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起熊:扛枪为人民——观舞剧《红色娘子军》现场表演有感
创作于六七十年代的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的国家级艺术团中央芭蕾舞团的“看家剧目”、“镇馆之宝”,据称自创作以来已经演过4000多场,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演出过、并被国外知名舞团移植。是当之无愧的全人类的艺术珍品、艺术经典。
几经波折,她依然生机勃勃地活着,全球的老百姓依然爱看,这件事不能不让我们再次正视六七十年代——如果真像主流媒体散布的谣言所说,六七十年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甚至“经济到了崩溃边缘”,那怎么会有如此辉煌的集体创作呢?这种依靠无耻谣言来进行的自我妖魔化,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不仅蒙蔽了一大批老百姓,也人为地给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是时候拨乱反正了。六七十年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反映真实情况的资料有很多,这里且不赘述。
作为热爱毛主席的九零后,这部舞剧的电影版反复看过多次,对现场版也早已心向往之。到今年才有幸现场观看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果然座无虚席,而且观众也是青壮年居多。观看演出,在震撼和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还活着的人民文艺
如孔庆东老师指出过的,现场演出与录制重播的演出,是完全不同的。哪怕一个最简单的舞蹈动作,给人的直观感受也有根本区别,这种区别用文字描述或许会显得复杂,但只要亲自看过一次就能明白。这样一来,对隐喻、烘托、铺垫等种种我们所熟知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常青指路、万泉河上的洗衣妇女、阻击战场上负伤而不屈的英雄、谢幕前全体步伐一致的向前进……结合音乐、布景、灯效等要素,舞台上绘出了一幅幅活着的世界名画。在红云乡、万泉河边的两个场景,更是饱满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舞蹈、人民群众的快乐。舞乐本身的健康的美,在劳动人民作为主体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人必须劳动,同理,人也必须休闲。戏里戏外的老百姓都是一样,休闲是为了更好地劳动。然而,以南霸天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在今天是1%精英阶级),因为有了不劳动、因而也就是不做人的权柄,所以休闲本身就成了他们存在的目的,为了劳动而进行的休闲,变成为了刺激而沉湎的享乐。于是就有了各种荒淫、变态、烂俗等文化乱象。《红色娘子军》之健康、纯净,比之于今天充斥在文艺界、“娱乐圈”的变态、肮脏,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就是说,舞台变了,劳动人民不再是主体了,既不是作为主人公来表现真善美的主体,也不是作为服务对象的主体。在这种鼓吹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腐朽文化里,老百姓不是受着滋养,而是受着毒害。
在文艺界,要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只有回归毛泽东思想一条路。也就是说,落实“为人民服务”,把舞台还给劳动人民。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必然是来自人民、归于人民的,而不是像现在所常见的,来自1%精英、又归于精英,用各种形式的性暗示和血腥暴力,来刺激靠不劳而获过活的1%精英那昏死的大脑。
文艺作品,为了什么人?六七十年代以后,我国不是没有新的大型创作,芭蕾舞剧方面同样是有不少新作的,在中芭官网上就能看到这些新时代的剧目。那么,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像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样,从出生到今天依然热度不减的经典作品呢?这个问题,与为了什么人的这个根本出发点,很难说没有联系。作品受大众欢迎的程度、艺术高度、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的投入程度和负责程度,也同样和这个问题有关系。
二、戏里戏外的人民境遇
已经在视频中获得过的感动,在现场以更强烈的更直接的状态再次出现。让人最动情的,大概要属在《常青指路》这段的末尾,洪常青给吴琼花(在舞剧电影里,女主角的名字已从最初剧本的琼花改为了清华,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又改回去了)几块大洋的路费时。看录制的版本时流过的泪,在现场也变成了难以抑制的啜泣。
一个饱受饥寒,被随意打骂、任意折磨,在生活中毫无尊严可言、甚至死了白死的老百姓,会让我们想起太多太多身边的、新闻里的例子,甚至想到自己。如今,在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谁来帮助呢?这就是许多现场观众不由得流下眼泪的原因。
老百姓太苦了。而老百姓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几块大洋”的路费和明确的方向,这样就能奔光明而去。路费和方向缺一不可,所以,说到底,也就只有共产主义这条路。就是说,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条路。如果只有路费而没有方向,或者有路费而方向不对,从南霸天的地盘走到了北霸天的地盘,结果就是零。因为,最广大的老百姓仍要被极少数的不劳而获者剥削。只要剥削仍然存在,老百姓的苦难就永远不会结束。
谈到剥削,就必然谈到分配。这也可以看作剧中这“几块大洋”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革命者所推动的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我们都知道,价值来源于劳动,分配问题的根源也就在此。就是说,每一笔劳动所得的分配,是根据每个参与者出了多少气力(按劳分配),是根据每个社会成员是否用得上(按需分配),还是说像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绝大部分划给老板们(剥削),就是分配问题的根源。只要分配仍然不合理、不公平,老百姓就没有好日子过,那么前赴后继的革命者也一样不会停步。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这就是剧中出现多次的党旗的含义——不仅是代表一个领头的先进组织,更是代表一种精神,一种方向,一种力量。
三、必须纠正有关“组织纪律”的错误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现场版,有一个引起争议的修改,就是把党课场景里黑板上的字给替换了。电影版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而现场版的改成了“组织纪律”四个大字。看过现场版以后,我们能更加明确地看到,这个修改是一个错误,而且必须纠正了。
这块黑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道具,既是党组织用来教育犯了错误的琼花的教材,更让琼花由只为个人复仇参加革命的起义农民,觉醒成了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它不仅在剧情上起关键作用,在观众感受上也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现场,这块黑板留在台上的时间并不短。它反复告诉着观众:就是黑板上的道理,让琼花觉醒了。
两相对比,那大咧咧的“组织纪律”四个大字,真是太让人如鲠在喉了。难道古今中外有哪个军事集团会呼吁不讲组织纪律、随性而为吗?吴琼花之所以能够觉悟,正如从国军俘虏蜕变为突破人类极限的无产阶级英雄的邱少云烈士一样,关键是在阶级觉悟的确立。在共产党的队伍里讲组织纪律,是确立了阶级觉悟的结果,绝不是挂在黑板上强调强调就能够凭空建立的。难道以南霸天为首的敌人们不讲组织纪律,只有我们讲吗?
再者,如果“组织纪律”是觉悟的关键,那就无法解释《常青就义》这个堪称全剧最高潮的桥段。抵抗到最后一刻的共产党人洪常青,面对刑场,怒斥敌人,慷慨赴死。在《红色娘子军连连歌》的乐声中,他看到,因为他的工作,火种已广泛播下,大批大批的人民正在觉醒、正在组织、正在战斗——所以,他才能够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所写,可以在临终之际无愧于天地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所以,他昂首阔步,走上行刑台……这种革命者的壮烈幸福,难道是因为“组织纪律”?这是怎么也说不通的。
所以,这个错误的修改必须纠正,为了剧情合理,为了不让编剧和观众们寒心,为了对得起泉下有知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
2023年12月20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