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四道拐”的使命超越*

作者:向勇 陈志光 发布时间:2018-01-15 09:13:26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凛寒冷雪漫山林,火热沙场伴硝烟。

  “起飞!”随着指挥员口令的下达,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在极寒的雪原上空划出道道美丽的弧线,呼啸着奔向数千公里外的某机场。

  1月6日上午,第78集团军某陆航旅组建以来第一次长途飞行。就在几天前他们刚刚试飞成功,今天他们又要远飞……

  目送战机飞远,肩扛“四道拐”,身着迷彩服的穆永厚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像往常一样走到机翼下忙碌了起来。30年如一日,他的工作就是对战机望闻问切,既保证它们高飞远飞,又保证它们安全“归巢”……

  入伍后的第一次人生选择摆在了19岁的穆永厚面前,陆航部队急需抽调一批机务兵,身为优秀士兵和技术能手的他被划进初选人员名单,他高兴得几乎一夜没合眼。

  可战友们却说他冲动:“在这里干得顺风顺水,凭专业优势和目前势头,提干不在话下。可机务兵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兵种,你学历低、基础弱,从头做起,前途难料啊!”

  只有干好自己认为该干的事,干出对军队建设有意义的事,才有资本去追梦圆梦。面对军旅人生的第一次抉择,穆永厚坚定地为自己做出了选择:“到军队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战斗力建设中实现最大价值。”

  用“头昏眼花”这个词来形容初学机务修理的感受,再恰当不过了。枯燥难懂的高科技专业理论,交织的飞机电子元件、纵横交错的油气管路和细如蜘蛛网一样的电路图,第一次进入操作车间的穆永厚面对眼前的一切瞬间被搞晕了。文化底子薄成为学习专业的硬伤。第一次基础理论考试,他排名垫底。

  “我个子不高队列站排尾,但学习上绝不能当矮子!” 要强的穆永厚给自己制订了突击计划,分阶段为自己提升专业技能设置时限,跟训、自学,多管齐下补短板。那段时间,“虚心请教”成了冲刺的姿态,他晚上泡在操作车间里钻研设备,并定下三不原则:不打牌、不闲聊、不外出。说到做到,短短半年时间,他仅专业笔记就记录了9万余字。

  天道酬勤。年底,穆永厚的专业水平突飞猛进,成了同批毕业学兵中第一个放单操作的机务兵,成了队里各机组争着要的“香饽饽”。担任代理机械师不到两年,在全军陆航部队开展的航空装备修理专业科技练兵比武中,他取得了直升机油箱修理、机体修理两项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业务精了,领导信任,肩上的担子自然重了。上级组织“联合演习”,他被首选为空中机械师。一次执行夜航任务,气象条件越变越复杂,意外情况突如其来。机长报告情况:地平仪出现故障。大伙眉头紧锁,紧张的心跳甚至超越了飞机的轰鸣。要知道,直升机失去地面参考,并在复杂条件下飞行,危险如高空下坠的铁锤。

  “这是地平仪保险板上的保险焊接点老化,导致接触不良所致。没问题,我来!”说完他侧卧在机舱内,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芒,用手按紧保险板上的保险,地平仪立即恢复正常。30分钟后,机组顺利返航,直升机安全着陆。此时,舱内外的掌声比飞机引擎声更响亮。

  “你为啥要走?”

  “组建陆航团需要人才,发展空间大。”

  队领导脸一拉,声音也放大了好几倍:“笑话,你在我们这里没有发展空间吗?你的技术这么好,又年轻,我们看重你,不比新组建的单位好?”

  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那年穆永厚30岁。某军区新组建不久的陆航团面向部队选调机务骨干,风声刚出,穆永厚主动找到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便发生了上述一幕。

  穆永厚说的发展空间大,并不是说个人发展,而是指所组建单位担负的使命任务,自己的技术到那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名士兵想着打赢的事,队领导口中虽有不甘,但对穆永厚的选择还是给了大力的支持。

  转型路上,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唯有积极跨越,才能浴火重生。面对新单位装备升级带来的挑战考验,穆永厚没有摆他的老资格,又铆足劲挑最硬的骨头啃,别人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别人排除不了的故障他主动要求上,目的就是练就一身绝活,快速排除飞机故障。凭着这股劲头,穆永厚成为换装当年第一个放单保障飞行的机械师,“战鹰守护神”的雅号在行业领域口口相传。

  老话讲,人到三十不学艺。那年,穆永厚正好30岁,面对刚掌握新机维修技能不到两年,又要改机型的实际情况,再次开始了新的起跑。熟悉的人都记得,那一年改装训练中,他凭着前些年的功底,加上没日没夜的研究,又一次以“零误差”第一批放单,练就了过硬的维修技术,还琢磨出一套带教“雏鹰”的方法。27年来,他培养了1000多名骨干,有的提干,有100人改了空勤当了机械师,还有人走上了中队以上的领导岗位。

  厚积薄发,方成千里之行。

  2013年6月24日,在执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任务时,起飞大约20分钟后,他隐约闻到机舱内有股淡淡的焦糊味,判定是机载线路故障,必须立即排除。他连忙进行拆卸检查,仅5分钟就找到故障点,并将短路烧毁的线路器件更换完毕。落地检查后发现,如果多耽误两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7年,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年份:“脖子以下”改革展开,部队重组重塑,一支新的陆航旅作为新质力量在第78集团军诞生。此时,要面向整个战区陆军“掐尖”式引才,47岁的穆永厚又坐不住了。

  “我是组织上培养的机械师,这个节骨眼儿上,我怎么能缺席?”

  “那地方,常年风沙,你辛苦打拼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快熬到退休了,还折腾个啥?”

  “服役有期限,职责无尽头,这样的关键时间上不去,待在部队又有何价值可言。”他冲着劝他的战友这样喊道。

  细心的妻子早就猜出端倪。“出发时间是不是定下来了?”离家前一天晚餐时,妻子问道。没等穆永厚回话,妻子一边夹菜,一边又自言自语道:“放心吧,我支持你……”听着爱人的话,穆永厚鼻子酸酸的。闺女却在一旁插话道:“你总骗人,说好要陪我参加毕业考试的,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80多岁了,妈妈又有病,你也忍心……”说着,孩子转身跑回了房间。

  “孩子是舍不得你走,她的话你别当真。”见穆永厚一脸的伤感,心软的妻子宽慰他说。晚上休息前,穆永厚在闺女房间门口徘徊了好长时间,特意写了一张“爸爸爱你”的字条塞进去,他希望女儿能懂他的心。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战友踏上了列车。当天中午,女儿发来短信:“爸爸,注意安全,我会好好考试的。”此刻,他感到莫大的欣慰。

  下了火车,坐上客车,营院内夹道欢迎的是新领导、新战友。面孔虽然陌生,却从热烈的掌声中听到了熟悉的强军号角、铮铮誓言。他知道,这是一片崭新的天地,他要将自己军旅人生的“最后一公里”在这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组建之初,机务兵来自战区多个陆航单位,空勤机械师奇缺,年轻选手居多,50%的机械师、机务兵面临改机型。隔行如隔山,任务好下,落实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大伙儿的心情很急迫,都有干好事业的激情。当师傅的穆永厚感到泰山压顶,恨不得把时间掰开用。他把枯燥的理论与自己多年来处置特情的经验结合在一起讲解,让理论有了立体感,字里行间还有军人的使命担当。理论有了温度,年轻人们大呼过瘾、解渴。

  “本事就是机务兵的金字招牌,有本事就得关键时刻亮出来!” 1月3日,单位组织新年度首次开训试飞,在飞行过程中穆永厚所在直升机警告灯突然报警,凭借经验他迅速作出特情判断,是“机身结冰”。他果断指挥飞行员立即下降高度,迅速脱离结冰区。就在旅里组织所属直升机进行大机群转场外训时,一架直升机正准备盘旋起飞,突然左发动机滑油压力指示到最大,穆永厚判断是极寒气温导致滑油通气管堵塞,他迅速指挥飞行员停机打开发动机迅速排除故障,确保了直升机顺利升空,安全完成转场任务。

  10日上午,好消息传来。直升机大机架远距离飞过极寒、浓雾的未知空域,在气象条件变化复杂,装备性能浮动较大,保障难度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两次蛙跳到达目的地。

  三九寒天,听到这个好消息,48岁的老兵穆永厚和战友们高兴地欢呼庆祝。整个寒冬,部队都将在那里开展训练。他仰望无垠的碧空,想象着千里之外直升机训练划出的美丽弧线,脸上露出微笑,等飞机返航时,将迎来又一个万木吐绿的春天……

  *“四道拐”:指一级军士长军衔标志,形象说法。一级军士长是士官中的高级士官,他们可以在军队工作到退休。士官按工作性质分指挥类和技术类。技术类只有专业技能过硬的才有机会签军士长,还要受编制数的限制。他们都是部队基层不可缺少专业技术尖子,目前全军一级军士长的人数是比将军还要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