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友杂谈

西方在华留学生的白人特权

作者:打脸侠 发布时间:2020-05-02 13:50:1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你不需要4.0的绩点,就可以得到很棒的奖学金。

  本文原载于2017年8月4日的《VICE》杂志,作者为Mica Lemiski。

  本文从外国留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在华留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特殊待遇。

  原文为英文,以下为博主的中文译文。不代表本人观点。

  当我的一些朋友从北京的交换项目回来,每个人都从中国ZF那儿获得了1200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约为8000元),我当时的反应是:“哈?什么?”

  这些钱是他们的奖学金,是在某天下课之后发给他们,都是百元大钞。

  原来你不需要4.0的绩点(相当于90分,译者注),只需要2.5(相当于75分,译者注),就可以得到这笔钱。通过采访几个去中国交换过的学生,我了解到,即使你的成绩差得跟屎一样,你还是可以得到一笔奖学金,以及免费住宿,和每月补贴,用来维持你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你还可以免费喝酒,免费泡吧,你的教授不会介意你逃课或者考试的时候用手机。如果你是一个差生,只想在城里到处逛逛,不想去听课,那么这些(优厚的待遇)都是你难以抵抗的诱惑。

  “外国人在中国的待遇很好,这是肯定的。”Jon说道。Jon曾经在一所中国的大学工作,担任外国留学生和中方人员之间的联络员。“如果你去泡吧,你可以免费喝酒,而且也不要门票。中国人去是要买门票的。”

  这些特别待遇是中国用来吸引外国人的手段,Jon说。外国人被中国人视作特权人士,比起本地人,外国人能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是根据我采访的交换生所说,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被平等对待。白皮肤能让你享受到明星般的待遇,黑皮肤可能会让你在麦当劳外面被人吐痰,或者贴上“危险”的标签。在酒吧,你会被根据种族和性别分类,你的待遇也会因此被划分三六九等。

  《VICE》杂志整理了6个故事,讲述了留学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以及VIP式的待遇给他们带来的一些趣事和一些非常不人道的事。

人物一:阿什顿,25岁,来自欧洲

专业:市场营销

  我最近去中国交换了6个月。我在中国大学里没有任何约束。你迟到了?没事。你想考试改期?可以。你只要说:“我们欧洲就是这样的”就行了,这是万能的理由。你甚至可以带手机去考试。我打算回中国去读硕士,因为在那儿比较容易拿高分。我尝试过在欧洲申请硕士,但是太难了,因为我成绩太差了。我问了我原来交换过的中国大学,有没有管理学方面的硕士项目,他们说:“有,当然有,我们可以给你奖学金。”他们还给我提供免费住宿,每月补贴,而且免学费。所以我说,“好,我要回来了。”但是这样感觉也很奇怪,因为很多非白人的外国人,如果有机会去中国,他们会非常开心。而我只是因为免费才去。举个例子,我在的一个Whatsapp群,有40个人申请了中国的奖学金,3个欧洲人,37个非洲,孟加拉或者巴基斯坦人。然而,只有这3个欧洲人拿到了奖学金。(这段的意思应该是,中国大学更倾向于招收欧洲留学生,译者注)

  如果你是白人,你可以整晚免费喝酒。在我的送别聚会上,我们去了一个酒吧。我们一共10个人,6个是金发女生。我们免费喝了两瓶大概价值300美元的酒。我感觉自己的待遇像皇上一样,但是那种感觉,其实也挺奇怪的。他们服务特别周到,但是我们一分钱也没付。

人物二:萨米,交换生,来自芬兰

专业:法律

  我在北京学习国际和中国法律。刚到那儿的第一个晚上,我和一些硕士学生出去玩。他们带我去一条都是酒吧的街。我们去的所有酒吧,都对我们免门票,所有酒都免费,而且我们被安排了VIP座位。那个晚上我懵了,“哇!怎么会这样?”我不知道他们(对我们的优待)是不是错的,但是这种感觉很奇怪。酒吧门口有很长的队伍,中国人都在排队,但是我们直接进去,不用排队。还有,我们去过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很出名的酒吧叫M1NT,这种情况又发生了,我们不用排队,直接进去,而且有VIP座位,和一整晚的免费酒水。仅仅因为我们是欧洲人。所有免费的东西和各种优待,一开始让我感觉好极了,但是时间久了,我感觉很不好。

  在泡吧之外,我也获得优待。我爸妈来看我的时候,我们去了一家高档餐厅。我没预定,当我们到那儿的时候,看样子得等两个小时。我们觉得问题不大,可以先去逛逛商场。但是当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店员一路小跑,说,“等一下,我们有空位了。”我们以为,因为我们只有三个人,所以他们想办法腾了一个小桌子。但是走进去的时候,我发现里面一整个屋子的中国人都在等位。整个晚饭期间,有四个服务员服务我们,人们还给我们拍照,整个体验奇怪极了。在中国,只要你是西方人,别人都觉得你很有钱,你就是来这儿潇洒的。这让人挺不舒服的,因为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来中国,仅仅是因为我们拿到了奖学金,顺便我们也想到处旅游一下而已。

人物三:艾文,24岁,交换生,来自加拿大

专业:法律

  我和我男朋友去年夏天去北京学习,他们有一个针对加拿大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我们都是成绩很差的法学生,喜欢旅游,看到政府提供奖学金的时候,我们很心动。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领到这1200美元的奖学金,也不知道会怎么给我们。我们到北京的时候,他们没给我们钱,我们觉得挺奇怪的。直到最后一个礼拜,一个中国学生走到全班面前说,“嘿,你们的钱到了!”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第二天,他们拿来了很多崭新的百元大钞,用信封装好了。然后,80个学生在走廊里排好队,等待领他们的1200美元。你买一顿午饭只要0.8美元,所以这1200美元无疑是一笔巨款啊。

人物四:埃德森,21岁,交换生,来自莫桑比克

专业:会计

  中国没有太多黑人。我原本不想出国读书,但是这几年中国在非洲投资了很多钱,所以我们政府开始资助学生奖学金。我一到中国,就感受到一切都是不同的。我一走出机场,鼻子就开始发痒。污染太严重了。我一下子就意识到:这个地方不行。火车上大家都在盯着我看。人们盯着你看,因为你(和他们)完全不一样;他们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黑人),他们还对着我拍照。

  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每年6%左右,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有一些外国人很喜欢这里,因为各种免费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我也可以免费喝酒,免费泡吧,但这取决于什么样的酒吧,以及我和谁一起去。我大部分时间和一群荷兰人一起玩,所以我被当成他们中的一员。事实上,他们都以为我是美国人,因为我说英语,而且是个黑人。如果你是美国人或者欧洲人,那么中国女生会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别人是因为我这个人本身而喜欢我。事实是,如果你告诉别人你是非洲人,他们会觉得你很穷,觉得你连iPhone都没见过。

  我所在的大学里,只有两个黑人,这对我来说是个问题。我邀请我的中国同学去泡吧,我说,“嘿,我们去喝一杯吧。”因为我想和中国学生交朋友。但是他们总是说他们要去图书馆。每次都是这样:“我要去图书馆。” 我尝试着交朋友,但是他们不给我机会。最后,我遇到了一群欧洲人,就跟他们一起玩了。我不怎么去上课。我的老师从来不为难我,因为他们应该也知道,我很难融入这个环境。我想干嘛就干嘛。从这个角度讲,我和那些白人学生待遇差不多。

  我记得特别伤心的一天。在中国,他们有往地上吐痰的习惯。有一天我去麦当劳买了一个大汉堡,当我要走的时候,有一个中国人朝我衣服上吐了一口痰。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干。可能他不小心吧。但是当我看着他的时候,他没有道歉,仅仅给了我一个“我不喜欢你”的表情。我很伤心也很气愤。我没怎么样,就走了。在那个时候,我想,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些屁事了。太难了。我在那儿过得不好。

人物五:杰克,26岁,交换生,来自加拿大

专业:法律

  我去中国做暑期交换,在那之后,我在北京的一个大律所得到一个实习机会。在那个律所,每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我和其他一些实习生会和所里的律师一起吃饭。他们会带我们去那些高档餐厅,然后他们买单。你知道,那种高级餐厅,他们是不会每周都邀请中国同事去的。我们可以去,因为我们是外国实习生。我是这些实习生里唯一一个白人,所以我是唯一一个被他们亲自邀请的人。他们还允许我带朋友一起去。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一个邀请我们的女人,非常努力地想让我们玩得开心,她甚至开始载歌载舞,想让我们开心。

  我和我的朋友常常结伴出去。我们常常会被赠送几瓶免费的酒,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肤色而已。我们其中几个人决绝喝这个免费酒,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是歧视,是典型的白人特权。这就是高加索人种在北京能享受到的种族特权。我们总是听说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所以最好去那儿看看,防火墙背后我们接触不到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

  这里有一个本地版的Tinder,叫探探。如果你是外国人,想结交新朋友的话,这个APP会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有(非白人)朋友在用,他们每次右滑,都被拒接。但是如果你是白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人物六:肖恩,26岁,交换生,来自加拿大

专业:法律

  我去交换的时候,经常被拍照。我记得有三次被围观了,都是在一些很大的旅游景点。我很高,而且是典型的高加索人种的长相。我听说,中国人很喜欢拍我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拿着照片向他们的亲朋好友炫耀:这个景点很高级,连西方白人都来玩了。我觉得这个倒也还好,反正也没给我带来什么伤害,但总觉得有点尴尬。为什么老是拍我?这让我觉得不太舒服。有一次,我和我女朋友被一家人围观了,那个妈妈和奶奶非常想和我们拍照,但是他们六岁的女儿对我不感兴趣,就好像她还没有被这种“要和白人拍照”的观念所影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