好诠释。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