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濯缨:迎接光辉岁月!——红色青年人民节韶山纪行之五

作者:濯缨 发布时间:2024-02-22 14:41:14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编者按:2023年人民节,在纪念人民领袖毛主席13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像往常一样,千千万万的爱国红友从四面八方齐聚韶山铜像广场,共同缅怀和纪念中国人民最亲的亲人——毛泽东。今年人民节的韶山有一大特点,就是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青年比例明显大增了。我们采访了其中几位(包括一位最终未能成行、转而去了纪念堂的同志),并将持续刊出他们的见闻,向广大红友和毛主席他老人家汇报我们的感怀与决心。

  韶山之行,毫无疑问是一场朝圣之行。在毛主席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来到伟人故里,我感到无比激动,我相信许多来到此地的同志们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激动之余,怀着憧憬、崇敬与好奇,我尝试审视,是怎样一片土地孕育出了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战士、这样一位撼天动地的伟人,和这样一个崇高伟大的灵魂。

  我在12月24日晚到达韶山,因为错过了下午六点的高铁只能改签到九点的,所以我抵达韶山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夜色苍苍,我想,真遗憾,我们相见的第一面我却不能够好好端详你的容颜。但在韶山南站去往山上的过程中,心里还是在默默感慨和感叹,终于到韶山了。

  因为现在是期末周,我其实是背负着考试和复习的压力出行的,12月25日下午有场线上考试,所以我从起床后便一直在复习功课,没有出去过,只知道铜像广场从这天上午起就特别热闹。下午考完试后我去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最忆韶山冲》,只能说光影和演员结合,表演得蛮精彩的,但不够真实不够震撼不够打动人心。其实我在观看过程中没有思考到太多,是后来听孔庆东老师提到,表演的开篇是韶山村的秀丽风景,山清水秀一片美好祥和景象,继而转到红军战士们灰头土脸的战斗中,它没有讲清楚我们的革命先烈是为何奋起斗争、为何选择抛头颅洒热血的,不知我们从何处来便不知我们该去往何处。并且像主流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一样,故事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大典的欢天喜地中戛然而止,它在表面上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但实质上没有提到任何根本性的东西,没有完整客观表述出教员真正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所以它远不能体现出毛主席何以伟大。但在最后全场起立合唱《东方红》的时候,我还是颇受感动,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终究会读懂毛泽东。

  演出结束后,我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韶山铜像广场。铜像是1993年敬立的,广场在2008年才修建好。因为每年在教员的诞辰和忌辰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奔赴于此寄托哀思,我总觉得它凝聚着无比庄重的、浓重的、厚重的感情,意义非凡,令人心生向往。

  虽然料想到了广场上人数之众,但亲眼见到的时候还是被深深震撼了。我看到远处的教员铜像散发着金光,四周都是人群,一至蔓延,直至面前,心里一时说不上是什么感觉。成千上万的人们胸前佩戴着教员的像章,高举并挥舞着颜色鲜艳的红色横幅和旗帜,高唱着红歌,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声情并茂,慷慨激昂。人民群众组成很多支队伍,声威浩荡。我情不自禁地融入进去,就像水滴融入大海和汪洋,即使身边的人我并不熟悉甚至并不认识,但有一种亲切的情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感情是共通的,我们很多人的信仰是一致的,我们,是同样的人。

  令我尤为感动的是,现场有特别多的老同志和年轻人,老同志们是各种活动组织的主力军,从晚上七八点到26日零点,五六个小时,我一个年轻人都站得感觉有些腰疼,这些老同志们却始终在广场中心坚持着,他们高举着、高唱着、高呼着、游走着,不知倦怠,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看着他们的身影,脑海里不由得勾勒出半个世纪前文化革命期间的景象,我想,这样气势磅礴恢宏的人民群众的队伍,敌人确实不得不感到心惊胆寒,他们太害怕无产阶级群众联合起来了,他们太畏惧毛主席的伟岸形象了。

  随着时间距离十二点越来越近,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便越来越多。濒近零点之时,广场已经水泄不通,寸步难移。我听到很多同志想零点那刻在教员铜像面前献上花鞠三躬,但现场过于拥堵,相信很多同志未能如愿。直到新一天的钟声响起,《东方红》的歌声开始在整个广场上空飘扬,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同时唱起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我一边唱着,一边忍不住眼角湿润。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只是人类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千百个大人物之一,有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彻底改造,毛泽东才成了伟人中的伟人,他所做的一切比我们期盼的还要多,他指画了中国和人类的未来。在他的追随者心中,他超越了所有的神圣,他如同人间太阳,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说:是的,他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人类不会不感谢太阳,因为阳光是生命的源泉。

  一曲结束,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慢慢散开,我也拖着略显疲倦的身体走回了住处,但精神上并没有丝毫怠倦,我的心潮久久不能归于平静,所以直至凌晨两三点才逐渐入眠,并且在五六点又起床去吃了万人长队的福寿面,看样子有很多老同志一整晚都在外面。

  值得一提的是,守岁那晚,在广场上和我们复兴网大家庭的几位也去韶山朝圣的同志会了面,见到他们更是有一种见亲人的感觉。我是真的感觉我们的同志特别好,虽然第一次见面,我就感受到了XX同志的友善,XX同志的暖心,像个大哥哥一样,还有要特别感谢XX同志,因为在后两天的刘继明老师读书会的过程中,XX同志对我很照顾,我特别感激。然后那天晚上我们和几位年轻同志一同在广场合影留念,这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26日当天我亲手给教员献了束花,然后登了韶峰。虽然没爬到山顶,但对此的感想是:湖南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以前听过一种说法,就是随着中国气候的变迁,原来中原最宜居,后来北方越来越干旱,江浙就代替了中原,这个南进过程是连续的,近代就到达了湖南广东,而北方的严寒使北方人劳动少于南方人可能会有失勤快,但南方过于平坦和舒适的地理环境又可能造成民风柔弱。文化氛围,平原有优势,但斗争精神,一般来讲平原比不过山区,而丘陵地带的人们却有可能二者兼备。所以说教员这一伟人是我中华民族数千年列祖列宗之魂魄,与中国大地日月山川之光华相交,而孕育出的精灵。在韶峰上,我突然觉得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然后参观了毛氏宗祠、教员故居,后来还去了教员纪念馆和遗物馆,在每处都有不同的丰富的感受,就不一一提到了。

  总的来说,我的感受首先是不虚此行。来到韶山,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意义上行动,更是在心灵上精神上灵魂上的又一次洗礼,有很多还没表达出的感悟和收获。但其实我也并不能够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只是觉得精神更充盈了、更饱满了,也许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充电之旅。

  离开韶山那天,送我的姐姐的车上播放着音乐,是BEYOND的《光辉岁月》。我看着窗外一一划过的韶山的风景,不知为何又有了些想哭的冲动。

  这首歌曲是黄家驹为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罗利赫拉·曼德拉创作的一首作品。我默默听着粤语版的歌词: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 仿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听着歌曲,使我不禁又想起了普通话版的歌词:

  一生要走多远的路程

  经过多少年 才能走到终点

  梦想需要多久的时间

  多少血和泪 才能慢慢实现

  天地间任我展翅高飞

  谁说那是天真的预言

  风中挥舞狂乱的双手

  写下灿烂的诗篇

  不管有多么疲倦

  潮来潮往世界多变迁

  迎接光辉岁月

  为它一生奉献

  我静静地感动着,明白自己此刻的情感并非离开韶山的留恋,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觉悟。那么,我希望我们的同志们能够携起手来,不畏艰难,不惧险阻,拥有愿为星火直至黎明的勇气,为了共同创造和迎接,这必将到来的,光辉岁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