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驾驭“科技爆炸号”
人类正站在科技革命的临界点上:量子计算突破经典物理边界,基因编辑技术叩击生命密码,脑机接口重塑人机关系,强人工智能挑战人类主体地位。置身于这辆企图颠覆一切的“科技爆炸号”中,“驾驭”已不仅仅是一般的技术操作,更是文明层面的主体觉醒。
从“量子计算的抗量子加密围栏”到“基因编辑的分子安全开关”再到“脑机接口的神经伦理协议”,再到“强人工智能的价值观对齐工程”.....
对应有“后量子密码学”,“CRISPR-Cas9自毁系统”,“神经信号动态脱敏与认知隐私保护”,“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与宪法式约束”.....
由此可浅析,在驾驭“科技爆炸号”的道路上,人类已经有所尝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从现实来看,一般的技术操作可以应对一般的技术问题,然结构性的技术问题,则需要变革结构——技术操作具有局限性,往往会陷入工具理性的囚笼——量子加密算法能抵御黑客攻击,却无法阻止技术寡头垄断算力资源;基因编辑的自毁开关可防止生物污染,但无法消除技术鸿沟衍生的“生物种姓制”;脑机接口的脑防技术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防止认知窃密,但无法阻止脑机技术本身“对生命的异化”.....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言:“风险社会的本质是系统性危机,局部的技术修补如同在洪流中堆砌沙堡”。
所以,在结构性的技术问题上,如何重建人性之维——文明层面的主体觉醒,这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从捍卫主体论到捍卫价值观
——面对GPT-4的创作能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丽克指出,“诗歌的本质不在语言组合,而在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
——深圳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实践中,工程师需要研读《庄子》,“有机事必有机心”的警示,将“技术向善”转化为可量化的多项伦理指标。
从先觉者引领到大众的自觉
——面对日益加剧的技术鸿沟,世界左翼在“数字平权”、“普惠开源”,“社区自治”、“伦理共治”,以及“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等的重要议题上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左翼理论认为,当前全球技术鸿沟的核心是技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左翼将技术鸿沟问题与阶级矛盾深度绑定.....
——普罗大众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具体哲思,如在网约车司机的方向盘上,GPS定位系统正转化为数字皮鞭,算法通过实时路况、接单效率、用户评价等数百项参数,构建出精确到秒的效率极限,外卖骑手在导航系统指挥下闯红灯的惊险画面,“人类被降格为执行算法的生物终端”。社交平台的情感计算引擎正在解析人类的情感本质,抖音的推荐算法每秒处理数千万组数据标签,将人类的多维情感压缩为点赞、转发、完播率等可量化指标,抑郁症患者的悲伤被转化为负向情感数据包,母亲的育儿焦虑被标注为母婴类KOL潜力值,“人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数据化解构”.....
所以,从技术操作到主体觉醒,可以提炼出一个中心问题:科技爆炸号——服务于人的全面异化,还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在追问方向与意义,也是一个关乎全人类利益的时代之问。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